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榛树拆分为汉字:
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榛字字源来历,榛字演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树字字源来历,树字演变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立,建立:~立。~敌。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姓。……
查询词语:榛树
汉语拼音:zhēn shù
榛(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Trautv.),属于桦木科榛属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又称平榛、榛子。榛的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有1~7米高。叶片的轮廓呈矩圆形或宽倒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雄花序单生。果苞呈钟状,密被短柔毛兼有疏生的长柔毛,密生刺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全缘,很少具疏锯齿。坚果近球形,无毛或仅顶端疏被长柔毛。榛的花期为5~7月,果期为7~8月。
榛的原生范围是西伯利亚东南部到中国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榛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韩国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常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榛喜光,耐寒,耐瘠薄,对土壤适应能力强,但不耐干燥,不耐涝。
榛子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坚果,营养丰富。在食品工业上,榛仁可以加工制成各种巧克力、糖果、糕点等,还可以榨油。榛壳可以用于制造活性炭。除此之外,榛仁榨出的油可以制造化妆品、肥皂、蜡烛等;榛木坚硬致密,可用于制作手杖以及伞柄;树皮和果苞可提制栲胶。榛子为榛的种仁,常用于治疗咳嗽、食欲不振、病后体弱等病症。榛子花为榛的雄花,常用于治疗外伤、冻伤、皮肤炎症等病症。以榛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灌丛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等有重要作用。
“榛树”是俄罗斯研发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打击目标,没有反导系统可以拦截这种类型的导弹。
2024年11月21日,俄军在对乌行动中试验“榛树”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榛树”导弹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打击目标,没有反导系统可以拦截这种类型的导弹。
2024年11月21日,俄军对乌克兰军工企业进行了联合打击。行动中俄军试验了代号为“榛树”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
2024年1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俄军对乌发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回应: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避免局势升级。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当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局势降温,为尽早实现停火、政治解决危机积累条件。
俄罗斯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话讲话称,11月21日当天,“俄军对乌克兰军工企业进行了联合打击。攻击中俄军测试了没有搭载核弹头、代号‘榛树’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打击目标,每秒飞行2.5公里到3公里,目前没有反导系统可以拦截这种类型的导弹。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提前通知美国将发射“榛树”是由俄罗斯减少核危险中心在30分钟内按单向自动制度发出的。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称,“榛树”导弹能对欧洲造成其无法承受的破坏,用现代手段不可能击落导弹,防空洞也无济于事,所以“(欧洲)最好停止支持战争”。此外,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接受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榛树”导弹系统等最新武器的研发,特别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下,是绝对保密的。他本人在俄官方公布消息之前,也对此毫不知情。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4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发布对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采访。就俄罗斯使用“榛树”导弹实施打击一事,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情况前所未有。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体表明,他们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压制俄罗斯,使俄罗斯遭受战略失败。因此,俄方发出“你们想都别想”的警告——使用新型导弹实施的打击非常及时、必要且有效。
