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英法联军拆分为汉字:
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英字字源来历,英字演变
花:落~缤纷。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含~咀华。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古同“瑛”,似玉的美石。指“英国”:~文。姓。……
法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法字字源来历,法字演变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
联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联字字源来历,联字演变
连结,结合:~合。~结。~系。~络。~盟。~邦。~袂。~名。~想。~姻。~营。珠~璧合。对偶的语句:对~。挽~。楹~。上~。下~。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军字字源来历,军字演变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查询词语:英法联军
汉语拼音:yīng fǎ lián jūn
一般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当时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咸丰八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咸丰十年)又侵入北京。
例句:英法联军自海入侵。——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颁奖礼是由英法联军拉开序幕的:最佳服装设计给了《伊丽莎白:黄金时代》的英国团队。
一名送休战旗的信使被杀后,英法联军纵火将圆明园夷为平地。
专家们认为是190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被偷的,后来他们卖给了珍珠商。
1914年,开战的英法联军和德国在战场掘起了长长的壕沟,战场中央形成了一个无人区。
1860年秋,第一远征军首领艾尔金勋爵带领实力占优的英法联军再次攻下大姑。
在结束于1860年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宫殿建筑他们失望。
在这个地点上的原建筑被烧毁,被英法联军于1860年。
不久之后,英法联军向北京进军。
帝国的购物街被烧毁了由英法联军于1860年。
真实的历史向我们坦白,是英法联军欺负了它,是一座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重建:在遭受英法联军攻击后,如今颐和园已经获得重建,继续矗立在现代的北京。
这座宫殿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掠夺,这些兽首按道理是他们拿走的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焚毁了。
英法联军可以指: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法联军
中东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法联军
通州谈判
一、185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
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礼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二、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三、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在武力的逼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法联军入侵
一、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中国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二、英法两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联合组成的侵华远征军。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政府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并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虏了总督叶名琛。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5月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便迫使清朝派遣大学士桂良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为:
1、公使进驻北京;
2、开放牛庄(牛庄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部)1858年(咸丰八年)6月25日,英、法、美、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英国侵略者托马斯·密迪乐乘坐军舰对牛庄港口进行普查时发现,牛庄“河道淤浅”,大船无法进入,相反,辽河入海口的没沟营(今营口)水深港阔,适合大船进入,于是指营口(时称没沟营)为牛庄,1861年4月营口正式代替牛庄开埠,因《天津条约》内容无法更改,对外统称牛庄,于是中外文献中出现牛庄和营口地名混淆的情况、登州(今烟台)、台湾(今台南)、淡水、潮州(今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今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5、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6、确定领事裁判权;
7、中国赔偿英国白银四百万两、法国二百万两;
8、约定隔年于北京换约。后与英国在上海追订《通商税则善後条约》,承认鸦片合法。
加订《北京条约》
一、1859年,英法发舰前往北京换约,在大沽发生炮战,受创而去。1860年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而清文宗等则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
二、10月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续增的条款包括:
1、开天津为商埠;
2、割九龙给英国;
3、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
4、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
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英法联军侵略恶行
一、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到处焚掠,当晚即侵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二、十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之后,还不满足。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政府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10月17日,联军骑兵团就在园内到处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树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久的广大殿宇,屋顶嵌着黄色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闪灼,鳞鳞的屋瓦,构造奇异,只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缕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以往数百年为人们所爱慕的崇构杰制,不复能触到人类眼帘了……”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三、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四、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五、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主要影响
一、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二、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三、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