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李云龙拆分为汉字:
李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李字字源来历,李字演变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姓。……
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云字字源来历,云字演变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指中国“云南省”:~腿……
龙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龙字字源来历,龙字演变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查询词语:李云龙
汉语拼音:lǐ yún lóng
李云龙(1919年-1965年),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于1933年跟随红三军团参加了长征,1936年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在林彪指挥的115师343旅686团2营,在平型关战役里曾中弹负伤。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曾担任100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在部队改编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师。1951年1月,所在部队再次改编为炮兵第63师,并于三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期间击落敌机数架。
1965年李云龙因病逝世,安葬于南京雨花台功德园。
红军时期
1919年,李云龙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他是客家人,祖辈一直很重视文化。小手工业者出身的李家,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好,但依然将李云龙送进私塾学习。
长汀是福建的边年李云龙萌发了参加红军的想法。1933年2月,十四岁的李云龙来不及与亲人告别,就跟着红三军团走了。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在红三军团里,李云龙曾担任过司号员。后来因为他上过私塾,还写得一手好字,上级便安排他去当宣传员。
1934年初冬,红军战略转移,离开中央苏区。李云龙也跟随红三军团北上。
长征途中,李云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长子李冀闽记得,父亲生前曾跟他谈起过湘江战役,“说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说起鲜血染红的湘江,他那种凝重肃穆的表情我永远无法忘记。”
长征途中,李云龙跟随红三军团参加了遵义战役、土城战斗、会理战斗等许多重要战役。除了惨烈的战役和战斗,长征途中李云龙还时刻要准备与病魔搏斗——部队进入四川以后,由于条件恶劣,再加上水土不服,李云龙全身溃烂,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但是,顽强的毅力一直支撑着李云龙。
1935年8月底,部队进入了环境险恶的草地,《第三军团史》中这样记载草地行军的情景,“天空不见飞鸟,地上没有走兽,到处是一丛丛野草,一个个泥潭,一片片散发腐臭气味的黑色污水。时而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时而浓雾弥漫,天昏地暗;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飞雪,冰雹骤降。红三军指战员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下,艰难地在草地上行进。稍一不慎,踩进泥潭,就很难拔出脚来,有的指战员甚至被泥潭吞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种强度的行军,对于瘦小体弱的李云龙来说,更显得艰苦,时任十团政委的杨勇,“命令”李云龙拉着他的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挪,终于挪出了草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顺利结束,李云龙所在的红三军团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四师,为实现新的任务而战斗。
此时的李云龙,虽然年仅十六岁,但战争和苦难已经将他锤打成一名优秀的军人。而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也化作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也就是在到达陕北的第二年,李云龙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1937年8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第七十四师合编而成115师,李云龙成为115师的一员,于1937年8月30日由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
当时,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在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1937年9月25日零时开始,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343旅的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的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
平型关战役中,李云龙跟随115师343旅686团2营参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胸部中弹。战斗结束后,人们将李云龙送到后方医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医生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就将纱布塞入他的胸腔消毒,如此反反复复,直到伤口最终愈合。
抗美援朝
