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经济泡沫拆分为汉字:
经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经字字源来历,经字演变
1. 经 [jīng]经 [jīng]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作为思想、道德、……
济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济字字源来历,济字演变
1. 济 [jì]2. 济 [jǐ]济 [jì]渡,过河:同舟共~。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补益:无~于事。济 [jǐ]〔~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濟)……
泡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泡字字源来历,泡字演变
1. 泡 [pào]2. 泡 [pāo]泡 [pào]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的球状体:~沫。~影(a.佛教用“泡”和“影”喻事物的生灭无常;b.现喻落空的事情和希望)。水~。像泡的东西:电灯~儿。用液体浸物品:~茶。~菜。~饭。~汤(喻事……
沫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沫字字源来历,沫字演变
液体形成的许多细泡:~子。泡~。指“唾沫”:相濡以~。……
查询词语:经济泡沫
汉语拼音:pào mò jīng jì
经济泡沫是一系列资产 (尤其是虚拟资本) 价格膨胀,即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大幅度上涨,使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形成虚假繁荣和含有过多“泡沫” 的经济总量。就一国的国民总资产来说,一般可区分为有形资产 (包括土地)和金融资产两个部分。在当今的资产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因此,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上。
产生经济泡沫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①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在它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持续上升; ②资产具有过度的、异常的评价收益。这种过高的评价收益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脱离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即经济的真实基础。不论是就某一个具体的资产而言,还是就一国的资产总和而言,这一市场价格超过其真实经济基础的缺口部分具有魔术般的虚假性质,但终究会破裂,就是泡沫所在。
1993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编制的经济白皮书中用理论价格来表示 “真实经济基础”。理论价格通过 “收益还原模型” 计算得出,这一模型所含的变量有期待收益、利息率和风险补偿。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
Some economists, notably Robert Shiller, did identify the bubble and warn of painful consequences if it were to burst.
一些经济学家,如著名的罗伯特·希勒,的确看到了经济泡沫,警告如果泡沫破裂将带来的不幸后果。
This Ponzi-like spiral could not go on for ever but was enough to keep the bubble inflated for a while longer.
这种略带庞式骗局意味的高速发展虽不会持续很久,但也足以让经济泡沫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The trouble is the word 'bubble' is, with all due respect to you and the media, is vastly overused.
问题是,世界经济泡沫这个词已经被你们媒体界用滥了。
This meant that there was no room in the prevailing models for such things as bubbles and banking-system collapse.
这意味着在主流模型里不可能出现经济泡沫和银行系统崩溃。
during the boom times, nobody told them this was an unsustainable bubble until it was already too late.
在经济繁盛时期,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是不可长久的经济泡沫,直到他们意识到已经太迟了。
If America's Fed had done this and worried a bit more about bubbles, the world might not be in such a mess.
假如美联储曾经这样做,有点担心经济泡沫,现在是世界经济就不会如此糟糕。
It did not begin with the subprime disaster in 2007, nor the crash and burn of Lehman in 2008, nor are we able to blame any bubbles.
经济战争并不是开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不是由2008年雷曼兄弟引起的,我们根本没办法去责怪任何经济泡沫。
China should face up to the threats posed by the real estate bubble, change the price of this single act of governance tools.
中国应该正视房地产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泡沫,改变价格治理工具这种单一的行为。
The global credit bubble seems to have created a global economic bubble.
全球信贷泡沫似乎造就了一个全球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经济现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经济现象,不可混为一谈。
前面提到的泡沫经济被有的学者定义为:“由于价格信号的作用最终使资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经济”。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有三点不足:
⑴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价格信号的作用”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
⑵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变大了、变多了就是泡沫经济,没有揭示出使局部的经济泡沫演变成全局的泡沫经济的主要诱因;
⑶没有揭示出引起资源失配的真正原因。
我们认为,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种传导机制中,金融管理当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向全局的泡沫经济演变的主要诱因。对于这一定义可以这样理解:⑴引发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局部经济泡沫的存在在于虚假的市场需求,正是由于虚假需求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才造成资源失配,因此虚假需求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⑵局部存在经济泡沫或者经济泡沫变大、变多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国家处于泡沫经济之中,从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需要一定的传导机制,在这种传导机制中,如果没有金融管理当局货币政策的失误,局部经济泡沫是不会引发全局泡沫经济的;⑶泡沫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虚假的经济繁荣现象,说它是虚假经济繁荣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泡沫经济时期的社会有效需求得到了过度刺激,也就是社会有效需求中存在大量虚假的成分,这样的繁荣是不实在的,迟早会破灭。
