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斑海豹热度:21

词语斑海豹拆分为汉字:

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斑字字源来历,斑字演变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海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海字字源来历,海字演变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漫无目标地:~骂。~找……

豹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豹字字源来历,豹字演变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姓。……

 

查询词语:斑海豹

汉语拼音:bān hǎi bào

词语斑海豹基本解释

斑海豹是食肉目海豹科海豹属哺乳动物,俗名海狗、腽肭兽、港海豹等。体肥壮,呈纺锤形;头圆、眼大,吻短而宽;四肢蹼上被毛,前肢内趾长而外趾短;后肢第一、第五趾长于其余三趾;尾短小。成体灰黄色或深灰色,腹部乳黄色,背部多深色斑点。初生幼体身披乳白色长绒毛。

斑海豹分布于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及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在中国主要见于渤海和黄海海域。栖息于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喜欢在环境清静、水边、有杂草和芦苇丛生的岸滩上集群。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食性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如鱿鱼、章鱼等。每年1-3月份繁殖,孕期为10个月,每胎产1仔。

斑海豹因人类的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1997年中国渤海辽东湾建立了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认定为国家一级。

词语斑海豹在线造句

  1. 一只斑海豹正在碧蓝的海水中畅游,水面上则是一大块隐现在背景中的南极浮冰。

  2. 随后到去年年底,这种物质在全美境内也被逐渐禁止使用。于是我们想至少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些斑海豹不会在短期内烧起来。

  3. 但一名挑战者威胁着所有比赛选手。一只斑海豹在海岸线上等待。它也很饥饿。

  4. 海象,环斑海豹和其他生活在沿北部海岸海冰上的动物又成为北极熊的猎物。

  5. 现在,突袭。斑海豹这次没有松口,而是把它的奖励带入海中。

  6. 如果斑海豹松开口,企鹅就会奋力逃生。这只像子弹一样跑开了!

  7. 尽管他们只是对训练过的海豚做实验,研究小组称他们的证据证明所有的斑海豹都有此能力。

  8. 斑海豹,因他们斑点外衣而命名,是南极洲主要的食肉动物之一。

  9.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内依靠捕食环斑海豹(学名:Pusahispida)这种含热量高的猎物来抵抗寒冷的环境。

  10. 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意料之中地在斑海豹体内发现了很高浓度的阻燃剂残留。

  11. 他做好了不利的打算,但真正和一只斑海豹遭遇时,他惊奇地发现,它试图把自已捕获的企鹅喂给他。

  12. 小小年纪离开家园出海,开展成人生活。但豹斑海豹早已在沿岸埋伏。

  13. 斑海豹抓住一只企鹅。对于海豹来说,看起来已经稳操胜券。

  14. 直到斑海豹改变了比赛规则。

  15. 一名圣地亚哥法官无限期延迟了他关于驱逐斑海豹族群的判决。

  16. 全球斑海豹大概有5%生活在英国海岸。

  17. Nicklen争取到国家地理杂志支持一个关于斑海豹的课题,斑海豹是一个12英尺长,1000磅重并且有着残暴恶名的家伙。

  18. 斑海豹可以使用它们的胡须寻找最肥美的鱼,研究称。

  19. 北极熊猎食住在北极冰层下的环斑海豹

  20. 有些帝企鹅在海豹接近它们之前跳到岸上。但斑海豹很有耐心;它知道它控制着比赛场地。

  21. 气候变暖期间波罗的海海冰的模拟分布及对环斑海豹冬季栖息地的影响

  22. 山东寿光渔民救起落难斑海豹

  23. 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的斑海豹

  24. 关于烟台海域斑海豹资源的调查

词语斑海豹百科解释:

斑海豹外形特征

斑海豹的身体肥壮而浑圆,呈纺锤型,体长约1.2~2米,体重约100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头圆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感觉灵敏,是它觅食的武器之一。没有外耳廓,也没有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形成鳍足,指、趾端部具有尖锐的爪。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其趾外侧长而内侧短,尾短小,仅有7~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中游泳。

