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崆峒热度:2188

词语崆峒拆分为汉字:

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崆字字源来历,崆字演变

〔~峒〕a.山名,在中国甘肃省;b.岛名,在中国山东省。……

峒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峒字字源来历,峒字演变

1. 峒 [tóng]2. 峒 [dòng]峒 [tóng]〔崆~〕见“崆”。峒 [dòng]〔~室〕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的巷道。山洞,石洞。……

 

查询词语:崆峒

汉语拼音:kōng tóng

词语崆峒基本解释

山名。在甘肃。峒(tóng)。

词语崆峒详细解释

  1. 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沉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沉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 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

    《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 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 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5. 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6. 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7. 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8. 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词语崆峒在线造句

  1. 犹如世外桃源的崆峒岛,世称“四周环水,超尘绝俗”。

  2. 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护守神器,其上刻塑有五方天帝形貌,并有玉龙盘绕。

  3.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崆峒区草峰镇赵家村”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4.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崆峒区峡门唐庄村”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5.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铺镇清水岺村”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6.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新民南路红照壁沟”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7.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上甲”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8. 这是地址“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二十里铺”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9. 关于崆峒区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几点建议

  10. 崆峒山昆虫资源调查报告

  11. 崆峒区控制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

  12. 崆峒山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研究

  13. 崆峒区世行二期项目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14. 中华崆峒武道联盟主席

  15. 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只对藐姑仙。

词语崆峒百科解释:

崆峒

丹霞地貌崆峒山是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孤山峰岭,峰丛广布,方山洞穴发育,怪石突兀,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这种以下白垩系浅紫红色调为主的巨厚层砾岩自然地貌,是受我国少有的南北向构造主导、新构造运动频繁作用形成的,是国内丹霞地貌类型中形成时代较早的类型,是大面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自然奇观。这一奇特的自然遗迹最早被我国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地理学界知名学者黄进先生所发现,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认为崆峒山虽与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一样同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但由于崆峒山地处高海拔地区显得尤为珍贵。这一自然遗迹的发现,为研究本区地质构造、古气候、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揭示广大黄土高原区分布的岛状基岩山的形成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