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国子监热度:718

词语国子监拆分为汉字:

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国字字源来历,国字演变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

子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子字字源来历,子字演变

1. 子 [zǐ]子 [zǐ]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动物的卵:鱼~。蚕~。幼小的,小的:~鸡。~畜。~城。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与“……

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监字字源来历,监字演变

1. 监 [jiān]2. 监 [jiàn]监 [jiān]督察:~察。~控。~测。~护。~考。~听。牢,狱:~狱。~押。~禁。坐~。监 [jiàn]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宦官,阄人)。国子~。钦天~(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生(在国子监……

 

查询词语:国子监

汉语拼音:guó zǐ jiàn

词语国子监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兼为最高学府。始于晋,称国子学,隋以后改称国子监,清末废除,改设“学部”。

词语国子监详细解释

  1.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称国子监。 晋 称国子学, 北齐 称国子寺。 清 末改革学制,自 光绪 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参见“ 国学 ”、“ 太学 ”、“ 国子学 ”。

词语国子监在线造句

  1. Bianliang Imperial College is a special branch in the central engraving institutions of Song Dynasty.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

  2. Imperial College's engraving blocks for printing in Ming Dynasty reached its heyday thus was very representative.

    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

  3. The Imperial College is built in Sui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It is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ancient Chin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4. Twenty-four years Guangxu (1898) for zou qing Xu Fengji jiu title Guozijian Langa Dream (Official in charge).

    光绪二十四年(1898)徐会沣奏请为梦兰加国子监祭酒衔(主管官)。

  5. Moral cultivation and imperial examination as the directorate mode of education in Yuan Dynasty

    教养化育与科举主导:元代国子监办学模式的演变

  6. On the New Functions of Educa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ssemination of Imperial College in Song Dynasty

    论宋代国子监教育传播的新特征和传播职能的转变

  7. On Imperial College of Tang Dynasty Acting on National Culture and Ceremony System

    试论唐代国子监在国家文化礼制建设中的作用

  8. On the Effect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Tang Dynasty on Sino-foreign Culture and Education Export

    唐代国子监在对外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9. On the Regulation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Ming Dynasty

    试论明代国子监监规制度

词语国子监百科解释: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