001.jpg

斑海豹分布范围

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分布区主要在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朝鲜海等。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

斑海豹生活环境

斑海豹属于鳍脚目,是寒带海生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北部,每年春、冬季节洄游到中国渤海、黄海一带。斑海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水中度过的,有洄游的行为。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换毛时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块上。

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 辽东湾、符拉迪沃斯托克、鞑靼海峡、萨哈林岛东海岸延伸至北海道岛北部、舍利霍夫湾、卡拉金湾至奥柳托尔斯基角、阿纳德尔湾、布里斯托湾至普里比洛夫群岛)中最南的一个。

斑海豹生态习性

斑海豹的食性较广,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在黄、渤海,春夏季捕食鲱、玉筋鱼、小黄鱼等,秋冬季节则多以梭鱼为食。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的近海等地还捕食鳕、鲑等鱼类。其他食物包括各种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性动物。

斑海豹在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履艰难,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动的范围也不大。在海岸上群栖时,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就是在睡觉时也经常醒来观查四周的动静,如果发现敌情则迅速从岸边高地或礁石上滚入水中,逃之夭夭。强壮的北极熊是它最大的天敌。

斑海豹游泳时主要依靠后肢和身体的后部左右摆动前进,能以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在水面附近游动。它潜水的本领更为高强,一般可以潜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处,每天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令鲸类、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眼睛对水下及陆地都适应得极好,晶状体大而圆,水的折射率与其角膜折射率几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过它的角膜时不会发生弯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能使水下影像聚焦后形成在视网膜上,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测到400多米深处的运动物体,从而捕捉猎物。它在水中的听力也很好,能准确地定位声源。在潜水时,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动瓣膜关闭,还可以阻止海水进入耳、鼻。

斑海豹生长繁殖

  1. 自然繁育

    斑海豹每年的1~3月份繁殖,产仔在浮冰上,孕期约10个月,繁殖期多成对,多为1仔。亲兽与幼仔组成家族群,哺乳期雌海豹凶暴,护幼性极强。斑海豹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幼仔初生时体重约为5~6公斤,全身披着白色的胎毛。

    斑海豹发情时精神非常旺盛,在水中不停地游动,但食量减少或拒食,雄兽的阴茎外露,雌兽的阴门红肿。它们在水中相互追逐,时而上岸,时而入水,并发生阵阵叫声。交配需要沉入深水中进行,此时雌兽不动,雄兽的后鳍摆动,交配后双双回到水面上。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10个月,每年2月产仔,分娩时需要爬到岸边或冰块上,每胎只产1仔。但在产仔前,雌兽会在浮冰上挖掘出一个巢穴,产仔时躲在巢穴中,迅速产下的幼仔躲避危险的办法也是潜入海中,或者在栖息的浮冰上挖穿一个大洞,以便随时潜入水中逃走。幼仔初生时体重约为5~6公斤,全身披着白色的胎毛,被人们称作“白色的小海豹”。这种白色的胎毛在冰雪的环境中是一种保护色,使它们不易被天敌发现,但也因为能吸收大量水分,不利于它们在水中游泳。因此,幼仔在出生后的第16天后皮下脂肪渐渐形成时,就开始脱换胎毛。大约需要9天的时间,胎毛便全部脱换完毕,换成了短、粗、硬,光亮而有斑点的新毛。这种新毛不易淋湿,它们一爬上岸水就直往下淌,不会在皮肤上结冰。幼仔出生几分钟后就表现出一种本能的跟随性,它在尾随雌兽的时候几乎不停地发出叫声,这种声音显然是为了与雌兽保持联系,而且能够同时在空气和水传播,直到断奶后叫声才停止。雌兽也特别留意幼仔的行动,即使在水中也能仰头向后看。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雌兽会将身体一弹,腾空而起用肥胖身体的重力使浮冰砸破,然后同幼仔一起落水而逃。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哺乳期,幼仔的体重增至20千克以后,就开始独立生活了。西太平洋斑海豹性成熟的年龄为3~5岁,也有2岁就达到性成熟的,性成熟后生长趋于缓慢,雄性15岁,雌性10岁后就不再增长。

