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竹荪热度:303

词语竹荪拆分为汉字:

竹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竹字字源来历,竹字演变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姓。……

荪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荪字字源来历,荪字演变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称“荃”)。……

 

查询词语:竹荪

汉语拼音:zhú sūn

词语竹荪基本解释

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是鬼笔科竹荪属真菌,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批准长宁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词语竹荪在线造句

  1. 结果表明:竹荪菌丝球遵从质量的立方根与培养时间成线性关系的生长规律;

  2. 同时,对竹荪汁、竹荪浆及竹荪巧克力冰淇淋制作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3. 衍生菜品:蟹黄烩鱼面筋,竹荪鱼面筋。

  4. 竹荪是我国高档出口土特产品,人们比喻用一两黄金换一市斤竹荪

  5. 所属行业:包装产品加工;食用菌;农业用具;桂圆;园艺工具;竹荪;香菇;竹类植物;乔木;;

  6. 所属行业:薯类;麦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代理;食用菌;花生;草菇;竹荪;猴头菇;;

  7. 所属行业:农产品加工;食用菌;麦类;薯类;蔬菜制品;面条;花生;草菇;竹荪;;

  8. 所属行业:虾类;荔枝;竹荪;疫苗、菌苗;电焊设备与器材;国际空运;;

  9. 所属行业:酱腌菜;蔬菜罐头;食用菌罐头;植物原药材;竹荪;鸡腿菇;;

  10. 所属行业:草菇;木耳;竹荪;薯类;柑桔、橙、柚;木炭;;

  11. 所属行业:绿茶;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延缓衰老;竹荪;蘑菇;飞碟、飞盘;;

  12. 所属行业:香菇;竹荪;木耳;其他食用菌;植物原药材;桂圆;;

  13. 所属行业:果树;竹荪;香菇;鸡腿菇;柑桔、橙、柚;;

  14. 所属行业:其他食用油;其他米面类;竹荪;香菇;其他休闲食品;粉丝、粉皮;;

  15. 所属行业: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竹荪;平菇;稻谷;延缓衰老;;

  16. 所属行业:玉米;豆类;绿茶;淀粉;免疫抗疲劳;豆制品;竹荪;香菇;竹类植物;;

  17. 所属行业:茶叶;食用菌;竹木、藤苇、干草;竹荪;猴头菇;生瓜子;竹类植物;;

  18. 糖粘笋条一品竹荪蒜香野菌红烧茄子

  19. 所属行业:其他食用菌;竹荪;新鲜蔬菜;其他坚果、干果;其他茶叶;其他鲜活水产品;;

  20. 甘蔗叶露天栽培竹荪技术

  21. 所属行业:茶叶;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五官科用药;竹荪;猴头菇;竹类植物;;

  22. 所属行业:木耳;酱腌菜;竹荪;红茶;花茶;鱼类;;

  23. 所属行业:香菇;竹荪;木耳;青茶;红茶;猪肉;;

  24. 所属行业:竹木、藤苇、干草;竹荪;竹类植物;;

  25. 红托竹荪母种分离培养初探

  26. 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27. 所属行业:竹荪;竹木、藤苇、干草;;

  28.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竹荪中的微量元素

  29. 竹荪巧克力冰淇淋的制作

  30. 竹荪提取液抗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的微核效应

  31. 鸡汤竹荪浸时蔬

  32. 棘托竹荪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33. 竹荪液体培养适期营养需求的研究

  34. 竹荪咖啡冰淇淋加工工艺

  35. 竹荪提取液对抗砷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36. 红托竹荪的食品安全分析

  37. 清汤竹荪海参

  38. 蟹粉竹荪烩鹿筋

  39. 棘托竹荪菌丝深层培养的研究

  40. 竹荪中亚硫酸盐含量的检测

  41. 红托竹荪饮料的初步研究

  42. 金华竹荪炖土鸡

  43. 长裙竹荪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词语竹荪百科解释:

竹荪形态特征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cm~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竹荪分布范围

世界许多国家,例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朝鲜、美国、古巴、巴西、英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以及东非等都有竹荪分布。中国分布范围也很广,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都有采集到竹荪的报道,但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批准长宁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竹荪生长环境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竹荪营养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竹荪温度

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发育减慢,菌球萎缩或出现畸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地表和地下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地表的温度高于地下温度,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栽培时要注意此点。 

竹荪湿度

这里的湿度包括培养基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3个方面。竹荪在生长过程中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达60%~70%,低于50%,菌丝生长受阻,低于30%,则休眠或死亡。含水量高、通气性差,都会抑制菌丝生长或使其窒息死亡。子实体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土壤含水量达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生长缓慢或表面龟裂,易产生畸形菇。 