比较明显的是2006-2007年期间,股市大幅上涨,楼价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经济泡沫。导致了后来的2008年危机。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理论界存有多种说法,除了许多学者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等同使用以外,有些说法极易与通货膨胀、商业循环、虚拟经济等概念混淆。因此,对泡沫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经济泡沫形成机理
学术界主要从市场主体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以及泡沫产生的宏观原因和微观机制两个角度来探讨泡沫的形成机理。就第一种思路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理性泡沫概念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试图用市场主体的完全理性来解释经济泡沫现象。
迪巴和戈罗斯曼(Dibaand Grossman,1988)从局部均衡角度出发,认为如果资产能够自由出售,其价格不可能为负,这意味着不可能存在负的确定性泡沫;布兰查德和费希尔(BlanchardandFisher。1998)认为对于自由出售、供给无限弹性、具有可替代性的资产,不可能出现正的确定性泡沫,否则资产价格将趋于无限,最终超过替代品的价格。
从一般均衡角度来看,梯若尔(Tirole,1982,1990)和布诺克(Brock,1982)证实了:实质资产是否会产生泡沫与投资者的生存期限相关,当个人投资者是有限期界时,与经济是否处于动态有效相关。在有限期界和投资者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泡沫;在无限期界和投资者有限时,也不可能出现泡沫。对于随机性泡沫,维尔(Weil,1987)认为若经济在泡沫尚未出现时充分动态无效,爆炸性泡沫有可能在一般均衡中存在。尽管理性经济泡沫拥有好的分析框架,但其缺陷是人们难以区分是出现泡沫还是基础定价模型不妥,而且理性经济泡沫对现实现象的解释也缺乏力度。
因为从所发生的泡沫案例来看,投资者并非总是理性的,某些泡沫现象却正是由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所致。噪声交易理论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试图在放松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下,解释泡沫的成因。布莱克(Black,1986)认为噪声交易是在没有掌握内部信息的情况下,将自己获得的信息作为精确信息来对待,并据此做出非理性的交易行为。因此噪声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可能出现系统偏差,做出过激的反应或遵从正反馈交易策略,进而为市场提供了自强化机制。从而导致了泡沫的出现。德隆等(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1990)开创性地建立了噪声交易理论。他们的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一是部分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套利行为存在风险,套利交易的作用存在限制。这意味着套利行为不能完全消除噪声交易的影响,噪声交易者可能从自身创造的风险中获利从而为自身的生存创造空间,其长期存在还可能异化其套利行为。因此,德隆等认为尽管长期内套利交易者可能会促使资产价格回归至基础价值,但是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经济泡沫成因
分析泡沫成因的另一路径是分析泡沫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机制。林杰瑞恩等(1996)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80—1995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1个成员国中的135个国家都在不同阶段经历过金融领域的严重困难,其中大约半数以上的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前都有过泡沫经济的经历,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困扰。同时认为金融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动的交易成本,使得国际巨额投机资本频繁游荡,造成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价格的动荡和加速了经济泡沫的形成,并强调金融自由化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许多日本学者(如宫崎义一、奥村洋彦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合理安排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基础,也是泡沫破裂的导火索,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强化了市场投机及误导了投资者的预期。
从投资行为的微观机理来看,有些学者认为蓬齐对策(Ponzi Games)是导致资产泡沫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资产市场的债务人奉行蓬齐对策,即依靠新债务来维持流动性,而不是依靠经营收入流,从而导致“金融连锁性”(FinanceChainLetter)游戏的发生,产生了资产泡沫;有些学者认为风险转移、道德危害与信贷扩张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信贷投资的情况下,一方面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将不能偿还借款,但可以通过破产等手段将资产的投资风险转移到银行等机构;另一方面,如果投资成功,则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因而投资者有追逐资产价格的倾向和抬高资产价格的动机,从而导致泡沫的产生。AllenFranklinandDouglasGale(2000)研究了银行体系中因代理问题而引起的泡沫。其主要结论是投资者使用银行贷款投资风险资产,可以以违约的形式避免损失,转移风险,从而导致资产价格攀升。同时他还认为信贷扩张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引发泡沫,从而将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与泡沫的产生联系在一起。
股票、外汇及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现象泡沫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安德里森和克劳斯(AndreassenandKraus,1988)通过实验模拟了正反馈现象,反映了人们有跟风投资(ChasetheTrade)的倾向;弗兰克尔和弗鲁特(FrankelandFroot,1988)以及希勒(Shiller,1988)的市场调查发现投资者决策时存在外推预期。正反馈交易不仅在短期内存在,甚至可能长期存在。狄龙、谢勒弗、萨默尔以及瓦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andWaldman)通过他们建立的正反馈交易模型,发现理性投资者利用正反馈交易获利,推动了价格上升和泡沫的形成,而且即使是理性投资者也会相信价格在短期内延续过去的变动趋势而长期内回归到平均价格,他们还发现正反馈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都有可能对信息反应过度,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了信息所能证明的合理范围。一些学者用羊群行为理论来解释资产市场上的过度波动、时尚和泡沫现象。
经济泡沫特性
泡沫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附着物,经济泡沫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同样需要附着物,这个附着物用学术术语来说就是载体。从以上的讨论可知,只要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经济泡沫。谁能想象荷兰的“郁金香的球茎”能成为大家炒作的对象。因此,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既可以存在于实物经济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经济中。既然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产的需求特性不同
