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昆仑山热度:635

词语昆仑山拆分为汉字:

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昆字字源来历,昆字演变

子孙,后嗣:~裔(子孙后代)。后~。哥哥:~弟(a.兄弟;b.友好亲爱)。~仲。~季。~玉(称人兄弟的敬辞)。众多:~虫(虫类的统称)。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

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仑字字源来历,仑字演变

条理、伦次。……

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山字字源来历,山字演变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响。~呼万岁。姓。……

 

查询词语:昆仑山

汉语拼音:kūn lún shān

词语昆仑山基本解释

西起帕米尔高原,绵亘于新疆、西藏两自治区之间,东延到青海省,长约2 500千米。一般海拔6,000米。西段高峰有慕士塔格山(7 546米)、公格尔山(7 719米)等。

词语昆仑山在线造句

  1.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送给他一包长生不老药。

  2. 黄羊岭锑矿床是新疆昆仑山腹地新发现的锑矿产地。

  3. 韩卓告诉后羿的皇家女神居住的昆仑山的顶峰,并已成为永生的药丸。

  4.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是高原多年冻土隧道,隧道建成后出现渗漏水病害,给隧道安全和运营带来危害。

  5.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昆仑山”牌系列红枣、干、萄干和核桃等。

  6. 与邻区植物相比,喀喇昆仑-昆仑山与中国帕米尔相似系数最高。

  7. 有一天,我与非我两位在心境空灵下出神的观赏冥伯山、昆仑山以及黄帝的墓地。

  8. 昆仑山南部西大滩盆北花岗岩的年龄与热历史。

  9. 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

  10. 新疆地下热水广泛分布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

  11.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颠末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12. 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

  13. 昆仑山和王老吉都是加多宝集团旗下的品牌,并且也是2010年中国国家网球队的赞助商之一。

  14.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15. 西昆仑山A型花岗岩带的发现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16. 昆仑山形成时代与隆升幅度——基于夷平面与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17. 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文化因素与早期中外关系

  18. 西昆仑山普鲁新生代火山岩中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 昆仑山隧道施工温度控制及施工措施

  20. 昆仑山清水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21.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22. 昆仑山隧道冻土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

  23. 昆仑山隧道止水材料的试验研究

  24. 昆仑山隧道工作面风温计算及影响因素

  25.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26. 新疆昆仑山北坡地区砂金矿物源浅析

  27. 昆仑山隧道渗漏水原因探讨及治理

  28. 昆仑山断裂带围陷波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解释

  29. 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的三条富碱侵入岩带

  30. 昆仑山隧道特浅埋段施工技术

  31. 昆仑山断层围陷波的分析和研究

  32. 昆仑山隧道防水设计与施工

  33. 克里雅河阶地的形成与西昆仑山隆升

  34. 昆仑山隧道冻融特征分析

  35. 昆仑山隧道渗漏水连通试验研究

  36.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设计

  37. 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冻融圈的初步研究

  38. 西昆仑山北坡

  39. 昆仑山,绵延几千里,巍峨雄壮,气势磅礴。

词语昆仑山百科解释:

昆仑山(广东省中南部皂幕山支脉)

昆仑山,位于广东省鹤山县境中部,南距鹤城3公里,原为皂幕山(皂幕山 为高明、鹤山两县界山;位于鹤山县西北部,东北起于西江下游西岸,蜿蜒向西南伸展至开平水井、月山。绵蜒40公里,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山势连绵起伏,气势如一道屏幕,把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中山区分割开。主峰亚婆髻,海拔807.5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向东北有鹿湖顶、彩虹岭、双风顶、横冈、亚髻山等山峰,海拔均在600米以上。)向东伸展之一条山脉,在尽头处拔地而起形成山峰,此为昆山,海拔603.5米。昆山之南相距约2公里有一小山,称为仑山,海拔仅273米。两山合称昆仑山。山体为砂页岩与花岗岩构成,山不算高,但巍峨峭拔,向被邑人称为“鹤邑昆仑为首山”,山顶平坦,可容数人活动。民国25年(1936年)于山顶建有导航标志,用水泥砌成“鹤山”两字,足有3平方米太,至今仍保存完好,山间树木丛生,为县内绿化基地,现有林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