解放战争中,李云龙曾担任100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100师师部与淞沪警备司令部高射炮指挥所合并改编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师。1951年1月,以高炮第3师机关及直属队和华东高炮第12团为基础,补充其他单位和部队组建炮兵第63师。
1951年3月, 63师接到紧急入朝的命令,李云龙率领63师的战士们,离开了繁华的大上海一路北上,到达朝鲜后便担任了保卫永柔机场的任务。4月7日夜里,部队刚刚进入阵地,就击落了一架美式B-26轰炸机。首战告捷,使全师上下士气大振。 4月8日,63师又击落敌机五架,击伤二架。
此后,为保护交通运输,上级下令将高炮63师调往中坪和阁岩一线执行防空任务。在这里,63师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2年3月,63师转战“东线”,再次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展开较量,一举击落敌机13架,击伤95架。1952年4月24日,李云龙配合20兵团参加“夏季战役”,击落敌炮兵校正机六架。63师在战斗中越打越硬,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机233架的辉煌战绩。
回忆起父亲,长子李冀闽感慨,与父亲相聚的岁月实在太短,“我的童年时代,父亲南征北战,无暇照顾家庭。到了十几岁,我外出求学,与他也是离多聚少。”
李冀闽对父亲的记忆定格在1965年。
如今距离父亲去世已经整整四十八年了,但让李冀闽觉得安慰的是,父亲的形象从来不曾模糊,“他说过的话,他走路的样子,他微笑的样子,我都清晰地记得。”
空暇的时间,李冀闽搜集着和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他将那些资料收集起来,一段一段拼接起来,不经意间,竟然也有十几万字了。每读这些文字,李冀闽都仿佛看到了父亲——那个瘦弱的福建少年,怀着革命理想参加了红军。从此,他一往直前、义无反顾,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终于盼来了革命的胜利。他写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询问亲人的消息。年迈的母亲得知儿子还活着,顾不上写一封信,便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赶来团聚。见面时,千言万语却都化作了静默和泪水……
李云龙在2025年的新年晚会上,以其独特的幽默感让全场笑声不断。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李云龙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制定出出奇制胜的战略。
李云龙带着他的部队,穿越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李云龙如何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和智慧。
李云龙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但他们的友谊却愈发坚固。
即便面对重重困难,李云龙也从未放弃过对胜利的渴望。
李云龙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他的勇敢激励着每一个士兵。
昨晚的电视剧中,李云龙的角色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荣耀。
李云龙不仅是个优秀的指挥官,更是一个懂得关心士兵的好领导。
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原本士气低落的军队迅速恢复了战斗力。
李云龙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士兵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李云龙冷静分析,迅速调整战术,最终击退了敌人。
李云龙的故事在军队中广为流传,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典范。
在李云龙看来,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他绝不允许无谓的牺牲。
李云龙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指挥能力。
即便在和平时期,李云龙也始终保持警惕,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着准备。
李云龙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勇气的比拼。
在李云龙的字典里,没有“退缩”这两个字,他永远都勇往直前。
李云龙经常组织士兵进行实战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应战能力。
退役后的李云龙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用自己的经历教育着年轻一代要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李云龙(1910年2月24日-1968年),都梁所著小说《亮剑》及其衍生作品的主角。
李云龙是湖北大别山人,贫农出身,靠编筐谋生,黄麻起义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残酷的战争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中逐渐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徐向前元帅的老部下,曾任红四军主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独立团的团长。解放战争时,李云龙的军事才能被粟裕将军发现,被破格提拔为师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过副军长、代军长和军长等职位。一直到在“文革”时期受到迫害,自己结束了生命。
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等时期。他与独立团的政委赵刚是并肩作战的最佳拍档,和国民党高级军官楚云飞亦敌亦友,惺惺相惜。
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赵刚的妻子冯楠对李云龙评价道:“这个人是为了战争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该早来几百年才对。当战尘落定时他生命的辉煌就会渐渐黯淡。”
人物原型
根据陈曦在《从《亮剑》和《兄弟连》解析当代写实主义军事文学中的中美文化》这一文章中的记载“《亮剑》作者都梁以在战场上有着“王疯子”之称的王近山中将及其同袍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以李云龙为主角的中国当代杰出文学作品。”
