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郑振铎拆分为汉字:
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郑字字源来历,郑字演变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姓。……
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振字字源来历,振字演变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古同“赈”,救济。古同“震”,威震。……
铎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铎字字源来历,铎字演变
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铃~。~舞。……
查询词语:郑振铎
汉语拼音:zhèng zhèn duó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8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
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郑振铎对该书的评价极高,认为它是“一部盛水不漏的大著作”。
郑振铎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郑振铎译。
郑振铎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前辈学者已有相当程度的研究。
郑振铎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
本篇论文以郑振铎的全部藏书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着重研究郑振铎先生在敦煌学方面的成就。
但不可否认,郑振铎是使丰子恺漫画得到更广泛传播的人。
论郑振铎戏曲典籍整理的学术成就与文献价值
郑振铎对民间文学诸体裁的研究
郑振铎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独特贡献
郑振铎的古代戏曲研究成就
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
略论郑振铎在抢救祖国文化典籍上的巨大贡献
郑振铎对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贡献
外来影响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观
郑振铎与20世纪戏曲研究格局的形成
英雄隐喻与良知形态--以郑振铎的神话历史小说为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
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5月,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民俗学浅说》《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大部分作品。
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
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
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3年2月22日,任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文学研究专业机构——中国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王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王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王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在文物捐献、抢救等方面,为中国文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两所所长。上任后不久,即将他生平所藏近700件汉、魏、隋、唐、两宋的陶俑等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入藏故宫博物院。1954年,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仍分管文博事业。1958年10月17日,他奉命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飞机爆炸壮烈殉职。他去世后,其家属遵其遗愿,将他的近十万册珍贵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并在北京图书馆设专藏。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郑振铎的一生是纯真高尚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以书为友的一生,是爱其所爱,恨其所恨的一生。他的一生作为及其高尚品格,应该是我们后来者最好的楷模。(新浪网评)
郑振铎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