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凝聚力拆分为汉字:
凝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凝字字源来历,凝字演变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聚集,集中:~聚。~重(zhòn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聚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聚字字源来历,聚字演变
会合,集合:~合。~会。~积。~集。~谈。~拢。~齐。~餐。欢~一堂。物以类~。凝~。~沙成塔。……
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力字字源来历,力字演变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姓。……
查询词语:凝聚力
汉语拼音:níng jù lì
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术语。原为物理学概念,指物质结构中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粘合在一起的某种内在力量。后引申为文化学、伦理学的概念,通常指集体或某一社会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因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结为一有机整体的某种聚合力。由于存在凝聚力,社会共同体才保持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凝聚力消失,社会共同体便会趋于解体。
很难想象,有哪一种产品或是产业像摇滚乐那样,能激起追随者如此强烈的情感凝聚力。
民族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凝聚力价值、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与强烈的事业心是企业的凝聚力。
“我们家渐渐失去了凝聚力,成为一个空壳。”她说。
但他说该公司正在研究将用户的“喜好”与建议归集于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系统之中。
就算是最具凝聚力、最坚定的政府也很难走出如此困境。
我享受家庭的凝聚力。我,现在没有孩子,但是如果我有孩子,我想我一定会是那种强硬的家长。
但是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反映出对看到合理、富有凝聚力的欧盟和切实可行的欧元的渴望。
凝聚力的技巧会使经理人与众不同,也是为什么商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的核心。
然而,在这个团队中间,又重新产生了凝聚力。
他让英格兰以外的其它地区获得更大的自治权,代价是国家凝聚力的丧失。
我为主办方的爱心及凝聚力而深深感动,同时也感到这个世界需要爱,更需要有爱心的人。
伊拉克人知道,建立一个更具凝聚力和民众基础更广泛的政府和加强伊拉克安全部队建设同样重要。
就算是领养的孩子,如果从小就在一个细心培养凝聚力的家庭中长大,就算体内流着的血是不同的,凝聚力仍然会在的。
这项活动原本是想激发团队凝聚力方面的热情,但任何热情都被一种更强烈的感情压过了:那就是失败感。
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自豪感,正是某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最有力体现。
通过加强公司形象,提升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增强其凝聚力。
在书中,他把日本描述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工业国,这也是源于其有着强大经济实力以及其具有凝聚力的社会。
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所体现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使人感到了温暖而震撼的力量。
我们的利己主义总是和一组公共价值观联系在一起,那是每个健全的社会所倚仗的凝聚力。
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
他并不认为欧盟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或是一个像扩大版的法国、德国和英国那样有足够凝聚力的共同体。
结果:药剂科实施组织文化建设后,科室员工的凝聚力、创新精神等显著提高。
这是为了震慑敌军,吸引新兵,培养凝聚力和让团队更易识别。
这次官司是公司经济实力、团队凝聚力、应对国际事务能力的一次集中演习
他说,清真寺有“Allahu阿克巴尔”或“真主伟大”,通过扬声器播放圣歌的凝聚力居民。
他指出,要保持社会凝聚力,就要确保全社会平等分担经济危机带来的伤害。
其四,他们的活动方式带有浓厚的学院书斋色彩,缺乏统一的思想和凝聚力。
以这样的方式,不同的开发目标以综合性和凝聚力的方式就联系在一起了。
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操守,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责任心、事业心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盟公司,相信公司对员工和董事们的凝聚力将得到加强。
而且选项卡式界面为过程提供了视觉上的凝聚力,将一系列分离页面转变成单一界面。
没有任何凝聚力,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主管。