2024年12月6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后左)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后右)出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国家最高国务委员会会议。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卢卡申科对白俄罗斯西部边境和乌克兰局势表达了担忧,并询问普京是否有可能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榛树”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普京表示,随着明年下半年“榛树”导弹系统在俄罗斯实现量产并在俄战略导弹部队服役,将有可能在白俄罗斯境内进行部署,但还需讨论具体成本、射程、基础设施等技术细节。
乌克兰
当地时间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安全局和内务部向新闻机构展示了袭击乌克兰南部城市第聂伯罗的俄军“榛树”导弹残骸。目前乌方正与合作伙伴一起对该导弹残骸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导弹的所有细节和特征,并共同寻找应对俄罗斯这种新武器的办法。
这一次俄罗斯在实战中试验的所谓中程导弹,叫“奥列什利科”,或者俄语的意思是“榛树”。现在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根据俄罗斯方面说法,它是拥有了这样的一个高超音速的能力,同时具有可以打多个分导弹头的能力。那么至于它到底如何来演变的?有些分析认为,它是从俄罗斯的一款洲际导弹,叫“亚尔斯RS24”,通过把它缩短版,叫“RS26”,这样一款导弹再衍生出来的。简单地说,它是利用了洲际导弹的这个火箭来使得搭载比较多的这个分导弹头。而这些分导弹头,有可能具备了高超音速的助推滑翔飞行器来搭载这些弹头。当然,这种武器,更多的来说是一种带核弹头的攻击武器,可以有很好的突防能力。但是,它也可以搭载常规弹头。(央视新闻特约评论员宋晓军)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计算并列出一张图表称:“榛树”导弹可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打击欧洲任何一个城市。文章称,俄罗斯这款新型导弹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若发起打击,“目标伦敦将在20分钟内化为灰烬,而东边的柏林将在不到15分钟内被击中。”
2024年12月2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表示,整个西方都注意到了“榛树”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的声明,并接收到了相关信号,这其中包括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特朗普团队。
角树和野外枫树上捕获的花粉要比山茱萸和榛树上的多。
榛树是代表精神的警觉性,速度,灵敏,占卜,诗歌和创造性。
四周生长着榛树、橡树、高高的槭树以及山毛榉。
还没有进城,一座黄色的小房子,就在三棵榛树下。
从群山中我将为你捎来幸福的花束、风铃草,黑榛树的果实。
鸟儿也会在榛树上筑巢。
大兴安岭野生榛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黑龙江省榛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大兴安岭林区野生榛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
云南榛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榛树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典籍记载
中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关于榛的记载。《诗经》中记载有许多关于榛的诗篇,“山有榛”、“树之榛栗”等均能反映。宋代《开宝本草》也有关于榛的记载,“榛子味甘······生于辽东山谷,树高丈许,子如小栗,军行食之当粮。”
在种植方面,《诗经》中记述有卫文公徒居楚丘种植榛和栗以娱晚年的故事。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榛······栽种与栗同。”明代《种树记》亦记载:“采收榛子时要震动结果枝条,则来年枝叶茂盛。”明代《群芳谱》还记载了榛的嫁接方法。
在榛果利用方面,战国《周官》有言,在当时人们就已经把榛子列为珍贵果品之一。西汉《礼记》记载:“妇人之挚,榛脯修枣栗。”明代《农政全书》中亦记载:“辽东榛子,行军食之,当粮。”清代时,辽东还设有“御榛园”,专门为皇室培育榛子以供食用。
栽培历史
中国北方采集利用野生榛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榛由于果实小、果壳厚、产量低而未能进入园艺化栽培。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根据中国榛的生产现状,开展了杂交育种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直到20世纪末,经过20年的杂交育种试验研究,培育出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uellana)。新品种1999年通过成果鉴定。第1批的新品种有5个,即达维、玉坠、薄壳红、平顶黄、金铃,以后又陆续鉴定了辽榛1号至辽榛9号9个品种。
第1批新品种培育成功后,2000年开始在辽宁省推广。2003年黑龙江楠县农民引进了3个抗寒品种试栽;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研究所引进了抗寒品种苗木在黑龙江的不同地点进行试验栽培;吉林通化市二道江区引进抗寒品种在吉林省试裁;北京市林业局引进17个品种、品系,在北京郊区进行试栽。
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治沙造林研究所2001年把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首先引入新疆,在乌鲁木齐、玛纳斯、伊犁、阿勒泰等地区进行试栽。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又陆续引进多个品种、品系进行试栽。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相继引入20多个品种、品系进行试验栽培。
2004~2005年各地引入的优良品种陆续开花结实。在黑龙江可以抗-38℃低温,在有雪覆盖的情况下,抗寒品种表现了较高的抗寒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果实大、果仁饱满、质量高。从2006年开始,各地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北京泰盈集团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成立了塔山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榛栽培园,该园的建立为大面积榛栽培树立了榜样。