  2. 人工繁育观测

    人工饲养条件下,斑海豹的性成熟年龄一般在5岁左右。交配追逐时,常发生打架受伤现象。交配时,雄兽用前肢的爪紧紧扣住雌兽身体两侧,伏在雌兽背上,用嘴咬住雌兽颈部肌肉,浮在水中静止进行交配。雄兽交配次数与交配时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怀孕初期的斑海豹行为并无异常。怀孕9个月时斑海豹腹部明显加粗,10个月时腹部浑圆,腹部下方变宽,对馆养的6头雌斑海豹的测定显示,产前腹围平均达到1.59±0.08m,体重达107.58±10.65kg,断乳后腹围降为1.33±0.06m,体重降为90.77±9.92kg。

    斑海豹通常选择在夜间生产,斑海豹产前会在水中较快的游动,并上岸寻找合适的生产地点。产前1小时左右斑海豹腹部会出现规律性的抖动,呼吸加深。生产时,首先阴部突出白色囊状物,喷出羊水,一般情况下胎儿头部先产出,但也有胎儿后肢先产出的情况,间歇1~2分钟,胎儿尾鳍便很快产出,整个产程约10~20 分钟,胎儿和胎盘一般同时产出,也有胎盘滞后20~30 分钟产出。斑海豹每胎产1仔,刚出生的幼海豹全身覆白色细而长的绒毛,一般体重6.5~9.5kg,体长60~75cm。通常幼海豹在出生16天左右便开始脱掉白色长毛,经5~10 天时间完成换毛,换成粗而短,色泽光亮、斑点明显的毛衣。其脱毛顺序一般情况为:头、四肢→腹部→颈部、臀部→腹部两侧→背部,也有的幼兽是先脱背部胎毛,再脱腹部两侧胎毛。2009年繁育成功的7头斑海豹中3头雌、4头雄,雌性均在第15天开始换毛;4头雄性幼海豹中3头从第15天,1头从第18天开始换毛。

斑海豹种群现状

20世纪80年代前,渤海沿岸渔民有捕杀斑海豹的传统,捕捞量每年多达500余头,少则100余头。该海区的种群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捕捞幼兽,致补充世代逐年减少,危及种群延续的能力。中国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斑海豹在世界上的8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资源量曾经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长期过度猎捕,特别是对幼仔的猎捕,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飞速发展,如渤海油田开发的地震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噪音,以及航运量迅速增加等,造成了海水的污染,使宁静的海滩面积急剧减少,河流入海量被拦截,河口、浅海地区的食物减少或者受到污染,这些因素破坏了其繁殖地的栖息环境,对它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自1980年代后,中国国家和地方相继立法禁止捕杀斑海豹,该种群数量有所恢复。

1992年9月,大连市在渤海沿岸建立了中国唯一的以保护西太平洋斑海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70多个岛屿,总面积为909000公顷,栖息在该地区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大约有1000只左右。这里环境清静,气温、水温和水质都适合于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生活,沿岸海底地势陡峻,坡度较大,水深多在20~40米。该地区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形成比较寒冷的天气,常有由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和寒潮天气,使海湾冬季的结冰期长达3~4个月,即从每年的11月中下旬一直到翌年3月中旬。

每年12月份,斑海豹便进入保护区。这时雄兽和雌兽常一起在冰块上缠绵、休息。翌年1~2月份,雌兽开始在冰上产仔,此后便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群体,每个小群体通常占据着一块浮冰。一个月以后,幼仔的胎毛已经脱换完毕,可以独立生活了,小群体也就随之解体。到了3月份,冰块融化之后,西太平洋斑海豹就分散在沿岸附近觅食、活动,有一部分成年个体甚至会通过河口进入双台子河(即辽河口)等河流中,常在河岸的泥滩上以及僻静的海岛礁石滩上休息、换毛。5月份以后,它们才逐渐离开保护区,游离渤海。

斑海豹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数据缺乏(DD)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