同时,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美华卓越的服务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试图揭示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团队凝聚力和训练比赛满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密度、平均距离及凝聚力的测度,证明该网络比较紧凑,连通状况良好;
指导、培养企业销售队伍,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加强凝聚力。
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澳洲的其中一个优点是:祂是坚强而巩固的,具有凝聚力的,包融多种文化和宗教灵性传统的社会。
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团队的凝聚力。因为说到底,我们是一群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内部凝聚力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提升了民族凝聚基础、提供了民族凝聚动力、确立了民族凝聚目标;
在她的传统圣诞讲话中,女王伊丽莎白将体育视为凝聚力。
它的法规直接表现了这种凝聚力的感情,倾向于调和【住宿】不相同想法。
叶总则表示,希望共青团工作能够成为加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以及选拔优秀后备干部的平台。
它是一种使程序员能够自由发挥其创造力和生产力,却同时有保持组织性和凝聚力的环境。
节庆体育促进社区文化参与、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法规直接表现了这种凝聚力的感情,倾向于调和【住宿】不同意见。
这就是所谓吸附的水和被认为是给粘土其凝聚力和塑料性能。
在千百年分散聚合的历史进程中,共和思想对于欧洲诸多民族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公司缺乏凝聚力是导致人才外流的原因。
关怀备至,绩效为本的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将促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如果你在抗击SARS期间来到中国,你就有机会看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
作为APEC两大支柱之一的经济技术合作则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说这个球队特别有团结精神,特别有凝聚力,是指什么?
皮角是一个形态指定的隆起质量所产生的角蛋白不同寻常的凝聚力角化材料。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在苏格兰,凝聚力更多的是存在人们心中,而不是在艺术中表达。
费奥利尼说,她警告那位女高管,喜欢奢侈品牌的行为方式经过影响力放大效应后会损害自己团队的凝聚力。
随后它开拓新业务,得益于其有力的领导及对大型收购的避免,公司文化一直能保持很强的凝聚力。
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普遍存在的绝对贫困会削弱一个国家维护秩序的能力,而严重的不平等会降低社会凝聚力。
可是它也有有利的一方面,困难使夫妻更团结,更有凝聚力,更有利于日后婚姻的美满和谐。
那次重大事件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凝聚力。
更令人担心的是,上述这一切告诉我们,欧盟的根本凝聚力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难题是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团队凝聚力如何转化成生产力。
美国一名高级官员说,利比亚政府军看起来更具有凝聚力,能够重新组织起来。
群体凝聚力对员工组织变革认知及关系品质间具有中介关系。
这利于全体员工明确方向,增强员工凝聚力,并鼓舞士气。
它可以增强一个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化解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体内的血一样只能勉强说这一家人体内的基因类似罢了,与凝聚力撤不上关系!
信任有助于增强国家共同体的凝聚力和人们的价值认同感,是我们构建公民精神的应有之意。
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人员的管理,以企业为核心,塑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公司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超的工作效率,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上海最知名设计公司之一。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反对卡扎菲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其内部凝聚力却不得而知。
尽管爱尔兰有一段血腥的内战史,但它在眼下这场危机面前,出人意料地表现出高度的社会凝聚力。
好的面向对象设计的艺术在于定义最小的,清晰的,有凝聚力的公共抽象层。
这个公司的员工有如一盘散沙,凝聚力相当薄弱。
文化学、伦理学术语。原为物理学概念,指物质结构中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粘合在一起的某种内在力量。
