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底格里斯河热度:35

词语底格里斯河拆分为汉字:

底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底字字源来历,底字演变

1. 底 [dǐ]2. 底 [de]底 [dǐ]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a.下面;b.以后)。海~。~肥。末了:年~。月~。到~。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何,什么:~事伤感。古同……

格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格字字源来历,格字演变

1. 格 [gé]格 [gé]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阻碍,隔阂:~~不入。击,打:~斗。~杀。推究:~致。树的长枝。至,来:~于上……

里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里字字源来历,里字演变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衣物的内层:被~。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姓。……

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斯字字源来历,斯字演变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乃,就:有备~可以无患。劈:“墓门有棘,斧以~之”。古同“厮”,卑贱。古同“澌”,尽。姓。……

河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河字字源来历,河字演变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特指中国黄河:~套。~防。指“银河系”:天~。~汉。……

 

查询词语:底格里斯河

汉语拼音:dǐ gé lǐ sī hé

词语底格里斯河基本解释

底格里斯河(Dijla)是中东名河,河长2045千米,流域面积375000平方千米,与位于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流经伊拉克,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正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

词语底格里斯河在线造句

  1. 周四,伊拉克警察在底格里斯河里发现一名穿着桔红色衣服的无头尸体,估计该尸体是被斩首的外国人质。

  2. 几天之后,一个黄昏,那个男孩又出现了,在底格里斯河的小径上跟上来和我一起跑。

  3. 他们说这些尸体沿着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在一痤临时修筑的水坝处被挡住了。

  4. 该工程旨在改进农业生产,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贫困的东南村庄供水、供电。

  5. 这个位于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小镇历史可追溯到青铜时代,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持续定居地之一。

  6. 很久以前,底格里斯河上就建造了一个大水坝,伊拉克还建筑了很多水渠灌溉田地。

  7. 这个新游泳池建在底格里斯河河边,在一个酷热的十月晚上,泳池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逃避炎热的地方。

  8. 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枯竭区(灰色)与沼泽地(暗红色)的卫星图像。

  9. 人造卫星图片显示了两条干涸的河床,原本是流向波斯湾,附近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终止了流动。

  10. 贝尔畅游于底格里斯河而且经常披着日出的霞光骑行穿越城市。

  11. 经过两代人之后,他的孙子废除了这种以法律为基础的方法并以底格里斯河作为抵抗巴比伦反叛者的武器。

  12. 月10日,在底格里斯河岸边的一个贫穷的土耳其小镇哈桑凯伊夫,男孩们用一台三轮车自娱自乐。

  13. 与叙利亚及伊朗进行的战争将使伊拉克战争看起来像是沿着底格里斯河悠闲地漫步。

  14. 再更进一步往北的一个多岩海角,座落着一座城市阿舒尔。远望上去,重要的底格里斯河在跨过。

  15. 苏美尔人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沿岸,即现在的伊拉克。

  16. 第一人间天堂传统置于汇合处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在伊拉克南部。

  17. 事实上在晚上很晚的时候,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公园里也不乏休闲的人群。

  18. 这条在底格里斯河(TigrisRiver)河底铺设的输油管,能将原油向北输送到出口便利的基尔库克,或向南输送到炼油厂。

  19. 鲤鱼吃的是水底沉淀的东西,而底格里斯河里满是工业垃圾和沿河城镇的污水。

  20. 他在胜利中来到发源于亚美尼亚山脉、流入波斯湾的底格里斯河

  21. 一阵微风突然拂过,在底格里斯河的河面上形成一个小漩涡。

  22. 巴比伦尼亚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一个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平原。

  23. 不幸的是,蒙古人抢先一步,把书籍和药水一起扔进了底格里斯河

  24. 我们与伊朗分享了许多底格里斯河的分流。

  25.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

  26.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词语底格里斯河百科解释:

基本信息

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

古波斯语作Tigra,希腊语作Trigres,阿卡德语作Idiklat,圣经中称Hiddekel,阿拉伯语作Dijla,土耳其语作Dicle。

《圣经》中记述: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河分四道,其中第三道河叫“希底结”,有《圣经》研究学者指出,希底结河极有可能就是我们所称的底格里斯河。

