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心识热度:315

词语心识拆分为汉字:

心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心字字源来历,心字演变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识字字源来历,识字演变

1. 识 [shí]2. 识 [zhì]识 [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所知道的道理:知~。常~。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识 [zhì]记住:博闻强~。标志,记号。……

 

查询词语:心识

汉语拼音:xīn shí

词语心识基本解释

1.心志。

2.才智。

3.心智。

4.神志。

5.意识。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词语心识详细解释

  1. 心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 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 心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 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 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 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词语心识在线造句

  1. 在这频率中,观想自己与光的网络连接,这网络的次元,是思想与心识的驻扎地。

  2. 如果这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死亡时还要依靠它,那真是一场荒谬的赌博。

  3. 噢,不久之后,这失去心识的身体将躺在大地,就像无用的木头般被丢弃。

  4. 我们所谓的个性也只是“心识的流动”而已。

  5. 圆寂:这种你参寻的境界使你放下了所有的悲、所有的欲、所有的愁,渡你的心识,肉体,魂魄到达极乐。

  6. “万法唯识”说明了宇宙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影像。

  7. 空性在你的瑜伽修行中是核心的智慧。这堂课将会把最高的心识训练带到瑜伽垫上。

  8. 注:有分:生命流,同于深睡眠时的心识之流;

  9. 而我们(过慢)的心识能够捕捉的只是一个总体的色彩显示,这些色彩形成各种形状并让我产生各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