后引申为文化学、伦理学的概念,常指集体或某一社会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因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结为一有机整体的某种聚合力。由于存在凝聚力,社会共同体才保持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凝聚力消失,社会共同体便会趋于解体。民族凝聚力或国家凝聚力是文化学、伦理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凝聚力概念。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各兄弟民族产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逐步产生的,本质上是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原为完形心理学家们所使用的术语,是指在大脑皮层中兴奋点之间彼此吸引的趋势。在社会心理学中,凝聚力亦称团体内聚力或团体的团结性,指团体内部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一种使成员留在团体内部的各种作用力的总和,是团体保持其成员亲近一致、协调融洽的一种心理力量。团体内聚力是一个多因素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包括团体中个人间的人际吸引力,团体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团体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吸引力(即个体对团体的期望水平),团体威信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团体目标与课题解决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等等。通常,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与团体成员的心理相容是团体凝聚力的主要调节因素。研究表明,除人际关系的满足与否会影响团体的凝聚力之外,也同团体提供成员的安全感、有无焦虑、团体的成熟度、团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的兴趣、需要、态度、价值观和目标等是否一致者或被认同等因素有关。
在社会群体中,由具有共同的目标、需要、动机的人们形成的团结合作的社会心理力量。可以产生相互激励、提高行为效率的能量放大效应,和相互保护、排斥外界压力的自卫效应。形成条件主要是:群体目标明确、为成员所认同,人们的需要、动机、情感得到充分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由杰出人物形成中坚力量,起到调节、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组织、领导的作用。凝聚力的大小反映群体的整合协调程度,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在因素。可按与所属组织的目标的关系或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程度,既包括团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程度,又包括团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吸引程度。当这些吸引程度达到一定强度,而且团体成员资格具有一定价值,这个团体就是凝聚力强的团体。凝聚力可用团体成员的下列态度来说明:对团体忠诚,对团体的工作有责任感,对外来攻击积极防御和反抗,与其他成员志趣相投并有友谊关系。在凝聚力强的团体中,成员的意见比较一致,相互关系融洽友好,对团体感到自豪并有强烈的责任感,完成团体的工作任务较好。一个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可采用一些方法加以测定。例如:让团体中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各个成员的感情,填写在调查表上,把这些评定加在一起就可看出凝聚力的强弱;也可让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整个团体的归宿感等。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团体的领导方式。根据卢因在1939年的实验,专制的、民主的、自由放任的三种领导方式中,以民主的领导方式的团体凝聚力最强。(2)团体与外界关系。同外界处于隔离状态的团体,凝聚力较强。(3)团体的规模。规模较小者,凝聚力较强。大规模的团体往往会分化为一些小的基本团体。(4)成员稳定性。团体成员较为稳定者,凝聚力较强。团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团体成员有相当的稳定性。(5)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不同的奖励方式能影响团体成员的情感和期望。如果采取个人同团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有利于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同样,把个人同团体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如果团体成员的任务目标互不关联,就难以形成凝聚力。此外,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团体的凝聚力。
凝聚力的来源,在于集体效能感、权利的分配、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目标上的统一,也就是在于群体成员的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权利意识上的对应一致。所谓“共同责任权利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行动中,对群体内需要协同配合的目标、责任、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目标与权利义务相互统一的意识。
凝聚力层次的骄傲焦躁心态
士气的产生是态度和信心在任务目标上对立统一的结果,态度和信心在心理上相互置疑相互对立的,它们只有统一对应于目标任务才可能产生积极主动性。凝聚力是士气中层次级别的士气状态,它是由中层次级别的信心——集体效能感与中层次级别的态度——归属心理,在共同的任务目标上对立统一的结果。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是对立的关系:
