词语:温溜热度:108

词语温溜拆分为汉字:

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温字字源来历,温字演变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稍微加热:把酒~一下。复习:~习。~故而知新。古同“瘟”。姓。……

溜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溜字字源来历,溜字演变

1. 溜 [liū]2. 溜 [liù]溜 [liū]滑行,(往下)滑:~冰。光滑,平滑,无阻碍:~圆。~光。趁人不见走开:~走。~号。同“熘”。溜 [liù]迅急的水流:大~。急~。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承~。房檐上安的……

 

查询词语:温溜

汉语拼音:wēn liū

词语温溜基本解释

温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逆注、蛇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急性肠鸣、腹痛、疔疮、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直刺0.5-1寸。

词语温溜在线造句

    • 网络(穴位):wēn liū

词语温溜百科解释:

温溜名称释义

温,温热也。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穴为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聚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六为阳气所注,故名。

温溜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温溜定位

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温溜解剖

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温溜主治

1、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

2、疔疮。

3、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

4、肩背酸痛。

温溜操作

侧腕屈肘,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再向前1寸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温溜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腹壁痉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疼等。

温溜配伍

1、配曲池穴治喉痹不能言。

2、配仆参穴治癫疾。

3、配掖门穴、京骨穴治狂仆。

4、配期门穴治项强伤寒。

5、配陷谷穴、复溜穴、阳纲穴治肠鸣而痛。

温溜相关论述

1、《采艾编》:“温溜,温者温利之气,阳明至此而注也,曰留。”

2、《针灸甲乙经》:“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3、《医宗金鉴》:“从偏历上行三寸。”

4、《新针灸学:“阳溪穴之上六寸,曲池穴之下六寸。”

5、《考穴编》:“一法,偏历后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