人物外形
在小说的开头,描写李云龙的外形是中等个子,长得很匀称,就是脑袋略显的大了些。
重情重义
在与赵刚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浓厚。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赵刚因为遭到了迫害与妻子双双赴死,李云龙在得知了赵刚自杀的消息之后,小说记载道一阵撕心裂肺的痛苦使他终于号啕起来,他边哭边小声数落着赵刚……他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赵刚啊,你别走呀,我求求你啦,你他娘的知不知道?我这里疼啊,疼死我啦……”他发了疯似的扯开衣服,在自己赤裸的胸膛上撕挠着,捶打着:“……几十年的交情啊,你就不管我啦?几十年的流血拼命啊,就他娘的落这个下场?……”在他们夫妻都自杀后,李云龙收留了赵刚的四个孩子,把他们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全国上下都处于一个饥荒的状态,李云龙这将军一家也要忍饥挨饿。在李云龙饿的瘦骨嶙峋后,他们家的保姆张妈觉得自己拖累了李家,拒绝吃饭。李云龙便带着全家跪在她的面前求她去吃饭。
骁勇善战
在战场上虽然李云龙并未读过多少书籍,但这并不能限制他的军事才能,他拥有农民式的智慧。在战场上他能以少胜多、能够声东击西。在军营里他可以统率军队里的的士兵,鼓舞军中士气。在小说中记载,李云龙带着个警卫员混入日本军官的生日宴上大吃大喝,两人还因吃相太难看而吵了起来。在明知楚云飞摆下鸿门宴时,他也只是带着一个警卫员单刀赴会。
粗俗蛮横
在小说中,李云龙出身农民、他缺乏教育和文化修养。在他平时的讲话和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他总是“老子”“他娘的”“狗日的”等脏话随口而出,还有许多的歇后语和地方的俗语,如“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你小子撅屁股望天———有眼无珠”等。无论对战场上的队友还是战场下的朋友,他总是习惯了用粗俗的话语相对。在对于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下,他会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但这样的形象也让李云龙这一角色得以更加的立体,除了一系列的优点外,他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存在着缺点。
红军时期
李云龙于1910年12月14日出生,汉族人,男性,籍贯为中国湖北省大别山地区。曾在家乡当过篾匠。
李云龙出身于大别山的偏僻山村里以编竹筐为生的农家,遭遇了灾害赶上黄麻暴动,才当了红军,此后一直待在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期间李云龙也曾任过红四军的团长。1934年参加万源保卫战,与兄弟部队和十倍之敌做殊死斗争。在红四军里,他是徐向前元帅的得力老部下,徐向前元帅欣赏李云龙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作战方式。1936年红军的三大主力成功会师,长征顺利结束。李云龙也在长征结束,进行抗日战争时加入了八路军。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李云龙被编入八路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许世友,参谋长李聚奎、周希汉)任772团3营营长,与副团长王近山指挥了七亘村战斗。1937年年底李云龙升任386旅新一团团长(一营长张大彪,二营长沈泉)。
1940年,李云龙在苍云岭之战中率领新一团击溃了坂田联队,摧毁了坂田联队指挥部,违抗命令从正面突出重围。因此被撤职,调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但不久后因独立团在杨村遭遇战中被击败,团长孔捷被撤职,因此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政治委员赵刚,第一任副团长孔捷,第二任副团长邢志国),同年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年底率部参加李家坡战斗,在开阔地展开土工作业,缩短与日军环形防御工事的冲击距离,展开密集的火力打击,一举拿下李家坡,全歼日军山崎大队。
1941年率领独立团一营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第21旅团),击毙服部直臣少将以下一百余名日军军官。1942年率领独立团参加八路军反日军扫荡战斗,突围时独立团伤亡过半,二营长沈泉,三营长王怀保,骑兵连长孙德胜牺牲。
1943年,因部队物资不足,李云龙率领独立团一营在野狼峪展开伏击战,遭遇日军两个中队(电视剧为一个中队),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全歼日军371人,自身伤亡358人(电视剧为日军损失171人,自身损失两个连),震惊中国与国军最高统帅部与蒋介石。随后与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率领各自的警卫员联手大闹河源县,将全城日伪军军官全部消灭,楚云飞临走前赠送李云龙爱枪。
1944年李云龙与赵家峪妇救会主席杨秀芹结婚,后在赵家峪被日本山本一木特工队突袭,团部人员伤亡惨重,秀芹被抓走。李云龙勃然大怒,遂召集全团和各路民兵上万人,对平安县城发动了进攻,结果演变成了一场围点打援的大会战,中日投入兵力竟达30万。李云龙团全歼平安县守敌,山本一木被炸死,秀芹壮烈牺牲。
1945年,李云龙因警卫员魏大勇被即将被收编为八路军的黑云寨的土匪杀害,大怒,不仅关押了前来当说客的新二团团长孔捷,还发兵大举进攻黑云寨,当场砍死了杀害和尚的黑云寨二当家山猫子,结果被降为一营营长,但是他的威信在全团人心目中仍然没有降低,八路军总部知道后也全当不知道。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解放时期
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独立团为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团,李云龙率领部队参加了中原突围,在1947年又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战功赫赫,淮海战役前夕,李云龙因帮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打援,干得很漂亮,当时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就和刘伯承做了一笔交易,独立团遂编入华野11纵的建制当中,后来在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因为在新安镇追击战中指挥出色,被粟裕建议提升为2师副师长,李云龙坚决不干,遂直接提升为师长(副师长邢志国、政委赵刚、参谋长张大彪)。