名称:底格里斯河

英文名:Tigris River

所在洲:亚洲

流经区域:土耳其 伊拉克

流域面积:375000平方公里

长度:2045千米

源头:土耳其中东部埃拉泽东南托罗斯山麓的果勒秋克(Golcuk)湖

主要支流:比赫坦河、大扎卜(Great Zab)河、小扎卜(Lesser Zab)河、阿贾姆(Adhiam)河和迪亚拉(Diyala)河以及卡尔黑(Karkheh)河

平均流量:1150m3立方米

水利建设:土耳其的迪克尔(Dicle)坝、基拉尔基兹(Kiralkizi)坝;伊拉克的德尔本地汉(Derbendi Khan)坝、摩苏尔(Mosul)坝和杜坎(Doken)坝等

旅游景点:两河文明

-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Tigris-Euphrates river system),西南亚最大的河流体系,包含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的源头在土耳其东部山间,相距不到80公里(50哩),沿东南方向流经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注入波斯湾。其界定的这一地区的下游以美索不达米亚知名,为文明摇篮之一。幼发拉底河全长约2,800公里(1,740哩)。底格里斯河全长约1,900公里(1,180哩)。两河通常分为3段︰上游从海拔1,830∼3,050公尺(6,000∼10,000呎)以上的源头逐步下降,穿行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山峡与河谷之中;中游在叙利亚北部高地和伊拉克高地,海拔在所谓库尔德(Kurdish)断崖山麓的366公尺(1,200呎)至三角洲顶端的52公尺(170呎)之间;以及两河共同造成的冲积平原。两河于库尔纳(Al-Qurnah)汇合形成阿拉伯河。

简介

地理位置

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的东托罗斯山南麓,向东南流,经过土耳其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后,与叙利亚形成约32公里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

此后基本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

首先穿越伊拉克北部重要油田——基尔库克油田,并流经本区重要石油化工中心——摩苏尔。

此后沿左岸接纳了来自山地的大扎卜河、小扎卜河、迪亚拉河等支流,直抵首都巴格达。

自巴格达以下,两岸湖泊成群,沼泽密布,于古尔奈与幼发拉底河汇合,改称阿拉伯河,于法奥附近,注入波斯湾。

自河源至古尔奈,河长1950公里,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近400亿立方米。

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每年3月涨水,5月水位最高。

因沿山麓流动,沿途支流流程短、汇水快,常使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形成沿岸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沿河建有各种水利工程,其中以巴格达西北部的巴迪塔塔水库最有名。

底格里斯河流域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统称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

河流概况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与幼发拉底河是两条分开的河。

直到约3、4千年前,由于从两河流域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河口的波斯湾沉积,填出土地来,最后使两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汇合在一起。

两河均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幼发拉底河经土耳其、叙利亚进入伊拉克,全长2750公里;底格里斯河经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全长1950公里。

两河流域面积共104.8万平方公里。两河在古尔奈汇合后称阿拉伯河,长近200公里,河口宽约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

两河中下游河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灌溉水源,航运价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

海轮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士拉的港口。

历史文化

《圣经》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文献。在创世纪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经伊甸园的四条河之一,在《圣经》中底格里斯河被称为希底结河,其余三条分别是比逊河(Pishon)、基训河(Gihon)及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中游古代是城市文明所在地,西元前两千年前修建了最早的灌溉渠系。

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覆灭(330BC)后,这个富饶的地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与商业中心。

塞琉西亚(Seleucia)与泰西封(Ctesiphon)分别是塞琉古王国的安息(Parthian)和萨珊王朝的城市,而巴格达与萨迈拉都是阿拔斯(Abbasid)王朝都城,它们皆位于底格里斯河畔。