竹荪空气

竹荪属好气性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竹荪球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基质或土壤中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都较快。没有足够的氧气,竹荪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会死亡,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竹荪光照

竹荪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有光照会延缓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发生和子实体最后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以100~300勒克斯即可。光照太弱,影响子实体分化;强阳光直射,则导致子实体生长受阻、萎缩。 

竹荪pH值

竹荪喜偏酸性的生活环境。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pH值为5~6.0,pH值大于7.5,生长受阻。子实体发育阶段pH值以4.6~5.5为宜。 

竹荪土壤

这里主要指覆土。竹荪在菌丝生长阶段,没有土壤发育仍然良好,但到生殖生长阶段即竹荪球分化阶段,没有土壤,竹荪球就无法形成,这可能与土壤的物理作用(镇压与机械刺激)和土壤中微生物及微量元素的作用有关。覆土后菌丝供氧不足,被迫向土层伸长,有利于形成子实体。因此,覆土是竹荪栽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竹荪生长习性

竹荪和其他担子菌一样,其生活史也是从担孢予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直至产生新的担孢子为止。竹荪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于菌盖外表面上的产孢组织中。当成熟的菇蕾包被破裂,菌盖伸出几个小时,菌柄生长停止、菌裙全部下撤之后,产孢组织自行消解,担孢子便释放出来。担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初生菌丝较纤细,两个带不同因子的初生菌丝互相结合,进行质配,形成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较粗壮,生长旺盛、茂密。双核菌丝在基物中不断繁殖,积累养分,形成菌丝索,向土表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索先端膨大,成为组织化、特殊化的组织,也即分化形成原基——幼小菇蕾。菇蕾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接近成熟,子实层顶端担子细胞中的二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经过细胞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单倍体子核。担子的顶部和四周长出小梗,每个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在每个小梗上端发育成为一个担孢子。电镜扫描观察到短裙竹荪每个担子上长出5—8个担孢子。每个竹荪子实体产生数以亿计的担孢子。担孢子被雨水冲刷或由昆虫、动物传播,在新的环境下又萌发出新的初生菌丝,往复循环,这就是初步观察到的竹荪生活史。 

竹荪繁殖方法

竹荪菌种制备

母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制作。

①培养基的配方:蛋白胨1%,葡萄糖1%,琼脂2%,水100毫升。pH值为5~6。

②马铃薯25%,葡萄糖2%,琼脂2%,水100毫升。pH值为5~6。培养基的制作:按常规配制,装管、灭菌、制成斜面。

竹荪原种制备

第1,碎竹片(1~2厘米)65%,木屑15%,麸皮20%,加水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5%。第2,杂屑75%,麸皮20%,糖1%,石膏1%,黄豆饼粉3%,加水调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

按常规制种方法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和培养。在18~23℃温度下,原种约培养60天长满瓶,栽培种经40-50天长好。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在气温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竹荪室内箱栽

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4~5个月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当气温达20~24℃时,便在表土内形成菌蕾。此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表土后,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5%以上。

竹荪床畦栽培

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铺一层竹片或段木(干竹片需洗浸泡8~12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叶,最上部覆盖肥土10厘米。若遮荫条件差,应在床畦上搭荫棚。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从接种到采收经10-12个月。

此外,还有菌种压块栽培方法、塑料袋直接栽培法等。

竹荪管理

(1)水分管理是栽培成败的关键。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65~70%,湿度过大过小都不利。若土壤过干,可喷细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积水。

(2)各生长阶段的管理。菌蕾生长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可每天喷水3~4次;每天开窗通气1~2次,每次30分钟。

(3)室外床畦栽培的管理。严防人、畜践踏。在发菌过程中,平时不要挖开检查,以免弄断菌丝。

(4)及时补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应及时补土覆盖。

竹荪坑式栽培

栽培林地

栽培竹荪的林地应选择管理方便、坡度平缓、背北风、有水源、土壤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土质为沙壤土的毛竹林或竹阔混交林地,林分郁闭度为0.8~0.9,最好是小溪流的山谷地段。

开设栽培坑

在选好的林地内,按水平带开设长2米、宽1米、深20厘米的栽培坑,并填入肥沃表土,厚约5厘米。四周开挖排水沟,以免积水。

培养料处理

处理方法有生料法、煮料法和发酵法等。现仅介绍发酵法。竹荪培养料主要是干枯的竹竿、竹枝、竹鞭、竹叶等竹料,将其截成长3~5厘米、宽1~1.5厘米的小块(竹叶截成2~3厘米的小片或粉碎均可)。

