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谥号热度:389

词语谥号拆分为汉字:

谥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谥字字源来历,谥字演变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号。~法。~宝(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印玺)。叫作,称为:“身死无名,~为至愚”。……

号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号字字源来历,号字演变

1. 号 [hào]2. 号 [háo]号 [hào]名称:国~。年~。字~。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标志:记~。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扬言,宣称:~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查询词语:谥号

汉语拼音:shì hào

词语谥号基本解释

亦作“諡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史记·郑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为君,是为 子亹 也,无謚号。”《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号可知者十有四焉。”清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諡号千秋定,铭旌百禩彰。”《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死去的 司马光、吕公著 被夺去了谥号,活着的 吕大防、刘挚、范纯仁 和 苏轼 兄弟先后被贬谪。”

词语谥号详细解释

  1. 亦作“諡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史记·郑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为君,是为 子亹 也,无謚号。”《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号可知者十有四焉。”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諡号千秋定,铭旌百禩彰。”《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死去的 司马光 、 吕公著 被夺去了谥号,活着的 吕大防 、 刘挚 、 范纯仁 和 苏轼 兄弟先后被贬谪。”

词语谥号在线造句

  1. 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2. 吴越王(谥号为忠懿王)知道王延寿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并曾放生过很多小动物。

  3. 曹丕拜他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死后谥号“肃侯”。

  4. 吴越王(谥号忠懿)知道王延寿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并且曾经放生过很多小动物。

  5. 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

  6. 宋人谥号初探

词语谥号百科解释:

谥号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