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字热度:541

词语繁体字拆分为汉字:

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繁字字源来历,繁字演变

1. 繁 [fán]2. 繁 [pó]繁 [fán]复杂:~杂。~乱。删~就简。~难。~嚣。多:~多。~重(zhòng )。纷~。频~。~星。~忙。~芜。~博。兴盛:~茂。~荣。~华。生物增生新个体:~殖。~育。~衍。繁 [pó]〔~台〕中……

体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体字字源来历,体字演变

1. 体 [tǐ]2. 体 [tī]体 [tǐ]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

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字字字源来历,字字演变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书法的作品:~画。~幅。字的音:~正腔圆。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

 

查询词语:繁体字

汉语拼音:fán tǐ zì

词语繁体字基本解释

指原来笔画比 较繁多,而现已有正式简化汉字代替的字。如機(机)、關(关)、團(团)、體(体)等。与“简体字”相对。

词语繁体字详细解释

  1. 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汉字。

词语繁体字在线造句

  1. 王宁和王登峰都强调最近对汉字进行调整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呼声毫无关系。

  2. “重用繁体字就意味着十几亿中国人不得不重新学习母语。”

  3. 但各种繁体字版古籍中也有少许字用的是比今天的规范简体字笔画更简的字。

  4. 恢复繁体字的主张夸大了繁、简体字间的差异。

  5. 除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外,不得使用繁体字

  6. 简体字方案使得两个不同的繁体字被转换成同一个简体字。

  7. 他们称,汉字无需返回传统的繁体字,也不用进一步简化。

  8. 繁体字虽笔划繁多,但可以更好地反应语言背后的文化。

  9. 假如您不懂简体字,请告知我们客服,我们客服会改做繁体字与您交流。

  10. 繁体字已经不在中国大陆流通了,中国人也很少看得懂繁体字的。

  11. 这场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的最终决定因素可能是技术与需求。

  12. 这就意味着大陆人民可以读繁体字,同时写简体字,陶说。

  13. 马英九坚称他的本意是提高大陆人对繁体字的熟悉程度。

  14. 用简体字写作时,如果要引用繁体字版古籍中的文句,则应把其中有简体字的繁体字简化。

  15. 著名语言学教授陶风复(音译)说,技术也可以帮助繁体字传播。

  16. 很多材料将来都会是电子版的,繁体字电脑输入会和简体字一样简单。

  17. 为什么不让他们先掌握简体字,然后再根据需要掌握繁体字呢?

  18. 除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海外的华人社区更多地使用繁体字

  19. 很多中国人也倾向于在名片上印繁体字的名。

  20. 中华汉字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变革过程。

  21. 在说中国话(包括广东话)的人当中,只有4,000万人使用繁体字,比例在3%左右。

  22. 繁体字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23. 艾伦:这里的中文系是教繁体字或是简体字?

  24. 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的诸多不同之处作一综述。

  25. 繁体字不光看起来更美观—他们像图片一样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哲学及其进化。

  26. 去年,他还倡导两岸达成一个协议,在两岸的学校里同时教繁体字和简体字。

  27. 而每年来台湾学繁体字的外国人,只有大约12,500名。

  28. 是的,我是从广州来的。但是我学的是国际关系学。你是学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29. 图书管理人员繁体字识读能力调查与分析

  30. 繁体病名:中国台湾的中文西医皮肤病名称,用繁体字出版;

  31. 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都有

  32. 繁体字注释版

词语繁体字百科解释:

繁体字

繁体字即传统汉字(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在中国大陆颁布了《简化字总表》后,用以特指称原有的一套书体(新的书体称为简化字),港澳台地区仍以繁体字为官方文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写法时使用,顾名思义此时繁体字的笔画比简化字多。在历史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简化写法产生,而传统的写法或保留,或作为异体字,或者因无人使用而逐渐从日常文字交流中消失;不过,也有很多汉字没有简化,这些字无所谓繁、简体,称为传承字。中国大陆以简化字和传承字为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7条规定在下列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