培养料的配方为:竹片77%、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尿素0.5%、石灰0.5%。先将竹片和竹叶用澄清的石灰水预湿至湿度约60%~65%,加入尿素后堆放。料堆中层温度将上升至60℃以上,待温度下降至3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此阶段约需7天时间;随后加入石膏粉总量的50%,补足水分至湿度65%,又经过6天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剩下的50%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再过5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加入过磷酸钙并喷入锌硫磷杀虫剂500倍液,调整湿度至60%~65%,约相隔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再调整湿度至55%~60%。每次翻堆均应在堆中心温度下降时进行,并将表面干燥层翻至中层,把中层翻至外层。发酵结束时,料呈咖啡色,略有氨气味,无霉变,竹片变脆易折断。栽培接种时,另加占堆料总重量1%的蔗糖水。此法适用于批量栽培竹荪,效果较好。

接种

栽培竹荪选择菌种是关键。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品质好,市场价格高,但人工栽培较难掌握;而红托竹荪栽培简单,产量也高,但品质差,售价低。在生产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和优良菌株。

由于竹荪菌丝体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栽培接种时间一般以4~5月份及10~11月份为宜。接种应选择阴天或没有阳光直射的时日进行。接种前一周,先用50%的多菌灵1000倍药液或700倍锌硫磷药液进行栽培坑内土壤消毒。然后将处理好的竹片铺于坑内,厚约4~5厘米,再在上面铺经过处理的竹叶厚2~3厘米。在竹叶上按横向间距10厘米、纵向间距12厘米梅花形点播竹荪栽培菌种。再铺上一层厚为4~5厘米的竹片,竹片上覆盖一层2~3厘米厚竹叶,然后又按横向间距6厘米、纵向间距8厘米点播菌种,最后在菌种上层覆盖一层竹叶,厚度以盖住菌种为准,并轻轻压紧,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菌种用量为每平方米24瓶,其中面层用量为70%,底层用量为30%。当天取出的菌种和培养料,必须当天接种完毕。

覆土与搭棚

接种后,待菌丝长满培养料面层后,需覆盖一层厚约2~4厘米的经太阳曝晒过的肥沃细土,土面上再盖一层厚约2厘米的竹叶,以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适宜湿度。覆土后,要立即搭拱形塑料棚,棚高50厘米左右。郁闭度不到0.8的竹林,还应在塑料棚上搭遮荫棚,棚高80~100厘米。

注意事项

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高于33℃或低于12℃,就停止生长。当天气干旱时,要适当喷水,喷水时避免直喷土壤,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当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时,应揭开薄膜降温,中午要揭开塑料棚四角,使其通风换气。成蕾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避免阳光直射,保温和防虫、防病。子实体发育阶段较适温度为17~25℃,低于8℃或高于30℃时就会出现死菇。出菇期每天上午8时,必须进行换气和及时收菇;湿度低时,应在早上或傍晚及时喷水,喷头要远离菇床,避免伤害小蕾。

采制与包装

竹荪破蕾开裙一般在凌晨,必须做到随开随采。也可将开裙一半的子实体或成熟的菌蛋采收回室内待其全部开裙。采收时,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先轻轻取掉菌帽,然后去掉菌托,留菌柄和菌裙,用湿纱布揩干净或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垫有白纸的提篮或竹篮里,切不可撕破弄断。取回后及时分级进行烘干或晒干,烘干宜用低温烘烤,先用40℃温度烘烤,半小时翻动一次;以后温度可慢慢上升到50℃,每隔1小时翻动1次,约烘4小时;温度降至40℃继续烘烤约3小时。烘干后,取出摊凉20~30分钟,待菌体变软后再分级包装。鲜竹荪干燥得率约为2.6%~2.8%。 

竹荪病害防治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珍品,子实体生长期间是禁止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因此,病虫害防治应从环境因子着手,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一)清除杂菌

在菌丝管理期间要清除畦面杂菌、污染物,发现“黑、红、绿”颜色杂菌,立即用碳铵或石灰覆盖外加薄膜,消毒抑制。如出菇期出现杂菌,在竹荪未展裙前可喷洒金霉素水溶液,严重时可喷洒0.1%多菌灵药液进行防治。

(二)水旱轮作

为防止杂菌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损失,竹荪栽培田不宜连作,应改种水稻,三年后方可重新种植竹荪。

