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中国式现代化热度:23

词语中国式现代化拆分为汉字:

中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中字字源来历,中字演变

1. 中 [zhōng]2. 中 [zhòng]中 [zhōng]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表示……

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国字字源来历,国字演变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

式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式字字源来历,式字演变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特定的规格:格~。程~。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现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现字字源来历,现字演变

显露:出~。表~。发~。体~。~身说法。实有的,当时就有的:~金。~款。~货。~实(a.客观存在的事物;b.合于客观情况的)。目前,当时:~时。~在。~今。~场。~代。~买~卖。……

代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代字字源来历,代字演变

替:~替。~办。~销。~序。~表。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世系的辈分:下一~。姓。……

化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化字字源来历,化字演变

1. 化 [huà]2. 化 [huā]化 [huà]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习……

 

查询词语:中国式现代化

汉语拼音:zhōng guó shì xiàn dài huà

词语中国式现代化基本解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

202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词语中国式现代化在线造句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

  2.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

  3.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

  4. 略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词语中国式现代化百科解释: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沿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1年7月6日晚,在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5-6]

202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会上,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体系化思想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充分体现了对世界现代化建设有益经验的辨析借鉴,广泛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也与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经历直接相关。

一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质及其弊端,并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固有矛盾出发证明了其必然消亡,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和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勾勒了未来社会维护人民利益、实现共同富裕、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宏观制度构想。

三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阐释。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结构、发展道路和规律时,得出了东方社会可以实现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结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重要理论,为东方国家摆脱落后局面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主题事关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问题,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元问题”,是首先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因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方面。发展道路事关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不仅关乎党的前进方向,而且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来看,其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因此,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将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开启了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刻揭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方面。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表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第一次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线方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要坚持排除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干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坚决防止现代化事业走偏方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任务方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方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辩证统一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方面。基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把握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关系方面。一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贡献和理论贡献,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二是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积累更多的经验。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未来,我们要努力创造出更加成熟定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保障方面。目前,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方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制定决策,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指导。要运用好、发展好百年奋斗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探索中积累下来的宝贵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指导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网络热议语

“中国式现代化”上榜2022年12月上海《语言文字周报》正式公布的2022年“十大网络热议语”榜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之后,2023年学术界围绕相关问题从不同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新的现代化叙事。西方现代化是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以现代-落后、文明-野蛮进行二元叙事。二战结束后,美国崛起称霸全球,欧洲中心论为美国中心论取代,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国家叙事取代欧洲的现代化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的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中外比较研究中,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新形态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与现代西方文明相对应的,超越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一种新文明;文明新形态并不是飞来峰,而是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后体现时代新特征的崭新文明。

学者指出,中国不输入也不输出现代化模式,而且用“中国式现代化”而非“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提法,就是表明现代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