首先,相对于一定的职责目标,当群体成员所感受到的个体自身实力、小群体整体实力及其小群体成员相互间的协同配合效能感,过大于群体成员本身对群体整体及其领导主体的从属感、依附感、忠诚度等归属心理时,群体成员就会表现出对群体及其协同配合任务的或自大、或自私、或散漫、或抵触、或反对、或自行其是、或叛逆等等的骄傲心理。
其次,相对于那些对群体成员很重要的职责目标,由此群体成员对群体相应的情感与忠诚度等归属心理太强时,无论群体成员实际的协同配合能力如何,群体成员却总会感觉到:自我所拥有实力以及整体配合效能的力不从心,由此就愈会表现出对大众、对权威、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盲从盲信乃至相应的行为措乱,有时反之还会极端地处于——不去主动协调配合而任由事态发展的倦怠心态中。
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在达成共同的责任目标关系上是对立的关系,但就凝聚力的产生来讲这两者又必须统一于共同责任目标,这也就是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的相应相等,若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目标上不相应相等,就不会产生在相应目标责任上的凝聚力。
权力的配置在共同目标责任上的统一
凝聚力的产生的关键在于权利的合理配置,特别是通过权利的集中以形成权力。凝聚力产生过程与自觉性的产生过程不同,触发自觉性产生与形成的关键在于放权,放权会促成自觉性,但过度地放权又对凝聚力存在着负面的作用。这表现在以高度放权触发自觉性形成与归属心理却由此会腐化泛滥的过程中,各群体成员之间由此又会形成各自的妄自尊大、自行其是,而这最终会严重影响群体成员凝聚力的形成。
自觉性的放权与凝聚力的集权,使得自觉性与凝聚力在各自形成以后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乃至对立性。但如果在一定的责任目标任务上,没有群体成员自觉自愿执行群体任务相应的自觉性的形成,则群体成员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这种凝聚力的形成又会是很困难的。
那么,就如水的沸点一样权力调节的临界点又是什么呢?这也就是群体目标任务的义务化机制。所谓群体目标任务义务化机制,就是指将目标任务执行者的个体权益与群体整体及其各部分的权益统一起来,从而使责任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以群体责任任务为义务的机制。
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目标上的统一
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目标上的统一,可通过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内部的谈判与协调仲裁机制、行为榜样的作用等予以实现。①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可通过招募招集具有共同利益与愿望的成员、进行共同利益思想教育等方式以达成。②归属心理的重要根基在于群体对个体利已心理的满足程度,但对群体成员的利已心理还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会使一个组织在相应活动中能够有相互协同配合的有效性。如此,也就需要群体成员乃至各组织机构交付出自己相应的自由与权益,而这往往就需要有一些内部的谈判、协调乃至仲裁机制去完成。③有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正面性的行为榜样来说,它是传达了一种不仅应该做到,而且是能够做到的信息,这种言传身教,是那种仅仅靠讲大道理的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集体效能感在共同责任目标上的统一
集体效能感与共同责任目标的统一,其根本在于安排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处于合适的位置去办合适的事。人员合理安排后,还要尽量做到分工细致、责任到位、责任到人,避免责任分散乃至相互推诿。在合理安排人员并定岗定责的基础上,集体效能感的实现除了依靠相应的学习、培训与训练等前期工作以外,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则就要依靠具有强制与半强制性的利益制约程序的安排与实施。激发凝聚力的利益制约程序和激发自觉性的利益补充程序,共称为利益调节体系。利益制约程序应该建立在主体必有的必须的利益基础之上,只有在利益上能拴着人的身乃至拴着人的心,利益制约程序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效果。
所谓利益制约程序是指:如果在个体或群体成员现有的实际需要已不能满足或无法满足或不需要给予满足的情况下,若单纯利用利益补充系统,则就很难使个人产生执行目标任务所需要的自觉性,这样则就只有通过压制或破坏群体成员产生越轨愿望的既有利益,从而迫使其产生与其责任任务相应的服从性、依赖性等协同配合精神。
利益制约程序包括利益压制和利益破坏两种。利益制约程序从个体利益受到压力的利己心理出发,是一个利已心理服从于共同责任目标的过程,但从利益制约程序对个体实施协同配合的整体有效性的观察者角度,则就是一个整体配合效能与共同责任目标相统一的过程。利益压制是指通过对群体成员已有权益予以管控或惩戒等手段,逼使群体成员产生与完成群体任务相应的协同配合精神。
利益破坏是指对个人易于产生越轨愿望的既有的利益基础给予破坏,只给个人留下以规定途径完成相应的新的愿望的途径,从而逼使其不得不产生与完成一定的群体任务相应的协同配合精神。例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等就是将个人易于产生逃跑愿望的途径和条件给予破坏,只给个人留下通过完成军事任务死里逃生的途径,从而逼使其部队官兵产生了与完成一定的军事任务相应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