竹荪虫害

(1)白蚁:能蛀食竹荪菌丝,影响竹荪产量。可用灭蚁灵或辛硫磷700倍液、25%菊乐合脂2000倍液喷杀或用明矾粉调糖水洒于白蚁喜食的芒箕上诱杀,也可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2)螨类:在高温高湿时容易爆发,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以及出菇阶段均有发生,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长,也能咬竹荪菌球,并传播病菌,发生严重时造成绝收。可用70%克螨特200倍液或2.5%天王星2000倍液或者其他专用杀螨剂进行喷杀。

(3)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无外壳,身体裸露,主要吞噬竹荪菌球,造成菌球穿孔,并留下一道白色黏液。可用杀螟磷喷杀或用1:50:50的砷酸钙、麦皮、水置于蛞蝓出没的地方诱杀,或在蛞蝓出没的地方喷洒5%煤酚皂溶液、50%食盐水滴杀。

竹荪病害

1.黏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的稻草上,初期为黏糊糊,会变形运动,呈乳白、橙黄、黄绿色,使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渐消亡,严重时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应加强通风,初期可用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硫酸铜500倍液、10%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2.烟灰菌: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初期在竹荪畦面覆土层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很快变成粉红色、黑色,菌落呈深烟灰色,并产生大量的黑色孢子,其主要为害竹荪菌丝,导致菌丝断裂,直至死亡。早期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时为治疗最佳期,可直接在病症处喷洒3%石碳酸或者2%甲醛;当出现黑色孢子时,可用福尔马林2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喷施;严重时,在发病处周围挖断培养料,在患处及周围撒新鲜石灰,并用塑料膜将病患处盖住,控制其扩散。

竹荪主要价值

竹荪食用

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在菇类饮食文化中的各大菜系中,几乎都有竹荪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吃了这道菜后,都赞不绝口。此外,如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等,都是很有名的美味佳肴,深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食用禁忌

1.竹荪性凉,脾胃虚寒者、腹泻者不宜多食。

2.在众多的竹荪品种中,有一种黄裙竹荪,也叫杂色荪,菌裙的颜色为橘黄色或柠檬黄色,这种黄裙竹荪有毒,不可食用。

营养价值

1. 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 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 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4. 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食用注意

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10分钟,竹荪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

竹荪的存放,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新近的竹荪,颜色微微泛黄(雪白的为人工硫磺熏制过),经过长时间的存放,陈年的竹荪颜色会更黄。

竹荪(干)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荪(干)食疗作用: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竹荪(干)做法指导: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

竹荪食物营养成分

竹荪药用

竹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实体中含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其多糖为异多糖,可增强肌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中医认为,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滋阴养血、益气补脑、止咳化痰及减少腹壁脂肪积储的功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及肥胖症等有良好疗效,因此竹荪在国际市场具有很高的声誉,价格十分昂贵。在香港市场,一级竹荪千晶售价高达人民币5000~8000元/千克,国际市场售价高达6万美元/吨,比蘑菇价高20倍左右。 

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竹荪精是纯菌类调味品,为传统调味品带来了调鲜的新选择。

竹荪酒是以五粮为基酒,采用竹荪、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配以竹荪发酵液,调和诸味,勾兑而成菌香型白酒。同时也开创了产品深加工的一片新天地。

成分为:竹荪、藏茶、黄精、红苋菜。

适宜人群:高原旅游、办公室疲劳、大鱼大肉人群。 

竹荪化学成分

竹荪多糖

竹荪多糖广泛存在于子实体的细胞壁中,是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在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提取分离竹荪多糖的方法有水提法、酸提法及碱提法. 水提法能将结合态及非结合态的多糖提取出来,酸、碱提法破坏多糖与其他物质结合的化学键,使多糖游离. 以上 3 种提取方法中,采用最多的是热水提取法. 林玉满等从短裙竹荪子实体中分离到 7 种多糖 Dd、Dd-S3P、Dd-2DE、DI、DiA、Di-S2P、DE2-2. 

竹荪氨基酸

竹荪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成分,对棘托竹荪菌体的检测显示菌体含蛋白质 21. 45% ,含有 21 种氨基酸,8 种为人体所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 量 达 13. 37 mg /100 mg,必 需 氨 基 酸 总 量 达4. 37 mg /100 mg,占氨基酸总量的 32. 98% . 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丰富,高达 1. 76% ,占氨基酸总量的17. 0% 以上,为蔬菜和水果所不及,且所含的氨基酸大多以菌体蛋白的形态存在,因此不易流失. 

