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杂家热度:341

词语杂家拆分为汉字:

杂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杂字字源来历,杂字演变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混合:夹~。混~。~交。……

家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家字字源来历,家字演变

1. 家 [jiā]2. 家 [jia]3. 家 [jie]家 [jiā]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居住……

 

查询词语:杂家

汉语拼音:zá jiā

词语杂家基本解释

1.战国末期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标榜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即所谓“兼儒墨,合名法”,故名。代表著作有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和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鸿烈》(《淮南子》)等。

2.泛指学问涉猎很杂的学者。

词语杂家详细解释

  1. 战国 末至 汉 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 墨 ,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唐 韩愈 《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未暇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荀子》摄取诸家之说,创立自己的理论,已有杂家的气味。但真正说得上杂家的,还是《吕氏春秋》……书中力图综合 先秦 诸子,‘兼儒 墨 ’,‘合名法’,以‘见王治之无不贯’。”

  2. 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类别。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二七·杂家序》:“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於寥寥不能成类者,併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説者谓之杂学,辨証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説,旁究物理臚陈纤琐者谓之杂品,类辑旧文涂兼众轨者谓之杂纂,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编,凡六类。”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文献通考》:“ 李匡乂 《资暇集》三卷,见卷二百十四杂家类。”

  3. 指知识广博,对多种学科均有一定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的人才。相对于学科专家而言。

    叶圣陶 《要做杂家》:“我说,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

词语杂家在线造句

  1. 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子部杂家类的问题尤多。

  2. 作为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编辑工作者,就应该有“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努力做一名杂家

  3. 他被尊称为“杂家水稻之父”。

  4. 一名合格的译者所要具备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要成为一名“杂家”。

  5. 弘扬杂家思想的文字解读

  6. 杂家之所以称为杂家,就是因为它内容综合诸子,兼容并蓄。

词语杂家百科解释:

杂家

杂家本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其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认为:“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杂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杂家”这称号,在历史上一般指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