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时延热度:26

词语时延拆分为汉字:

时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时字字源来历,时字演变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较长的时间:~代。古~。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常常:~常。学而~习之。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

延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延字字源来历,延字演变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展缓,推迟:~迟。~缓。~宕。~误。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姓。……

 

查询词语:时延

汉语拼音:shí yán

词语时延基本解释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一般,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发送时延是主要矛盾;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传播时延是主要矛盾。

时延是指数据包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在测试中通常使用测试仪表发出测试包到收到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时延与数据包长相关,通常在路由器端口吞吐量范围内测试,超过吞吐量测试该指标没有意义。

词语时延在线造句

  1. 结果该方法与现有的切换方法相比,具有更小的切换时延和服务中断时间。

  2. 时延是系统和网络的一项重要传输特性,它表征系统和网络的线性失真。

  3. 在高精度远距离时间传递中,设备时延是影响时间传递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改善切换时延与丢包,是可行、有效的。

  5. 通过内嵌马尔科夫链的方法,推导出了中心站和一般站的分组平均等待时延,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6. 将声波传输时延转换为水下目标的距离,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数据中的噪声进行滤波。

  7.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可以在满足系统时延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网络吞吐量。

  8. 假定传输时延可以忽略,则整个网络控制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具有N个事件的异步动态系统。

  9. 但是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故障检测方法均假定网络诱导时延为常数或可以在线获取。

  10. 仿真结果表明,与光突发交换相比,自适应光交换能有效降低IP包丢失率和端对端时延

  11. 文中构建了一种自适应时延模糊逻辑系统用来逼近有多重时延的未知函数;

  12. 而对于欧文公平地是,在第一次机会时延斯。莱曼需要用一次精彩的扑救来防御他。

  13. 本文假定电离层电子浓度服从准抛物分布,从理论上建立了单一层模的时延频率关系。

  14. 广域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广域信号的传输时延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时延估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并讨论了时延估计的CRLB。

  16. 并使用NS-2仿真工具对提出的MWCC算法与传统的GWSP算法做了查询时延和通信拥塞等性能方面的对比。

  17. 不知名的驾驶员在阿伯丁郡附近的乡村小道上测试下坡时延速失控碰坏了这辆超级名车。

  18. STSC可以有效估计多径信号的传输时延,同时捕获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权值。

  19. 不但对该驱动方式下的采样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而且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时延补偿方案。

  20.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的技术可以对一定规模的电路的串扰时延故障进行测试产生。

  21.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射频系统中设计发射机BPF的群时延特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2.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延回归神经网络(TDRNN)的大气层外弹道式空间红外目标识别方法。

  23. 时延稳定性是遥操作系统面临的难题之一。

  24. 通过实验测试了网路传输中的数据时延和丢包率,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5. 本论文旨在应用自我调整控制器做多变数时延系统的控制以及容错控制。

  26. 群延迟也可能是计算,以配合特定的数据集,因此,提供一个单位群时延

  27. 这样的“对话”通常就是时延打断和没看到社会信号的恶果。

  28. 实验结果表明,互连线时延估计方法可以对耦合RLC互连线模型的时延进行有效评估。

  29. 介绍了时延估计的原理,并对两路信号互相关的方法来测量信号的时延

  30. 利用耦合模理论对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光谱特性、色散和时延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31. 气压升高时,放电时延及其抖动减小,放电电流与电流上升陡度增加,开关性能提高。

  32. 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单用户重传时延的同时,仍能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和系统的吞吐量。

  33. 本论文主要研究OFDM系统中的射频BPF的群时延特性对OFDM接收机误码率的影响。

  34.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时延丢包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35. 为了补偿时间延迟,提出一种新的带时延补偿的图像雅可比矩阵估计方法。

  36. 仿真表明,在控制数据包时延的前提下,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网络能量有效性,延长了网络生存周期。

  37. 该方案减少了系统的信令开销,降低了过程处理时延

  38. 所以直接相关时延估计法对电力电缆局放定位受噪声干扰影响较大,分辨率不高且不稳定。

  39. 缓冲区容量增加,丢弃率明显降低。但是随着每个会话中分组呼叫数目的变化,时延变化不显著。

  40. 基于浏览器的服务器端解决方案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移动设备中较长的时延以及有限的互动性。

  41. 将映射系统分布于边缘网络内,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并降低了切换时延

  42. 为了降低切换时延,提出把上下文传输协议和认证过程结合起来的机制。

  43. 主要研究了克服空间机器人遥控操作时延问题的虚拟建模和仿真技术。

  44. 研究了在时变瑞利衰落信道下,存在反馈时延的选择发送分集(STD)系统的性能。

  45. 针对异步DS-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联合角度一时延估计算法。

  46. 减少电子部件和电路元件的尺寸并增加其组装密度,使其所占空间、电源消耗和信号传输的时延均降低。

  47. 然而高速率的传输信号在具有多径传播的环境中,更易受到多径时延的影响。

  48. 在多跳场景车—车通信中,信息传递的吞吐量和时延都维持在同一水平,且只有较小的变化。

  49. 实验结果表明,该译码器具有时序控制简单、译码时延小和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50. 进一步,它可以达到高吞吐,同时保证可预测的时延和公平性。