自然特征

地势

地势北高南低,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北部的上游为山地和高原,中部为荒漠,下游为平原(三角洲、沼泽区和沿海 平原)。此河发源于一座山间湖泊哈札尔湖(Hazar Lake),在土耳其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以北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山丘盘结的地带汇集一些溪流,大致作东南走向绵延约1,900公里(1,180哩),朝著波斯湾流去,最後与幼发拉底河会合为阿拉伯河,长193公里(120哩)。底格里斯河最初450公里(280哩)直到马阿拉·阿拉贝希(Magara Harabesi)的一段属土耳其(进入伊拉克之前,有一段30公里〔20哩〕长作为土耳其与叙利亚的界河),然後大部分河段都在伊拉克境内,仅最后的阿拉伯河约有65公里(40哩)一段是伊拉克与伊朗的界河。底格里斯河宽度变化很大,在土耳其与伊拉克北部有些峡谷中很窄,但到了南方平原则宽达半哩。

河流

底格里斯河在土耳其境内是条典型的山间河流,河谷狭窄而确定,流速快,河槽深切,沿途多峡谷与险滩。进入伊拉克,穿行在托罗斯(Taurus)及库尔德(Kurdish)山脉伸出的馀脉之间开始曲折蜿蜒,在提克里特村(Tikrit,巴格达北北西160公里〔100哩〕)以南岸壁後退,流入一片宽阔、起伏和缓的波状平原,缓缓地降到海平面,从而广泛出现曲流,有许多牛轭湖、残迹河槽及断支。

支流

底格里斯河基本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首先穿越伊拉克北部重要油田——基尔库克油田,并流经本区重要石油化工中心——摩苏尔。底格里斯河流到库特(al-Kut)和阿马拉(al-Amarah)时,地面非常平坦,河流曲折较少,但有辫状汊流,河水分散到岸外沼泽地,或在河槽中各部分漫流。此后沿左岸接纳了来自山地的大扎卜河、小扎卜河、迪亚拉河等支流,直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从巴格达到库尔纳(al-Qurnah)一段,两岸有大片沼泽,由汊流供水,沼泽加上灌溉渠、渗漏和蒸发,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80%以上,此後河面收束,流速减慢,弯度加大,河身狭窄,航行困难。底格里斯河自巴格达以下,两岸湖泊成群,沼泽密布,至古尔奈与幼发拉底河汇合后,形成一条长193公里的感潮河段--阿拉伯河,继续东南流至法奥(Fao)附近注入波斯湾。

气候水文

气候

流域跨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南部炎热。5~10月为热季,7~8月最热,日最高温度可达43℃以上;11月~次年4月为冷季,日气温约16℃,北部山区冬季有积雪。流域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山区年降雨量在600~900毫米,中、南部降水仅约150毫米,且集中于11月~次年4月。

水文

底格里斯河水量丰富,在伊境内年径流量为7000亿立方米。从源头到古尔奈,河长2045公里,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5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6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近400亿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每年3月涨水,5月水位最高,6月末后水位降低。入海年均流量约1500立方米/秒,入海水量473亿立方米。底格里斯河主要支流包括比赫坦河、大扎卜(Great Zab)河、小扎卜(Lesser Zab)河、阿贾姆(Adhiam)河和迪亚拉(Diyala)河以及卡尔黑(Karkheh)河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及阿拉伯河3河流域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入海年均流量约1500立方米/秒。

水利枢纽

底格里斯河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土耳其东南、伊拉克北部干流及支流上。那里水流落差大,适于修建水电工程和其它综合开发。

水电工程

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干流和大支流上,土耳其和伊拉克分别在其境内修建了一些电站,进行了一些梯级开发。迪克尔坝:堆石坝坝高87米,坝顶长306米,水库库容5.9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11万千瓦,工程于1986年开工,1993年完建;德尔本地汉坝:位于巴格达北部的一条小支流上,坝高135米,水库总库容3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1.5万千瓦,工程始建于1956年;摩苏尔坝:位于底格里斯干流摩苏尔附近,土石坝,坝高131米,水库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03万千瓦,工程于1983年建成,除发电外,工程还可灌溉10万公顷农田;杜坎(Dokan)坝位于小扎卜河上,拱坝,最大坝高116米,水库总库容68亿立方米。

