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民俗学热度:185

词语民俗学拆分为汉字:

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民字字源来历,民字演变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指人或人群:居~。~族。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某族的人:汉~。回……

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俗字字源来历,俗字演变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学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学字字源来历,学字演变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掌握的知识:~问……

 

查询词语:民俗学

汉语拼音:mín sú xué

词语民俗学基本解释

以民间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846年由英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中国民俗学开始主要研究民谣,以后扩大到民间文艺以外的民俗研究,包括饮食服饰、住宅器具、岁时风俗、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等。

词语民俗学详细解释

  1. 以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词语民俗学在线造句

  1. 我国民俗学田野作业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处于不完备的稚弱状态,对其进行反思是民俗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

  2. 欧洲的几代人一直将民俗学研究看作是一个崇高的学术领域。

  3. 古民居是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合体,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4. 因此,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现代美国人(或者其他不以恒久不变的圣经作为宗教信仰的有文化的民族)没有属于他们的神话。

  5. 民俗学家们曾对都市传奇下过多个定义。

  6.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

  7.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学资料,内容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

  8. 在他生命晚期,民俗学家艾伦洛马克思录制了一系列与这位钢琴家的访谈。

  9. 我没有想到文学与民俗学中还有这么多阴道牙齿的东西——它把我镇住了。

  10. 首先是分析红、黑颜色民俗学上的驱瘟意义,以确定民间崇拜中红黑脸谱人物的驱瘟作用。

  11. 其他民俗学家还阐释了童话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明确建立研究童话意义的流派。

  12. “芬兰”(或者历史地理学的)的民俗学家的学校试图将寓言故事用不确定的结果限制在起源中。

  13. 和《口述史学和相关学科:民俗学、人类学、媒体和图书馆学》

  14. 民俗学研究强调实地调查,文献阅读和间接调查只起到提供线索或辅助参照的作用。

  15. 民俗学而言,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

  16. 至此,驱邪与祝福——便完全成了民俗学中虎的形象的全部含蕴。

  17. 《孔雀东南飞》作为民间文学作品,它真实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婚姻生活,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

  18. 本文运用都市民俗学的理论方法,以当代手机短信文化为研究对象。

  19. 本文试图运用民俗学理论对宋代白话小说中的市井民俗进行系统梳理。

  20. 本文是从民俗学角度对泰山红门宫民间信仰所进行的综合性研究。

  21. 假造证据以意图证实一个现存的传说,这就是民俗学研究者所熟知的“明示”。

  22. 研究以实际考察为基础,借鉴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方法。

  23. 游牧文化、女性民俗和观音信仰研究构成了笔者民俗学研究的三大人容。

  24. 第六部分:遛鸟的前景及其背后的民俗学意义。

  25. 本文立足文本,尝试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这一类型故事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26. 并综合运用了民族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理论,对浑源民间音乐有关文本进行分析。

  27. 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

  28. 民俗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对童话进行了分类。

  29. 本文试图通过对花儿民歌的缘起进行民俗学、人类学层面的解析,进而展示花儿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30. 同时参考同时期的民俗学资料以及其他著作记载,进行民俗学的专项研究。

  31. 民俗学协会;鸟类观察者协会。

  32. 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新走向?。

  33. 它长期以来成为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及建筑学等领域研究的焦点。

  34. 我很赞成钟先生关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肇始的见解。

  35. 年,我校筹建社会学系时设立有民俗学教研室。

  36. 《民俗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

  37.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

  38. 美国公众民俗学的理论贡献与相关反思

  39. 民俗学、文体学与戏曲发展系列国际研讨会综述

  40. 民俗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再认识

  41. 地方性消费:一个新的消费文化研究视角——概念的提出及其民俗学意义

  42. 言语民俗学及其当代影响

  43. 文化立场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多学科参与

  44. 钟敬文的民俗学理论研究与社会活动

  45. 中国加入WTO后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46. 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

  47. 立足田野觅真知--柯杨民俗学学术成就述评

  48. 关于创建全国性民俗学组织的情况

  49. 中国民俗学应如何走出自己的学术困境

  50. 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

  51. 中国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的交叉研究

  52. 中国传统旅游的民俗学审视

  53. 中国当代民俗学的反思

  54.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55.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56. “猴娃娘”的象征:以民俗学和心理学的方法

  57. 解放前北京一些报刊宣传民俗学的情况

  58.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59. 经典规范化的伊斯兰民俗学

  60. 传统风水文化的民俗学分析

  61. 民俗学视野中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2.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论纲

  63. 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二三事

  64. 民俗学与文学中的原型和主题:手册

  65. 民俗学在民族文物研究中的比较研究价值

  66. 当代社会发展对民俗学的挑战

  67. 晚清神话学的西方社会民俗学渊源

  68. 中国民俗学:步入新世纪的学术思考

  69. 应用研究: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

  70. 民俗学对中国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局限——兼答田仲一成先生

  71. 民俗学课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72. 胡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

  73. 民俗学研究的政治特性

  74. 历史学与民俗学关系析论

  75. 民俗学家普遍认为真正的民俗应该具有五种特征:即(1)口头性;

  76. 体育民俗学初探

  77. 北京大学与中国民俗学的建立王存奎

  78. 口承文艺在民俗学研究中的位置

  79. 汪玢玲民俗学研究方法

  80. 关于艺术民俗学的价值追求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