  51. 性能测试主要测试系统并发请求处理的能力及调度的时延

  52. 该方法首先通过修正后的TST-MUSIC算法估计多径的传播时延和角度。

  53. 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小策略传输数据量,缩短策略请求排队时延,提高策略分发效率。

  54.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的仿真研究。

  55. 结合随机概率转发机制,降低因网络丢包导致的认证时延增大问题并提高报文交付率。

  56. 仿真结果表明,AT-MAC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缩短传输时延,并减少能量的消耗。

  57. 中心控制系统定时播发授时信息,为定时用户提供时延修正值。

  58. 该方案是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的优化折中。

  59. 然而生物文献表明不同的基因对之间有不同的调控时延

  60. 本发明提高了大时延高误码率的卫星网络上的链路带宽估计的准确性。

  61. 分析了无线多跳网络中链路调度机制与用户公平性和时延保证特性的关系。

  62. 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解决力觉临场感遥控作业系统时延问题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63. 实验结果表明IVI网关在往返时延和系统吞吐率方面均优于NAT-PT翻译网关。

  64. 时延参数估计是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的关键问题。

  65. 在电力线通讯网络中采用时分多路复用对网络传输时延会产生较大影响。

  66. 不同环境下网络对数据吞吐量和网络时延的要求不同。

  67. 实测结果表明,该机制降低了用户切换时认证时延

  68. 时延估计的基本方法是互相关法和相位谱法。

  69. 结果表明,当网络负载增大时,数据包的平均时延增大,同时网络节点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也随之增大;

  70. 探讨了一种串扰时延最大化算法,并且利用被修改的FAN算法,生成测试矢量。

  71. 提出一种性能优化的冗余金属填充算法,可减少对关键线网的时延影响。

  72.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多重时延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跟踪控制方案。

  73. 良好的MAC协议设计应该保证在任意的业务负载情况下都有较高的吞吐率、较低的时延以及较少的开销。

  74. 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解决临场感遥控作业系统中时延问题的有力手段。

  75. 提出一种短时延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

  76. 面向连接的同步链路,支持对时延敏感的信息如语音。

  77. 首先,对具有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进行时延分析和建模。

  78.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PI-HT比EPI明显抑制了数据泛洪传输,可提高交付率,同时降低端到端时延

  79. 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参数对协议时延和吞吐量的影响。

  80. 工业控制中的时延的最常见于感应器与激发器之间。

词语时延百科解释:

时延概念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一般,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发送时延是主要矛盾;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传播时延是主要矛盾。

时延是指数据包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在测试中通常使用测试仪表发出测试包到收到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时延与数据包长相关,通常在路由器端口吞吐量范围内测试,超过吞吐量测试该指标没有意义。

时延工作原理

时延就是对一个网址发送测试数据包,看对方网址是否有响应并统计响应时间,以此测试网络。

具体方式是,开始--运行--cmd,在调出的dos窗口下输入 ping 空格 + 你要ping的网址,回车。比如 “ pingXXX网址” 之后屏幕会显示类似信息Ping XXX 网址[61.135.169.105]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244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150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960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091ms TTL=46后面的time=1244ms 是响应时间,这个时间越小,说明你连接这个地址速度越快。

我们以下面一个网络为例:有A、B、C、D四台机子,一台路由RA,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为192.168.0.11.在同一网段内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0.5”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首先,时延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然后由ICMP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5”一起交给IP层协议(和ICMP一样,实际上是一组后台运行的进程),IP层协议将以地址“192.168.0.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IP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个IP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192.168.0.5的MAC地址(物理地址,这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构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所必需的),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A机的ARP缓存表应该有B机IP与其MAC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ARP请求广播,得到B机的MAC,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后者构建一个数据帧,目的地址是IP层传过来的物理地址,源地址则是本机的物理地址,还要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出去。主机B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检查它的目的地址,并和本机的物理地址对比,如符合,则接收;否则丢弃。接收后检查该数据帧,将IP数据包从帧中提取出来,交给本机的IP层协议。同样,IP层检查后,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后交给ICMP协议,后者处理后,马上构建一个ICMP应答包,发送给主机A,其过程和主机A发送ICMP请求包到主机B一模一样。2.不在同一网段内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1.4”后,开始跟上面一样,到了怎样得到MAC地址时,IP协议通过计算发现D机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将交由路由处理,也就是将路由的MAC取过来,至于怎样得到路由的MAC,跟上面一样,先在ARP缓存表找,找不到就广播吧。路由得到这个数据帧后,再跟主机D进行联系,如果找不到,就向主机A返回一个超时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