榛的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有1~7米高。
茎
树皮呈灰色。枝条无毛,呈暗灰色,小枝呈黄褐色,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无或多少具刺状腺体。
叶
叶片的轮廓呈矩圆形或宽倒卵形,长4~13厘米,宽2.5~10厘米,顶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有时两侧不相等,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乎无毛,下面于幼时疏被短柔毛,以后仅沿脉疏被短柔毛,其余无毛,侧脉3~5对;叶柄纤细,长1~2厘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
花
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呈圆柱状,长4厘米左右,花药呈黄色;苞片呈现紫褐色,倒卵形;雄蕊8枚;雌花无梗,2~6个簇生枝端;花柱呈丝状,子房平滑无毛。
果实
果实单生或2~6枚簇生成头状;果苞呈钟形,外面具细条棱,密生短柔毛兼有疏生长柔毛,密生刺状腺体,很少无腺体,比果长但不超过1倍,很少比果短,上部浅裂,裂片呈三角形,边缘几全缘,很少具疏锯齿;果序梗长1.5厘米左右,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毫米,微扁,无毛或仅顶端疏被长柔毛。
榛的原生范围是西伯利亚东南部到中国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榛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土耳其、朝鲜、蒙古等国也有分布。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北京等省区。
榛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常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其既可以生长在中度粘土上,亦可以砂砾质土上,从微碱性(pH8.0)到微酸性(pH6.0)均可以生长和结实,以在肥沃、湿润、腐殖质多、土层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最为适宜的森林中生长最好。榛常在年平均气温2~15°C范围生长。
榛喜光,对光很敏感,生长在阳坡的株丛比生长在阴坡的结果多。榛耐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可耐零下45°C的低温;榛还耐瘠薄,对土壤适应能力强;但榛不耐干燥,要求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还不耐涝,如遇雨涝则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积水会导致榛死亡。榛的花期为5~7月,果期为7~8月。
自然繁殖
榛为雌雄同株植物,其雌花结构与其他植物的雌花相比较为特殊,不具有花瓣及花蕊等结构。
榛的授粉是果实发育的重要环节,柱头具有特殊的“识别”和“选择”机制,当花粉落到花柱的柱头后,从而进行选择萌发。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亲和性较差的花粉由于萌发速度相对较慢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最终只有一根花粉管能够到达子房,完成其受精作用。外界环境会影响榛的受精作用,微风的晴朗天气有利于榛授粉。相反,阴雨及大风天气不利于榛的授粉。
人工繁殖
(1)播种繁殖
榛适宜在春、秋两季播种。榛的种子经过干藏后直接播种不发芽,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所以选择充分成熟、饱满、不带虫病的种子进行沙藏。在播种季节来临时,去掉沙藏沟上的覆土,露出干净的沙子,翻动混有种子的湿沙,使之上下温度和湿度均匀,由于春季气温回升的影响,沙藏沟的温度逐渐上升,促使种子发芽。选择背风、背阴、高燥处,挖一条层积沟,沟底铺有湿河沙,把种子均匀地铺在湿沙上,再覆盖一层湿河沙,压实。
(2)分蘖繁殖
分蘖繁殖也是榛繁殖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繁殖方法。优先选择树势强劲、生长旺盛、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萌蘖性好和无病虫感染的榛作为分蘖母树根部萌发的1~2年生分蘖条,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展分蘖繁殖,采取人工开挖切取的办法,让其脱离母体,通过对伤口消毒,涂抹草木灰和进行细致的整形修根等技术措施,随即定植在造林地。栽植后立即浇灌定苗水,待土壤稍干后着手进行拥土扶正,开始进入苗期管理。
(3)扦插繁殖
采用当年生的新梢,剪取半木质化的健壮新梢做插条,一般保留3节2片叶,扦插基质可以选择细河沙、草炭、蛭石等。用生长素浸蘸插条,而后插入插床。
选地整地
榛播种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通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粘重土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盐碱地不宜作育苗地。播种地应在前一年秋季深翻,目的是疏松熟化土壤,消灭土中的虫卵,提高保水能力。如果秋季没来得及深翻,早春化冻后尽早进行,并结合施入充足的优质腐熟有机肥。
田间管理
榛播种后一般不需灌水,经过15天左右即可出苗。这时如土壤干旱,需灌一次足水,幼苗生长迅速。此后应注意保持土壤疏松。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季做好排水工作。扦插需要在温室内进行,采用遮荫网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还要保持空气湿度。
在榛的生长过程中,还要及时对土地进行除草,除草时要小心谨慎,以免伤害幼苗,结合除草进行松土,保持育苗地无杂草、土壤疏松。
合理施肥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榛植株的生长,在苗长约10厘米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后灌水。
病害