竹荪挥发成分

黄明泉等从竹荪中共计鉴定出 138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 23 个、酮类 19 个、醇类 16个、酚类 4 个、酯类 11 个、酸类 11 个、烃类 34 个、其他类 20 个( 包括 3-甲硫基丙醛、二烯丙基二硫醚、2-乙酰基噻唑、1,4-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 . 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成分有十四碳内酯、6-甲氧基-8-酰氨基喹啉、5-异长叶烯酮、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τ-芹子烯、α-杜松醇、十六碳酸、榄香烯、苯酚、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等. 

竹荪生理活性

竹荪抗肿瘤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竹荪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其活性物质为竹荪多糖。其抑癌机理应该归 纳为两个 方面,一是直接作用,竹 荪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抑制人工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过程的能力,进而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甚至导致其凋亡;二是间接作用,竹荪多糖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能力,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 

竹荪抗氧化、抗菌

竹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HUA 等从竹荪水提液中获得粗多糖DIPI和DIPII[相对分子质 量 分 别 为2.1×106、18.16×103]能 显 著(P < 0.05)增加小鼠体内SOD 酶活性;王宏雨等发现由长裙竹荪子实体乙醇提取物在小鼠体内抗 氧 化 活 性 较 强,喂 食 剂 量200mg/kg·d 时,小鼠血清SOD酶活性较对照增加74.1%。

竹荪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卢惠妮等通过琼脂平 板 打 孔 法 发 现 棘 托 竹 荪 子 实 体 水 浸 提液对单增 李 斯 特 菌 和 副 溶 血 性 弧 菌 具 有 抑 菌 作用(MIC分别为25.0mg/mL 和12.5mg/mL);罗盛莲等研 究 表 明 棘托竹荪子实体干粉乙 酸乙酯浸膏对供试的沙门氏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蜡 状芽孢杆菌等8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MIC值50~100mg/mL。 

竹荪抗血栓、降血脂

许 多 食 用 菌 都 具有降血脂作用,林海红等用长裙竹荪粉喂食高脂血症的大鼠,结果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徐惠 龙 等用竹荪 粉 喂 食 高 脂 血 症 大 鼠 (按 每 日93mg/100g灌胃,连续56d),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肝指数和脂肪指数分别下降 6.19%、14.7% 和52.3%,TC 和 TG 含 量 分 别 下 降 36.78% 和54.67%,动 脉 硬 化 指 数 (AI)下 降 了 55.7%,HDL-C 浓度提高27.3%,LDL-C 浓度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竹荪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效果,这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降血脂的药物研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竹荪免疫调节

现代研究发现竹荪中的多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UKAI等从 长 裙 竹 荪 子 实 体 中 提 取得到具 有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的 直 链 甘 露 聚 糖 (T-2-HN)和 葡 聚 糖 (T-5-N);熊 彬 等采 用60Co-γ对大鼠进行辐 照 处 理,30d后 检 测 发 现,与 空 白组相比喂 食 竹 荪 菌 托 菌 盖 提 取 液 组 脾 脏 明 显 增大(P<0.01)、血 清 中 IgG、IgA、IgM、CD3、CD4、CD16、IL-2和 CD8均有显著增加 (P<0.05),说明样品对辐射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郭渝南等用同样试验方法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竹荪菌托菌盖提取液能修复辐射损伤、显著增加 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 T细胞生长因子的指数、明显激活免疫细胞、修复辐射损 伤 后 的 免 疫 抑 制 状 态;究 其 机 理,可能是竹荪菌托菌盖提取液中含有多糖,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激活 T和 B细胞、激活补体、促进干扰素生成、促进白细胞介素生成、诱生肿瘤坏死因 子等途径. 

竹荪其它活性

竹荪中除含多糖类物质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许远等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长裙竹荪子实 体,测得总黄酮含量为3.0mg/g;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 基、抗 菌、防 癌、防 止 毛 细 管 渗 透、镇痛等多种 生 物 活 性。竹 荪 中 还 含 有 抗 凝 集 作 用的凝集素,林玉满等从棘托竹荪子实体的生理盐水提取液中得到凝集素 DEL(相对分子质量3.8×103),该凝集素对供试的4种血型人血和6种动物血的红 细 胞、小 鼠 淋 巴 细 胞 及 小 鼠 S180肉瘤细胞都 有 凝 集 作 用。中 医 理 论 认 为 竹 荪 有健脾和胃,解 腻助消化的功能,云南的苗族人常将糯米与竹荪一起泡水喝,据说可以治疗虚弱症和损伤症,且具有止咳、止痛、补气的功效;此外,民间还有用红托竹荪治疗白血病、黄裙竹荪治疗脚气病的说法。 

竹荪竹荪地理标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已批准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 

竹荪相关新闻

2018年8月,日本岐阜县的蘑菇厂家人工栽培竹荪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