灌溉系统

底格里斯河流域灌溉工程十分发达,早在3000多年前就在三角洲顶点建有奴姆鲁(Numrood)坝。现有灌溉工程除了土耳其的GAP工程计划中的部分工程外,在伊拉克境内有:1939年在底格里斯河建有库特(Kut)坝,引水灌溉136.5万公顷农田;艾斯基凯莱克(Eski Kelek)灌溉工程位于扎卜河上游,灌溉面积1万公顷,分两期完成;达尔马(Dalmaj)工程: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灌溉面积10万公顷,1965年完成了泵站、灌溉排水系统,工程于1980年完成;下迪亚拉(Lower Diyala)灌溉工程,从迪亚拉河引水,灌溉面积35万公顷。

底格里斯河在土耳其境内的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尤其是西部流域,水资源占全国的1/10,水能蕴藏占全国的1/12。本世纪80年代初,土耳其政府对其境内整个底格里斯河流域进行了统一规划,包括兴建一系列水坝、电站和抽水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完建后,年发电量将达到81.41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219.3万千瓦,灌溉农田接近65万公顷,需设水泵容量78万千瓦。

曾经被河流使用过,现已废弃的许多旧渠道,或已乾涸,或者被灌溉工程所占用,其中有些渠道是很古老的。为了屏挡洪水泛滥,防止河道再迁徙,在萨迈拉(Samarra)以下必需修建许多圩堤,这就是为什么在萨迈拉和巴格达之间的沿河地带没有城镇和大村落的原因之一,虽然该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聚落都建在离主河道较远的古河床或旧渠道中。

现代时期主要治河工程是建立了有效地分水和储水系统,一面防止4~5月间大汛的泛滥,一面蓄洪留作5月之後热季里分配使用,从那时起直到秋末,降雨停止,乾热的气温高达49℃(120℉)。

环境保护

原油泄漏

2007年位于伊北部城市拜伊吉附近的一条输油管道当天发生爆炸后起火,造成大量原油泄漏,流进底格里斯河, 对河流两旁的庄稼及居民和牲畜饮水造成威胁。当天晚些时候,泄漏原油已随河水流至拜伊吉以南100公里的提克里特市中心。拜伊吉市和提克里特市均已暂时关闭自来水厂。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曾经是文明的发源地,如今却被现代社会的污染扼住了咽喉。研究者认为底格里斯河严重的污染状况将会置千百万伊拉克人于危险之中。

美国的独立研究者安南·拜克曼从上个周日开始就在采集水标本进行测试,他说:“基本上这河就是一条公共的臭水沟,任何东西都可以从这条河里找到。”拜克曼的说法得到了伊拉克官员的证实。在巴格达检测水质的政府官员巴拉·沙拉夫·埃尔笛安说:“你可以看到人们把任何东西扔到河里,这种行为没有受到任何的控制。”她在用瓶子提取水样标本的时候戴的是做手术时才戴的手套,水质的状况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未经处理的污水把水中生成的疾病带到了下游,医药机构的废物也随着河水流到了下游的城市,使河流充斥了死鱼般的腥臭味和黑色的泡沫。 除了居民任意丢弃废物,发电厂烟囱排除的黑烟也侵入到河水之中。伊拉克官员担心这类工业废物会增加更多的毒物。 从水中检测出的重金属也引起了人们对水质的再度关注。如果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里,很可能使人患上癌症。

战争破坏

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伊政府和环境组织的专家就希望能够对流经伊拉克境内的一段河流进行监测。但却被相关部门以安全为由婉言谢绝。 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伊拉克临时政府必须清洁这条为巴格达和伊南部提供饮用水的河流,即使在领导人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制造巨大麻烦的武装分子身上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忽视(底格里斯河)面临的危险。伊政府疏于治理始于1980年的两伊战争。那时大量的资金被用于军备扩充。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的制裁使治水设施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而在巴格达陷落之后,武装分子在劫掠其他政府设施的同时也拆掉了一些处理污水的设施。美国官员说他们在尽全力恢复污水处理的工作。长期从事伊拉克污水处理工作的工程师塔赫里·埃尔加瓦里说:“我们需要伊拉克政府的帮助,我们也需要整个世界的帮助。”6000年来,底格里斯河流淌在巴格达的心脏地带,养育着两岸的居民——提供水、食物、运输和娱乐。但是三年的战争,还有污染和政治,使得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变成了一条停滞的污水沟——而且还渐渐成为城市冲突受害者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