在徐州东部的赵庄阻击战,李云龙率领2师打出了赫赫神威,同时,李云龙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89师少将师长楚云飞再度相遇,随即在潘塘遭遇战中,李云龙率2师与楚云飞的89师交手,混战中楚李二人都负重伤。李云龙被送到野战医院,其间,已升任11纵副政委的赵刚再度前来看望他。李云龙在医院里和田雨结婚。
建国时期
李云龙在1949年10月归队,中途遭遇土匪袭击。李云龙采用计谋消灭了这些土匪。回到部队后,他的主力C团(团长邢永生,参谋长董大海)在金门战役全团覆没,这使他加紧进行两栖登陆战和丛林作战的训练,还请来了2位苏联教官。期间他的妻子田雨怀孕,生下一个儿子。随后李云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C军代理军长(因为军长生病,他代行军务)(政委孙泰安,参谋长田保华),因为申请入朝作战的要求被军区党委否决,他感到十分气闷,同时他做为农民出身的将领特有的短视、无知等缺点暴露了出来:他对岳父岳母妻子的“右倾”观点感到失望。随后他被调到刘伯承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任学员,在课堂上他屡次顶撞教员,被院长刘伯承严厉批评,1955年初他去北京和赵刚相聚。同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因为岳父岳母被错划为右派,和妻子田雨发生了感情裂痕,同时组建了一支代号为“梁山”的特种兵分队,因为这支部队有108个人。
1958年金门大炮战中,李云龙把这支部队派上金门岛,和国民党楚云飞中将的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最后双方各有损失,大炮战也变成了形式上的战斗。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李云龙开始反思党的错误。1966年元月,C军出现叛徒,李云龙遭到国防部长林彪等中央军事领导人的猛烈批评,他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策划了作战行动,一举击落了台湾来犯飞机,除掉了叛徒。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云龙因坚决抵制两派造反组织冲击野战军机关的行为,并果断开枪镇压,被诬陷为反革命、大军阀,被隔离审查,他的特工队救出了李云龙,但他还是让特工队把他送回家。
1968年,一代名将李云龙用楚云飞送给他的勃朗宁自杀而死,夜晚守备李云龙尸体的部队被段鹏、梁军、林汉3名特种队员偷袭,李云龙戴在身上的老将星和少将军衔被抢走。国民党金门驻防副司令官楚云飞沉痛哀悼了他的好朋友、老对手,高度赞扬了他在抗战期间的丰功伟绩。
1978年,李云龙被平反,在大会上,三个老人(李云龙特种部队的老精英,就是偷袭守备李云龙尸体的部队的人)把将星放到了将军的遗像前。李云龙和赵刚的孩子长大后回到了故居,故居现主人(有人说是楚云飞,但证据不足)请他们随意参观,自己先接个电话,回来一看6个人像孩子般哭了起来。他知道,军人是不爱流泪的,这个小楼里肯定发生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同道
赵刚
赵刚是独立团的政委,在小说中赵刚和李云龙是一对最佳拍档。赵刚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他重视讲理论。但在小说中这样一位有着渊博知识的高知的知识分子却能与一位只读过几年书的人成为抗战当中的拍档。根据小说中的描述赵刚的外形是“个子不高,身材有些单薄,脸色白皙,带着书卷气”,所以在李云龙刚认识赵刚便说到“他不大看得起知识分子,哼,小白脸,能打仗吗?也就搞搞政工,练练嘴皮子,这个团没有政委,老子照样带兵”。李云龙和赵刚的兄弟情就在并肩作战时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赵刚在与李云龙一同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其思想和形象也在慢慢的改变。赵刚也由原本的“白面书生”变得越来越粗犷。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在揭发罗瑞卿的会议上赵刚不愿落井下石而受到迫害,最后选择与他的妻子冯楠双双赴死。在小说中赵刚从刚到独立团时与李云龙的不对付到后来两人成为抗战路上的最佳拍档。在这一过程中赵刚的性格也在一点一点的受到影响和得到了改变。
对立
楚云飞
楚云飞是当时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他与李云龙两人惺惺相惜、亦敌亦友。在小说中的描述楚云飞是一位胆识过人、临危不乱、有良好军事才能的军人形象。在小说中当两人兵戎相见时,楚云飞在昏迷后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关心李云龙的生死,而李云龙在提起楚云飞时也对他赞不绝口。时代和选择让他们成为了敌人,但在两人的交手中他们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在小说中李云龙因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而选择自杀时所用的手枪便是楚云飞送给他的勃朗宁手枪。他们两人虽道不同却能相为谋。在小说《亮剑》当中,楚云飞这一角色的性格是多样性的。在小说里,他对国民党的领袖是愚忠的。在小说中他既有自己的政治坚定,又有自己的个人义气。既有铁血的一面,又有重情重义的一面。
妻子
杨秀芹
李云龙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叫杨秀芹。杨秀芹是李云龙军团中的一员,在还未成为他的妻子时,杨秀芹便给李云龙做了一双军鞋,在鞋底上绣着“抗战到底”这四个字。杨秀芹对李云龙的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能与困难抗争到底。在杨秀芹的视角里她对李云龙是崇拜的,在《亮剑》中的第四章山大王和山本特工队里,杨秀芹对李云龙表白,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但他们结婚不久,李云龙夜袭赵家峪时,杨秀芹被日本军官山本一木活捉,后来李云龙在与山本的战斗中,因为要向日本人窝藏的地方投去山炮,李云龙妻子杨秀芹也因此壮烈牺牲。
田雨
李云龙的第二任妻子是田雨。在大遭遇战中,李云龙受到了重创,伤得体无完肤。在他昏迷醒来期间,田雨对他的照顾让他产生了情愫。与杨秀芹不同,田雨一开始对李云龙并没有好感,她身上有一种美人的脾气,脑子中也许多的逆反的思想,在罗主任劝他与首长结婚时,她也表达道,她只会因为爱情结婚,而不是为了首长的革命事业而结婚。后来,她与李云龙结婚一开始还受到了她父母的阻难,田雨父母认为李云龙配不上他们的女儿,但因为女儿的喜欢,田雨的父母最后还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