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烧包热度:650

词语烧包拆分为汉字:

烧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烧字字源来历,烧字演变

使东西着火:焚~。燃~。~灼。~毁。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水。~饭。~砖。~焊。~蓝。~料。一种烹饪方法:~茄子。~鸡。体温增高:发~。退~。经烘烤制成的饼:~饼。火~。一种烈性白酒:~酒。高粱~。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包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包字字源来历,包字演变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装东西的袋:书~。皮~。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总揽,负全责:~销。~揽。保证:~赔。~在我身上。约定的,……

 

查询词语:烧包

汉语拼音:shāo bāo

词语烧包基本解释

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词语烧包详细解释

  1. 方言。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

    清 袁枚 《新齐谐·烧包》:“ 粤 人於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曰烧包,各以祀其先祖。”

  2. 方言。谓荒唐或挥霍。

    《锺山》1982年第5期:“眼下咱们手里都攒下俩钱,咱们得把钱用在正道上,千万不能烧包,不能瞎折腾,是不是?”

词语烧包在线造句

  1.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2. 春节、古尔邦节、清明节、端午节和烧包节互相杂糅;

  3. 模型多拉烧包甜豆沙,显示安口内,要强调良好的品味。

  4. 老喜是个烧包怎么说?

词语烧包百科解释:

烧包

“烧包”是中国北方方言词语,见于北京话、天津话、东北话、洛阳话等。“烧包”的意思是“有点钱总想花出去”常见于口语,方言,原是宗教学名词,宗教中意思是除难,求财,在东密众多的修法中,系属于秘法中之秘法 女用“昱珀” 用 “流镝”在添“浆草,出云鞍马,四灵物”3个契印。(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北京)例如:“这几天他正烧包哪!午饭刚吃了烤鸭,晚饭又要吃涮羊肉。”(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第357页,北京出版社,1990年4月,北京)北京话的“烧包”也可以说成“烧”,“讽刺人因有钱而不知所措”,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