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语用学热度:157

词语语用学拆分为汉字:

语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语字字源来历,语字演变

1. 语 [yǔ]2. 语 [yù]语 [yǔ]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说:细~。低~。语 [yù]告诉:不以~人。……

用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用字字源来历,用字演变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可供使用的:~品。~具。进饭食的婉辞:~饭。花费的钱财:费~。~项。~资。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因此:~此。……

学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学字字源来历,学字演变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掌握的知识:~问……

 

查询词语:语用学

汉语拼音:yǔ yòng xué

词语语用学基本解释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研究语言的使用及其规律。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的言语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支配的社会行为,研究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发现语用规律。

词语语用学详细解释

  1.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陈原 《社会语言学》4.2:“至于有效性的问题,则是语用学的问题。”

词语语用学在线造句

  1. 言据性研究经历了从拓扑学角度到认知、认知情态、叙事学和语用学等角度的历程。

  2. 它作为语用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是引导人们语言外交的原则之一。

  3. 古代是教学语用学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时期。

  4. 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用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5. 但是直到最近,迁移研究才涉及到语用学范围。

  6. 本研究旨在运用语用学中的顺应论查找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7. 近年来语用学的逐渐成熟,为我们今天对幽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和更新的角度。

  8. 因此,作者也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以明了交际和交际失败。

  9. 原因可能是缺乏能力,结合知识据悉,从书本与语用学,在他们的工作。

  10. 本文试图分析如何将语用学中的顺应理论运用于广告翻译中。

  11. 推理语用学的目的就是解释听者如何根据证据推断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

  12. 最后,对语用理解这一认知语用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语言交际的认知语境观。

  13. 语用学原理是指导语言使用的一般原则,因此也适用于商务信函写作。

  14. 没有哪个将来的在幽默语用学和幽默社会语言学上的工作能够忽略这个特刊里的工作。

  15. 语用学是当代语言学中正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16. 然而从语用学角度,应用话轮转换机制来剖析幽默的著作、作品或研究目前尚不多见。

  17. “篇章”概念的形成是以心理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

  18. 预设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

  19. 语用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话语、语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方便。

  20.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著名戏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中的对话。

  21. 并简要分析了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在广告用语中的体现。

  22.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分支的学科性质不够明确。

  23. 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24. 之前在修辞学、句法学、语用学以及认知方面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25. 这是因为语义学分析置语用学于不顾。

  26. 本文主要探讨文化注释与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关系。

  27. 我处理这些问题的背景是我所理解的先验的(普遍的)语用学和商谈伦理学。

  28. 通过联系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人称指示语的活用和称呼语的变换所实施的言语行为。

  29. 这种选择将会受到价值链中业务合作伙伴的选取、出现的标准和解决方案的语用学的影响。

  30. 他们的研究发现主要限定在三个领域: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

  31. 维氏综观语用学思想体系中,“使用”是核心,“意义共享”是保障,“生活形式”是基底。

  32. 研究方向:语用学、外语教学论、中西方文化比较。

  33. 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用学

  34. 本文接下来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是礼貌原则和权势与一致性理论,对英汉称呼语的差异进行解释分析。

  35. 自从进入中国,语用学已经吸引了许多语言学家聚集到其周围。

  36. 本文使用定性浅析浅析的研究策略,从语用学角度,对网络段子及其语用对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37. 本论文研究了语用学中三个关键概念:多样性,协商性和适应性在完型填空中的作用。

  38. 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英语幽默进行探讨。

  39. 之后,借助语用学的理论以及两种语言的对比成果,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40. 最后,本文为我国的语际语用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41. 作为语用学的两大奠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皆源于日常语言哲学。

  42. 然而,到目前为止,从语用学角度对幽默语言进行的研究数量有限。

  43.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语用学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

  44. 此外,通过此文,读者还可以对顺应论,关联理论等语用学理论有更多的认识。

  45. 语用学理论和会话关联理论中,显义是一个受到热议的语言现象。

  4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表达用语用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47. 并从语用学和政治经济角度着手,分析战争辞令中使用委婉语的真正原因和意图。

  48. 同时,它也是法律语用学家面临的问题,一个充分的法律话语阐释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

  49. 相应地,关于语用学的书和研究也涌入语言学领域。

  50. 本文试图通过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原理来探讨英语幽默的文化特点。

  51. 修辞学与语用学是相通的,它们都涉及到社会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合适性。

  52. 当然(肯定的是),模糊语用学的探讨还将继续。

  53. 近来,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广告语为广告语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4.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发展的分支学科,主要以语境为基础动态地研究词语的语用意义。

  55. 语用学对外语教学影响极深。

  56.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语用学的诸多原理与修辞学有着密切联系。

  57. 语用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语言学分支,在最近的几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58. 文化语用学是从跨文化语用学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其核心概念是文化行为。

  59. 本文就加德纳的语言理论,尤其是他的语用学思想,作些初步但必要的发掘。

  60. 从文化学、史学、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慎言观念丰富的内涵,探讨了先秦慎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61. 本文即借鉴语用学理论中的涵义理论来探讨如何实现文学翻译的语用等效。

  62. 本文试图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探讨言语交际中的新词新语。

  63. 在以往的语用学研究中,篇章指示被认为是不典型的“指示”。

  64. 语用学和传统语义学有什么区别?

  65. 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

  66. 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语用学原则使得人们进一步认识《圣经》同观福音书中大量存在的比喻现象。

  67. 皮尔斯、詹姆士、杜威、莫里斯等哲学家的思想中都孕育着语用学思想。

  68. 本文以海南岛公示语为例,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69. 语用学是一个并无很长历史的语言学分支。

  70. 语用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语言学分支,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71. 语用学是研究什么的?它和传统语义学有何不同?

  7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探求法律语言的模糊现象。

  73. 本文借助作品中大量狂欢言语的例句,对狂欢言语从语义学、语用学角度进行了研究。

  74. 英语语义学与语用学导论,PatrickGriffiths。

  75.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6. 认知语用学中RT-ICM兼容模式是阐释诸如幽默、双关等类似语言现象的重要依据。

  77.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时间指示”的角度,分析虚拟条件中谓语动词使用过去时态的原理。

  78.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是跨文化研究与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79. 虚构名称的语义学研究在哲学本体论、语言哲学和语用学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80. 语义学与语用学:语言与话语中的意义。

词语语用学百科解释:

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