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铁碳合金热度:33

词语铁碳合金拆分为汉字:

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铁字字源来历,铁字演变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形容刚正:~面无私。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黑色:~骊。~青……

碳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碳字字源来历,碳字演变

一种非金属元素,无臭无味的固体。无定形碳有焦炭,木炭等,晶体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冶铁和炼钢都需要焦炭。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碳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极为广泛。……

合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合字字源来历,合字演变

1. 合 [hé]2. 合 [gě]合 [hé]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聚集:~力。~办。~股。~资。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总共,全……

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金字字源来历,金字演变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查询词语:铁碳合金

汉语拼音:tiě tàn hé jīn

词语铁碳合金基本解释

铁碳合金,是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钢铁材料适用范围广阔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从近于无碳的工业纯铁到含碳4%左右的铸铁,在此范围内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还在于可采用各种热加工工艺,尤其金属热处理技术,大幅度地改变某一成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词语铁碳合金在线造句

  1. 最后讲述了珠光体生长的台阶机制及一些非铁碳合金的共析组织。

  2. 熟铁、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来区别。

  3. 采用光束镍基合金粉末堆焊可在铁碳合金表面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无裂纹、轻度稀释的强化层。

  4. 介绍了过热盐水溶液蒸汽处理铁碳合金的化学热处理新方法。

  5. 提高铁碳合金强度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6. 普通钢为碳素钢,即铁碳合金

  7. 铁碳合金是工业上使用的最重要的合金。

  8. 铁碳合金的碳含量是多少,对于全部铁酸盐中的每一小部分的含量是0。

  9. 生铁是铁碳合金,其中碳含量超过

  10. 高钒铁碳合金中碳化钒的生长机制及形态控制研究综述

  11. 高钒铁碳合金凝固过程及元素的分布

  12. 关于“铁碳合金相图”教学方法的探讨

  13.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14. 高碳化物铁碳合金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15. 高钒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

  16. 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

词语铁碳合金百科解释:

铁碳合金分子构成

铁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与纯铁的晶体结构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关。纯铁有三种同素异构状态:912℃以下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α-Fe;912~1394℃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γ-Fe;1394℃以上,又呈体心立方结构,称δ-Fe。在液态,在低于7%碳范围,碳和铁可完全互溶;在固态,碳在铁中的溶解是有限的,并且溶解度取决于铁(溶剂)的晶体结构。与铁的三种同素异构物相对应,碳在铁中形成的固溶体有三种:α固溶体(铁素体)、γ固溶体(奥氏体)和δ固溶体(δ铁素体)。这些固溶体中,铁原子的空间分布与α-Fe、γ-Fe和δ-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远比铁原子为小,在固溶体中它处于点阵的间隙位置,造成点阵畸变。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过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0218%;而在δ-Fe中不超过0.09%。当铁碳合金的碳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可以以铁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单质状态(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渗碳体,6.69%C)是亚稳相,它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石墨是铁碳合金的稳定平衡相,具有简单六方结构。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但该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碳钢分类

  1. 综述

    碳素钢有各种分类方法,如按化学成分(即以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按钢的品质可分为普通碳素钢和优质碳素钢。按用途则又可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此外,还可以按冶炼方法和所保证的性能要求等来进行分类。

    普通碳素结构钢又称普通碳素钢,对含碳量、性能范围以及磷、硫和其它残余元素含量的限制较宽。在中国和某些国家根据交货的保证条件又分为三类:甲类钢(A类钢)是保证力学性能的钢。乙类钢(B类钢)是保证化学成分的钢。特类钢(C类钢)是既保证力学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的钢,常用于制造较重要的结构件。中国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是含碳量在0.20%左右的A3钢(甲类3号钢),主要用于工程结构。

    有的碳素结构钢还添加微量的铝或铌(或其它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氮化物或碳化物微粒,以限制晶粒长大,使钢强化,节约钢材。在中国和某些国家,为适应专业用钢的特殊要求,对普通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进行调整,从而发展了一系列普通碳素结构钢的专业用钢(如桥梁、建筑、钢筋、压力容器用钢等)。

  2. 按含碳量分类

    1)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

    2)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

    3)大于0.6%C为高碳钢,多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轧辊等,根据含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含锰量(0.25~0.8%)和较高含锰量(0.7~1.0%和0.9~1.2%)两钢组。锰能改善钢的淬透性,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通常在含锰高的钢的牌号后附加标记“Mn”,如15Mn、20Mn以区别于正常含锰量的碳素钢。

    碳素工具钢含碳量在0.65~1.35%之间,经热处理后可得到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刃具、模具和量具(见工具钢)。

    含碳量在2.11%时,作为铸铁和碳钢的黄金分割点。碳含量在2.11%之前为碳钢。碳含量在2.11%之后为铸铁。而碳含量在0.0218%至0.77%之间称为亚共析钢,0.77%至2.11%之间称为过共析钢。含碳量为0.77%为共析钢。碳含量在2.11%至4.3%,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在4.3%至6.69%之间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在4.3%为共晶白口铸铁。

  3. 按铸铁中存在形式分类

    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式不同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绝大部分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于铸铁中)、灰口铸铁(绝大部分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可锻铸铁(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制成,其中碳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和球墨铸铁(在浇注前经球化处理,碳以球状或团状石墨存在。

