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地震波热度:265

词语地震波拆分为汉字:

地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地字字源来历,地字演变

1. 地 [dì]2. 地 [de]地 [dì]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震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震字字源来历,震字演变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雷:“烨烨~电。”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旦〕……

波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波字字源来历,波字演变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查询词语:地震波

汉语拼音:dì zhèn bō

词语地震波基本解释

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外传播的波动。主要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词语地震波详细解释

  1. 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外传播的震动。地震波主要由横波、纵波组成。人工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帮助探矿。

词语地震波在线造句

  1. (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2. 地震波是通过地表传播的波体,通常是由地壳震动或爆炸引起的。

  3. 当其他朝向东京的地震波像一块正在被挥动的毯子时,整个城市就会被剧烈地抬上搁下,东倒西歪。

  4. 地震级别是根据某一时期震动图记录的地震波振幅的对数值计算的。

  5. 这种改进的方式,这些吸引人的特点将使有效的模型在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

  6. 在这项工作中,探地雷达比地震波,声波较为方便,能够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 这在简单的近地表结构地区或在平原地区可近似认为对地震波场不产生影响。

  8. 顶板是一种典型非均质岩石材料,在其破坏演化过程中将释放能量产生地震波

  9. 其结果表明:大部份固定的错位发生在地震波抵达的几分钟之内。

  10. 随着爆破地震波频率的增大,隔板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11. 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在坡肩附近急剧增大。

  12. 对于多自由度系统,本文求解了三自由度系统在地震波激励下的响应,以及碰撞力。

  13. 结论表明,该方法能正确、高效、直观地反应地震波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4. 当地震发生时,它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释放能量。

  15. 然而,这里所说的仪器记录下来的只是地震波运动中的水平部份,地震波的运动实际比这要复杂得多。

  16. 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量的衰减及地震波的瞬时波形变化。

  17. 选取多层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三种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18. 通古斯爆炸包含了地震波和次声扰乱,被世界各地记录下来。

  19. 加固后堤坝在地震波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

  20. 该领域的其中一方面是要研究地震学---只有在板块运动剧烈的时候才会出现地震波并产生联动。

  21. 对具有悬挂质量的换流站阀厅结构体系,在不同峰值和不同场地地震波作用下,分别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22. 地震属性是由地震数据提取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等组成。

  23. 装药量小则地震波较快地得到减弱,并且照样不影响整个建筑物。

  24. 地震产生的冲击波在地面上迅速移动,不过电信号传递地更快,这使得预警信号能够超过地震波而传递到当地的民众那里。

  25. 当探测点距目标较远时,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运动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成份主要为瑞雷波。

  26. 试验内容包括地震波激发参数试验、观测系统参数试验和地震反射资料处理方法试验。

  27. 然而,目前对桥梁结构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安全评估研究很少。

  28. 通过动力平衡方程和本构方程阐述了爆破地震波传播的数值计算方法。

  29. 震动开始时地壳内部有一些突然的移动,随后地震波开始在那一点传开来。

  30. 本文对地震波在小波变换下的相位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31. 借助于贝塞尔函数的良好性质,其研究结果可用于地震波传播问题的研究。

  32. 课程包括声波和地震波的联动、地震模型、水力学和相关其他。

  33. 输入地震波的合理选择是影响结构时程分析结果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34. 通过输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分析上部结构和锥形支座的地震反应。

  35. 洞室的距离越近,洞室间的相互作用越大,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也就越大。

  36. 即使假设并不严格成立,也常把地震波和电磁波看作是平面波。

  37. 试验中地震波输入和模型结构尺寸采用统一试验相似比设计,以尽可能反应真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

  38. 其三,所有死亡的艾滋病人都是很弱的体质,这种弱的体质可以死在地震波时。

  39. 在这些界面之间地震波的衰减,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标志。

  40. 在单条地震波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延性需求并不总是随着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41. 结果表明:地震波波形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比较大。

  42. 在地形起伏剧烈的山区,地震波信号接受、直流及时间域电测深深度等因素限制了以上测深方法的发挥。

  43. 但是,在松软的土层上,长周期地震波的震动会被放大,可能使摩天大楼的摇摆更加剧烈。

  44. 目前地震勘探变速成图过程中,地震波层速度参数是通过叠加速度得到的。

  45. 在多点输入程序中,通过改变地震波视波速,分析地震波视波速变化对渡槽的影响。

  46. 地震波衰减的研究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47. 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

  48. 地震波的聚焦使对应每个地面位置的同相轴上具有三个反射点。

  49. 地震波沿地球南北两极传播比沿东西方向传播的要快。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已找到了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

  50. 第一个重要发现是(地震)波,记住它们是由于地震发现的(震动造成的)。

  51. 动态应力考虑的是地震波从主震经过地壳传递的瞬间时段中,应力所发生的变化。

  52. 根据起伏干扰发声法得到的地震波:一个可能的通信模式?

  53. 对于随机分布孔洞的碳酸盐岩储层而言,地震波能量与孔洞密度成正比例关系。

  54. 第一个重要的发现与地震波有关,它们是地震时引起的震动。

  55. 对比了不同地震波下结构双维时程分析结果。

  56. 其一,任何由日本传至智利海岸的地震波都可能在地面震动中起一点作用。

  57. 关于地震响应分析,本文直接输入现有地震波数据文件进行动态时程分析。

  58. 他的研究团队使用的数据是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当时全球地震波研究网络刚刚建立。

  59. 记录下来的只是地震波运动中的水平部分。

  60. 地震波中震相检测、识别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环节。

  61. 本文应用磁弹性波理论,提出伴随地震波传播的同时,地磁场将产生一个扰动。

  62. 品质因子是定量刻画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情况的特征参数。

  63. 不过,地质学家可以根据地震波传递的信息,判断出地壳之下还分成地幔、地核。

  64. 地震波反射振幅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65. 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

  66. 目前大坝抗震分析中,主要采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方法进行高坝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67. 说明其应用效果与黄土洞穴在地震波时间剖面中的反映特征。

  68. 第一项关键因素是关于地震波的,记住他们是由地震引起的震动。

  69. 藏伯格称,常规地震仪采用电路板记录重物受地震波影响的振动情况。

  70.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地震波的实际发生机制问题。

  71. 地震波沿南北方向传播到达目标的速度要比沿东西方向快3%。

  72. 文中采用的地震波为过滤高斯白噪声,上部结构及叠层橡胶隔震器为线弹性,铅阻尼器为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73. 地震波和海啸摧毁了(奥戈)岛屿,并发出巨大的海浪淹没了雅利安的三分之二以上。

  74.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复杂介质地震波场研究。

  75.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方法能够较精确地模拟任意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场,但它本身存在着数值频散问题。

  76. 针对地震波这种随机信号存在的基线漂移问题,对其进行了基线校正。

  77. 地震造成的地震波损坏建筑物和其它结构,使它们向各种方向移动。

  78. 大别-苏鲁造山构造带下面存在着一条地震波速度变化带。

  79. 尽管软弱夹层对工程往往产生不良影响,但同时又对地震波具有阻隔作用。

  80. 对单向和双向地震波输入结构层位移反应进行了比较。

词语地震波百科解释:

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