榛的主要病害有煤污病、榛叶白粉病等。榛的煤污病主要危害榛的叶、果实等,煤污病主要是因为表腐生菌,用水冲洗可以直接达到防治效果;在春季萌芽前用可以使用石硫合剂喷雾防治,消灭休眠期植株枝干上的病原菌;煤污病没有发生前可以用波尔多液喷布树冠及叶片,可有效杀灭病菌,预防该病的发生。发生严重时,可再喷波尔多液以达到防治效果。榛叶白粉病主要危害榛叶、芽等,在发病严重的榛园,通过清除、烧毁病叶可以预防病害的传播;在展叶之前喷洒石硫合剂,在发病前喷洒三唑酮乳油溶液;发现榛叶白粉病株丛,应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如果是中心病株,则要将其整株砍掉,以减少病源。
虫害
榛的主要虫害有榛卷叶象甲、小地老虎等虫害。榛卷叶象甲主要危害榛树叶片,可以在发现卵、幼虫和蛹时人工摘除树上虫包,集中消灭;在成虫期,定期向叶片上喷施阿维菌素乳油溶液、吡虫啉溶液或三氟氯氰菊酯溶液等,考虑到果残毒问题,主要施用触杀剂和熏蒸剂或残效期短的化学药剂防治此虫;也可以施放烟剂驱避成虫以达到防治效果。小地老虎主要危害榛树幼苗的根茎,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酷液诱杀成虫;地老虎幼虫1~3龄期,使用辛磷乳油溶液或甲基异硫磷乳油溶液拌细土配成毒土,施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者用地蛆灵乳油溶液、乐斯本乳油溶液等进行地表喷雾。
鼠害
榛还会受到鼠害,害鼠主要是啃食榛的根茎,并取食榛果。可以利用榛的害鼠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类等,以减轻鼠害;在每年秋季越冬前,使用防啃剂对榛树进行涂刷,结合除草、秋翻、冬灌等措施进行防治;发生鼠害时,用猫王、澳敌隆、大隆等利用小麦、土豆、萝卜与邱氏诱鼠剂充分混合,再覆盖塑料布,用以诱杀害鼠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采收
榛必须充分成熟才可采收。采收过早,种仁没有完全充实,晾干后会形成瘪仁,降低产量和坚果品质;采收过迟,会导致一部分坚果脱苞落地,不易拣拾,且易被鼠类为害,减少收获量,所以适时采收很重要。榛成熟的标志是果苞和果顶由白色变成黄色,用手触及即可脱苞,此时为适宜采收期,一般收获期为10~15天。
川榛(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var. sutchuenensis Franch.),又名木里仙,属于桦木科榛属植物榛的变种,分布于中国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区,常生长在700~2500米的山地林间,川榛与榛的区别:
叶呈椭圆形、宽卵形或几圆形,先端尾状;果苞裂片的边缘具疏齿,很少全缘;花药呈红色
叶片的轮廓呈矩圆形或宽倒卵形;果苞呈钟形,裂片呈三角形,边缘几全缘,很少具疏锯齿;花药呈黄色
中国栽种的优良品种主要为平欧杂种榛,是以榛为母本、欧洲榛(学名:Corylus avellana)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
达维 Dawei
达维为1984年以榛为母本、欧洲榛为父本种间远缘杂交育成。其树势强壮,树姿幼树时直立,6~7年以后,结实量加大,逐渐变为半开张或开张树形。达维抗寒适应性强,可以耐冬季零下35℃低温,在干旱、半干早地区,只要有灌水条件,仍然可以丰产。且达维的果仁光洁、质量好。
辽榛7号 Liaozhen7
辽榛7号为1982年以平榛为母本、欧洲榛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其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树冠大,该品种产量略低于达维,但该品种耐寒,休眠期可耐零下35℃低温,在冬季有雪覆盖条件下,可在年平均气温4℃地区栽培。坚果红色美观、果仁质量好、易脱皮,是良好的加工型品种,也是重点栽培品种之一。
辽榛8号 Liaozhen8
辽榛8号为1981年以平榛为母本、欧洲榛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其树冠较小,树姿开张,为矮化树形。该品种为矮化树,株高2~2.5米,适于密植栽培。或与树冠大的品种配置授粉树,相间栽植,以调节园内的通风和光照。耐寒性强,在有雪覆盖条件下,休眠期可耐零下38℃低温,可在年平均气温3℃以上地区栽培,适于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是良好的加工型品种。
食用价值
榛子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坚果,可以生食、炒食,中国采集野生的榛食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榛果仁肥白,有香气 ,有油腻感,营养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还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等,还含有钙、铁等多种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
经济价值
榛的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中国用于干果生产的以榛为主。榛壳中富含一种天然色素—棕色素,可以应用在食品加工方面,生产绿色食品;榛仁可以加工制成各种巧克力、糖果、糕点等,以及榛子粉、榛子乳等高级营养品。榛仁还可以榨油,榛油为干性油,多含不饱和脂肪酸,色清黄味香,为优质食用油。
壳作为天然原材料,粉粹后加工利用,可以用于制造活性炭。除此之外,榛仁榨出的油可以制造化妆品、肥皂、蜡烛等;榛木坚硬致密,可用于制作手杖以及伞柄;树皮和果苞可提制栲胶。
药用价值
榛子为榛的种仁,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食欲不振、病后体弱等病症。榛子花为榛的雄花,具有止血、消炎、消肿等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外伤、冻伤、皮肤炎症等病症。
生态价值
以榛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灌丛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等有重要作用。规模化经营榛灌丛,在绿化荒山、发展山区经济方面十分有益,但由于榛灌丛多为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应加强对其的封育保护,促进灌从向森林植被变化的正向演替,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观赏价值
榛为丛生,可以做家庭绿篱栽植。
榛在历史上具有神秘色彩。在中国,据古书记载,榛为上天赐予人间的五神之一,在祭坛上燃烧的榛可赐予法师火眼金睛。榛在婚礼仪式中还是子孙满堂的象征。
在古代欧洲,榛木最初常被用来探宝,为寻找金矿、水的各类魔杖,因为他们相信榛木棒有传递魔法的力量。在北欧,榛被认为是防止闪电侵袭的保护者和防止鬼怪作祟的护符,神话故事中榛对雷神来说是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