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佛道热度:282

词语佛道拆分为汉字:

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佛字字源来历,佛字演变

1. 佛 [fó]2. 佛 [fú]3. 佛 [bì]4. 佛 [bó]佛 [fó]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

道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道字字源来历,道字演变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方法,办法,技术:门~。医~。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指“道教”(中……

 

查询词语:佛道

汉语拼音:fó dào

词语佛道基本解释

1.佛法之道。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3.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词语佛道详细解释

  1. 佛法之道。

    《法华经·序品》:“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晋书·王恭传》:“王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2. 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3. 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散施贫民及助修佛道观宇,一钱不留於家。”

词语佛道在线造句

  1. 六是唐代佛道盛行,宗教文化中有较为浓厚的守节思想,而当时妇女普遍信仰宗教。

  2. 与他们的交流不会自动给人们,而是在求佛道上刻苦精修的罕见结果。

  3. 其梦词创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治上的失意、佛道思想等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4. 隋炀帝兼备多重身份:皇帝、文士和佛道信徒,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5. 你们应当要研习这个教法,它是大乘佛道的完整体现。

  6. 事实上追随佛道是最宁静且和平的因为完全没有任何的竞争可言。

  7. 有人会说:隐士和佛道,不就是舍离人生、不发光不发热么?

  8. 李商隐诗中充满着隐喻。这些隐喻或取材于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或源于神话传说、佛道故事。

  9.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修行者积极向上创造进取的人生观。

  10. 他以儒为本,兼取佛道,有揉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11. 任何饮食先供养三宝,尤其佛道日。

  12.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儒佛道是中国三大教。

  13. 我希望人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什麽是追随佛道的意义,而且因此而变得非常祥和且喜悦。

  14. 这就是佛佛道同,不只是要给众生快乐。

  15. 由于芙蓉寺既有过佛僧,又有过道士,所以成了佛道两教的两栖圣地。

  16. 第一章从政治与社会内容、人生观与佛道观两方面对储光羲和王孟诗歌进行研究。

  17. 论道家思想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

  18. 佛道关系与文明对话

  19. 试论姚合的佛道信仰及其对思想创作的影响

  20. 一个士大夫的进退出处--范成大晚年归居退闲生活与佛道思想

  21. 从唐代佛道二教之争分析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2. 精神超越和心性本然的回归--试论谢良佐理学思想中的佛道倾向

  23.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24. 荷花意象和佛道关系的融合

  25.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26. 佛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

  27. 论中晚唐佛道教与民间祠祀的合流

  28. 修性与修命:晚明佛道之辨及其效应

  29. 罗兰·巴特文论中的佛道思想

  30. 王阳明心性学说中的佛道思想钩沉

  31. 试论儒佛道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

  32.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

  33. 皈依,佛道的起点

  34. 茶与佛道及东传日本

  35. 佛道对儒家策略的狡黠

  36. 陶渊明诗文中的儒佛道思想

  37. 唐诗之路与佛道宗教

  38. 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