铁碳合金使用

碳素钢是指通常含碳量小于1.35%的铁碳合金,其中还含有限量以内的硅、锰和磷、硫等杂质及其它微量的残余元素。碳素钢是近代工业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世界各工业国家,在努力增加低合金高强度钢和合金钢产量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改进碳素钢质量,扩大品种和使用范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氧气转炉炼钢、炉外喷吹、连续铸钢和连续轧制等新技术被普遍采用,进一步改善了碳素钢的质量,扩大了使用范围。碳素钢的产量在各国钢总产量中的比重,约保持在80%左右,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和各种机械制造工业,而且在近代的石油化学工业、海洋开发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

化学成分影响

碳素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和显微组织。在退火或热轧状态下,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焊接性和冷弯性变差。所以工程结构用钢,常限制含碳量。

碳素钢中的残余元素和杂质元素如锰、硅、镍、磷、硫、氧、氮等,对碳素钢的性能也有影响。这和影响有时互相加强,有时互相抵销。例如:硫、氧、氮都能增加钢的热脆性,而适量的锰可减少或部分抵销其热脆性。残余元素除锰、镍外都降低钢的冲击韧性,增加冷脆性。除硫和氧降低强度外,其它杂质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钢的强度。几乎所有的杂质元素都能降低钢的塑性和焊接性。

氢在钢中能造成很多严重缺陷,如产生白点、点状偏析、氢脆、表面鼓泡和焊缝热影响区内的裂缝等。为保证钢的质量,必须尽可能降低钢中氢的含量。脱氧带入的残余元素如铝,可减小低碳钢的时效倾向,还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在低温下的韧性,但余量不宜过多。由炉料中带入的残余元素如镍、铬、钼、铜等,含量高时可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对要求具有高塑性的专用钢,如深冲用钢板,则是不利的。

冶炼、加工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碳素钢大都采用氧气转炉和平炉冶炼,优质碳素钢也采用电弧炉生产。根据炼钢过程脱氧程度的不同,碳素钢可分为镇静钢、沸腾钢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镇静钢。冶炼方法对钢的性能影响,主要是通过钢的纯净度而起作用的。近年来人们通过真空处理、炉外精炼和喷吹技术等,都可获得更高纯净度的钢,从而显著改善了碳素钢的品质。

碳素钢的塑性加工工艺通常分热加工和冷加工。经过热加工,钢锭中的小气泡、疏松等缺陷被焊合起来,使钢的组织致密。同时,热加工可破坏铸态组织、细化晶粒。使锻轧的钢材比铸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经冷加工的钢,随着冷塑性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降低。为提高成材率,广泛应用连续铸钢工艺。

碳素钢的时效

低碳钢的时效通常有淬火时效和应变时效两种,都是由间隙元素作用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碳、氮、氧的重新分布所造成。

淬火时效即钢由高温快速冷却后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钢中含碳量、脱氧程度和含氮量对淬火时效都有很大影响,低碳钢、脱氧不充分的沸腾钢和含氮量较高的钢发生淬火时效最显著,含碳约0.3%的中碳钢,由淬火时效所引起的性能变化已大为减弱,含碳约0.6%的高碳钢,实际上不起时效硬化作用。

应变时效经冷加工变形后的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碳和氮对应变时效的影响,与对淬火时效的影响相似,磷也促进应变时效。低碳钢因冷变形而消失的屈服点,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应变时效比淬火时效更为复杂。如钢材经淬火后再进行冷加工,无论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均将加速其应变时效。

碳素钢的时效常给工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例如沸腾钢焊接后,由于时效使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出现细小裂纹,严重影响焊接结构的安全性。但由于近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氧气转炉炼钢能获得更低的氮、氧含量,因此时效问题有所减轻。

铁碳合金相图

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8644ebf81a4c510fd5c6e19d6b59252dd42aa532.png

从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碳含量C=4.3%时,随温度的降低,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为:L→Ld(1148℃)→ Ld'(727℃以下) ;

(2)当碳含量0.0218%~0.77%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A→A→A +F→F + P;

(3)当碳含量0.77%~2.11%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A→A→A+Fe3C→P+ Fe3C;

(4)当碳含量2.11%~4.3%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 A→A + Fe3C +Ld→P + Fe3C + Ld;

(5)当碳含量C=0.77%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 A→A →P;

(6)当碳含量4.3%~6.69%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Fe3C →L+Ld→L+Ld' 。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毛坯成型方法有:铸造、焊接、锻压。其中锻压是这三种毛坯成型中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一种。锻压工艺是将坯料加热至奥氏体区域,使其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抗变形性能,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改变其尺寸、结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在这里可以知道,锻压是碳钢在完全奥氏体化的情况下,其塑性好,有较低的抗变形能力。因此,要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其温度控制合理,才能够达到要求。从图看线1、线3,分别代表的是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组织随温度变化其性能会改变的情况。当亚共析钢加热到727℃时,P开始向A转变。当继续加热至GS的交点a时,F完全转变成A了。此时,塑性变形能力较好,抗变形能力小。温度继续上升,其塑性变形会有提高,但是温度过高,施加压力过程中,会使坯料表面产生加工硬化,同时会伴随有脱碳现象。因此,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200℃左右。终端温度控制在PSK线以上60℃左右。合理控制好锻压温度,既可以保证坯料有良好的锻压性能,能够满足预期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加工硬化带来的内应力裂纹、脱碳现象。铁碳合金由含碳量不同被分为碳钢、铸铁两大类材料,铸铁的铸造性能好,强度硬度高属脆性材料。碳钢铸造性能一般,但综合力学性能较铸铁好。因此,对于结构复杂又承受静载荷零件选择铸铁。对于形状复杂而又要求有一定力学性能承受一定量动载荷的零件,可以考虑用碳钢,或者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