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真实需求是指为了自身的消费和再生产而形成的需求。而投机需求则是为了在买卖之中牟取利润而形成的需求。由于投机需求相对于真实需求来说具有交易成本低、不稳定和占用时间和资金少等特点,因此投机需求很容易搅起经济泡沫。在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当市场上存在虚假需求时,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必然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时就会产生正的经济泡沫。由于虚假需求最低为零,因此,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尽管在“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这一点上,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同,但由于人们购买房地产的需求有时是投机需求,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较一般商品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股票市场更具有特殊性,人们购买股票的需求绝大多数是投机需求,因此股票市场更容易产生经济泡沫,而且这种泡沫可正可负。投机需求取决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往往具有同向性,即看涨时大家都看涨,看跌时大家都看跌,这使得投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放缩效应。投机需求的放缩效应更加剧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2)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产的供给特性不同
不同资产的内在价值决定方法不同。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而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具有独特的内在价值决定方法。股票虚拟资本的内在价值等于一个按无风险资产的现实收益率计算而得到的相应预期收益的“幻想资本额”,即预期收益按无风险资产的现实收益率的折现值。股票的这种内在价值决定方法注定其内在价值是难以捉摸的。不仅股票如此,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即使是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内在价值也是多变的。内在价值难以确定或具有多变性是产生经济泡沫的条件之一。但由于一般商品的供给易变且供给弹性较大,因此在一般商品市场上即使产生了经济泡沫,这种经济泡沫也难以维持下去。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就不同了,股票和房地产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且缺乏弹性,这使得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的经济泡沫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得以维持。
经济泡沫特征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股票、企业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正如马克思所说:“有价证券自身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32页)一切有价证券都是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它不是真正的资本,而是“资本的纸制复本”(同上书第540页)它只是间接地反映实际资本的运动状况。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形成市场价格、股票价格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还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等多重影响,所以,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
土地价格的形成具有二重性:一是作为原始土地——自然资源,它本身不是劳动创造的,没有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的无限性拉动所决定;二是作为加工过的土地(俗称熟地),又有人类劳动的凝结,固而具有价值,由这部分价值决定的土地价格部分,是土地价值的反映。前一种土地价格,由于直接由土地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拉动,在市场交易中呈现出不规则的运动状态,其价格是代表取得收益(地租)的权利价格,因而也含有较多的经济泡沫。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投机行为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经济泡沫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属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的划等号,即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经济泡沫新的认识
最新出版的书籍《聪明的投机客》认为,在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和信息完全假说的前提下,价格能够很好地反应价值,经济体不会出现泡沫。然而,人们的行为存在非理性而且信息不完全。特别在投资品市场,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购买需求增加而不是减少,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也就是价格的正反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偏离投资品价值时,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它进一步偏离价值,并最终陷入泡沫深渊。
适当的泡沫有利于这一经济领域的发展。价格的上涨导致社会资金的流入,投资更加积极、交易活跃,更多社会精英也将投身其中,从而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创意。然而,泡沫终究要破裂。一个经济领域的发展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限制,当泡沫较为严重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对这一经济领域的促进作用有限。如果泡沫过于严重,大量资金涌入这一经济领域,反而不利于其它经济领域的发展。就好比股市泡沫十分严重时,大量企业家开始放弃实业而投身股市,这不仅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毕竟股市需要实体公司的利润支撑。总之,泡沫越严重的领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有限。
泡沫终究要破裂,泡沫的破裂又会给经济带来惨痛的冲击。那么,政府应如何应对呢?按照上面的分析,政府出手阻止泡沫破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明智的举措应该是有规划地允许泡沫领域泡沫的破裂,同时刺激其它经济领域,从而保持整体经济的较好发展。
欧债危机显然也可以认为是主权债务泡沫的破裂。例如,希腊财政显然无法维持自身债务负担,如果世界各国向其提供贷款防止希腊违约,显然希腊可以做到不违约,但将长期受制债务困扰,希腊国内其它经济领域将长期无法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发展受阻。相反,如果允许其债务有序违约,之后各国再向其提供同样数额的贷款,以刺激希腊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显然希腊在经过短暂的痛苦之后很容易迅速发展起来。按照这样的理论,《聪明的投机客》一书认为,欧盟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欧债问题,它们促使欧元升值并投放大量资金用于防止债务违约,推高国债价格,这样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最终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长期无法走出欧债阴影。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允许债务适当违约,把精力放在刺激实体经济上,而不是推高国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