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弹冠相庆拆分为汉字:
弹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弹字字源来历,弹字演变
1. 弹 [dàn]2. 弹 [tán]弹 [dàn]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弹 [tán]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
冠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冠字字源来历,冠字演变
1. 冠 [guān]2. 冠 [guàn]冠 [guān]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冠 [guàn]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超出众人,居第一……
相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相字字源来历,相字演变
1. 相 [xiāng]2. 相 [xiàng]相 [xiāng]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动作由一方来而有……
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庆字字源来历,庆字演变
祝贺:~贺。~祝。~幸。~典。~功。可祝贺的事:国~。大~。姓。……
查询词语:弹冠相庆
汉语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常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出自】: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后人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说成“弹冠相庆”,提炼为一则成语。
【示例】:
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十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蒋光慈《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
"You can only imagine how much champagne was drunk in Russia's hardline circles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Kosovo, " says Mr Gaidar.
“你只能想象在承认科索沃独立后俄罗斯强硬派是如何大开香槟弹冠相庆的,”盖达尔说。
NATO congratulates itself on winning the cold war without firing a shot, and then reuniting Europe with its eastward expansion.
北约各国为不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冷战的胜利而弹冠相庆,随后,他们又靠东扩行动重新统一了欧洲。
When American Heritage Foundation set up "Victims of Communism Monument" , they congratulated each other.
美国传统基金会建“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他们弹冠相庆。
Everyone rushes into them, so the price rises sharply and investors pat themselves on the back for their shrewdness.
每个人都冲进去,价格急剧上扬,投资者为自己的英明弹冠相庆。
Or it may just be that when the consensus fractures, language does, too.
或许对吧。抑或是只不过当无法达成共识时,措辞也跟着无法弹冠相庆了。
“弹冠相庆”表示某人当了官,他的同伙非常高兴,互相庆贺,准备做官。现在也形容由于时世动乱,可以给坏人可乘之机,他们为做官往上爬、捞取权势而相庆贺。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不可将其理解为“扔起帽子庆祝”。这则成语为书面语,用于正式的场合,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含贬义。
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二人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学识渊博,为人廉洁。由于他们爱好相同,抱负相同,所以关系特别亲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王阳做了官,贡禹就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去做官。后来,王吉、贡禹都当了官。汉宣帝时,王吉为博士谏议大夫,因他对宣帝的宫室陈设、车服装备太盛,上书劝谏,被宣帝认为是迂阔,因而不得宣帝信任。王吉心中郁闷,就称病辞官归家。与此同时,贡禹也有类似的遭遇,他做河南令也被罢官掉职。由于他们为官比较廉正,汉元帝刚继位就派使臣前往征聘。二人被召之后,做事勤谨,忠心耿耿,因而颇得元帝的信任。虽然再次被起用,但年迈的王吉在进京的路上就去世了。贡禹则得到重用,但不久也因为年纪大去世了。本来王吉和贡禹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青壮年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都错失了为朝廷和国家效力的机会,当他们再次出山,已是垂暮之年。后来,人们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用以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南朝宋(元嘉九年) 公元432年,南朝宋檀道济因屡有大功,被封为司空,镇寻阳。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刘义隆生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临行前,其妻劝檀道济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檀道济不听劝告,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刘义康逮捕。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亦名桃叶山。此山距离南朝宋皇城石头城直线距离仅有25公里),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弹冠相庆”本来是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的。王吉当了大官,贡禹和王吉的价值观相同,因此王吉一定会提携贡禹,共同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二人都是清廉的官员,敢于说真话。因此,“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并无任何贬义,相反,是对他们两人美好品行和动人情谊的由衷赞美。“弹冠相庆”用作贬义是从北宋名家苏洵开始的。他在《管仲论》中用“弹冠相庆”形容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二是易牙,三是开方。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没办法使用计谋。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官帽,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这是“弹冠相庆”第一次用在坏人身上,流传到今天,这一成语就变成了贬义词,形容坏人之间一个人有了权势,其他人也得到好处的丑态。
“弹冠相庆”与“额手称庆”虽然都有“庆贺”的意思,但其用法和色彩大相径庭。第一,庆贺的原因不同,“弹冠相庆”是小人可以做官、升官官员又重新得势上台,或坏人趁时世黑暗混乱而高兴庆贺。“额手称庆”是因为躲过了一场大灾难或历尽艰难终于获得成功,又或人们强烈的期盼得以实现。总之,“额手称庆”是因期盼的实现而庆贺。第二,“弹冠相庆”重在“庆贺”,“额手称庆”重在“庆幸”。所谓“庆幸”是指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第三,对象不同,色彩不同。“弹冠相庆”的都是坏人、小人,“额手称庆”的都是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