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囫囵吞枣热度:534

词语囫囵吞枣拆分为汉字:

囫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囫字字源来历,囫字演变

〔~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囵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囵字字源来历,囵字演变

〔囫~〕见“囫”。(圇)……

吞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吞字字源来历,吞字演变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枣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枣字字源来历,枣字演变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查询词语:囫囵吞枣

汉语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近义词: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词语囫囵吞枣基本解释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词语囫囵吞枣详细解释

  •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词语囫囵吞枣在线造句

  1. “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囵吞枣,”他说,“或者你可以试着理解它。”

  2. 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3. 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4. 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5. 真正彻底地理解一些东西是需要热心奉献精神的,细细咀嚼,而不要囫囵吞枣

  6. 笔试方面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基本概念,切勿囫囵吞枣

  7. 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8.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另一些儿可以囫囵吞枣,而值得细细咀嚼慢慢消化的却是少之又少。--培根。

  9. 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少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弗郎西斯.培根《随笔》

  10. 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1. 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着: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咽下去,没有经过咀嚼。

  12. 掌握工具,囫囵吞枣,照搬不误。

  13. 同时他们也会囫囵吞枣似地看完一些给予大学生活建议的文章、及视频。

  14. 我们必须好好地讨论,而不是囫囵吞枣;我们会觉得把整个国家这样卖掉很好吗?

  15. 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6. 培根: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需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17. A3:反模式名称:大爆炸(也称为:囫囵吞枣

  18. 从没学着如何去生活,最近才囫囵吞枣的紧张这个问题

  19. 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或者贪多求快,囫囵吞枣

  20. 我们告别了旧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法;

  21.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22. 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23. 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24.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25. 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26.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27. 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28. 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29. 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30. 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31.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32. 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33. 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34.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35. 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36.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37.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38. 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39. 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40. 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41.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词语囫囵吞枣百科解释: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后引用为成语。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别,不求甚解。字面意思为:一下子吃掉一个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