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中书热度:161

词语中书拆分为汉字:

中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中字字源来历,中字演变

1. 中 [zhōng]2. 中 [zhòng]中 [zhōng]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表示……

书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书字字源来历,书字演变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信:~信。~札。~简。~函。文件:证~。说明~。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写文章:大~……

 

查询词语:中书

汉语拼音:zhōng shū

词语中书基本解释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词语中书详细解释

  1.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 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 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 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 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词语中书在线造句

  1. 宣武深亦虑焉,乃遣中书舍人刘桃符宣旨慰喻,庶以安之。

  2. 以后中书郎陆琼继续撰写,而失于繁杂,姚察曾就陆书加以删改。

  3. 永徽中,拜中书令,出为庭州刺史。

  4.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书被看作传递知识和记载信息的工具。

  5.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6. 我知道自己得放松一下,于是,我一头扎进书海中。书给了我巨大帮助。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师说的话。

  7.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

  8. 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同撰《晋书》。

  9. 在探讨的过程中,书中揭示了我们认为所有人的大脑是恒定的部分显然是高度变化的。

  10. 神龙初,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11. 将来的世界中,书将继续存在,将继续被人们以某种方式,品读其中味。

  12. 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13. 《我的棉花,我的家园》中书来对死亡的恐惧是那么深,那么重;

  14. 中世纪英国中书法庭的起源和演进

  15. 中书法庭最初是主管英国王室文书事务的班子,掌管大御玺;

  16. 配页机中书帖检测系统的研究

  17. 论唐代政事堂的迁址与中书令的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