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梵净山拆分为汉字:
梵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梵字字源来历,梵字演变
关于古代印度的:~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净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净字字源来历,净字演变
1. 净 [jìng]2. 净 [chēng]净 [jìng]清洁:~化。~水。~土。~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院(佛寺。亦称“净宇”)。干~。洁~。窗明几~。使干净:~面。~手(大小便)。空,什么也没有:~尽。单纯,纯粹的……
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山字字源来历,山字演变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响。~呼万岁。姓。……
查询词语:梵净山
汉语拼音:fàn jìng shān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梵净山总面积为567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
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0年2月,待疫情结束后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
Welcome my Old friends to Guizhou's Fanjingshan to travel.
欢迎大陆的好友到贵州的梵净山来旅游。Gravity Field Interpreta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matic Structure and Minerals of Fanjingshan Mountain
重力场解析梵净山岩浆岩构造及与矿产的关系northeastern border with Wuling Mountain by the winds into the Hunan Guizhou, the main peak Fanjingshan 2572 meters high;
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The discovery of Abies fanjingshanensis forests and their scientifical significance
梵净山冷杉林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梵净山是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梵净山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年—1588年),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梵净高僧妙玄和尚奏请明神宗重建梵净。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释迦殿、通明殿等,《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梵净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极一时。
明万历(1563年—1620年)、清康熙年间(1654年—1722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清康熙年间(1654年—1722年),梵净山重新敕封并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梵净山佛教重新鼎盛,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
康乾之世,梵净山除扩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将“六大脚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脚庵”。
嘉庆元年(1795年),松桃苗民首领石柳邓与湘西吴八月进行“乾嘉起义”,石柳邓死后,义军余部在梵净山地区坚持达12年之久。道光年间,梵净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为报恩寺(1832年)。又扩建孝慈寺(1832年),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爆发“咸同大起义”,铜仁“红号军”首领赵子隆在梵净山三角庄建立根据地。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天国军余部刘胜扮清军,持枪入山,赶杀僧尼,四处劫掠。光绪五年(1880年),梵净山环山五属团练合编为“松桃协左营练军”,新任贵州巡抚岑毓英亲往率军督剿刘胜,次年(1881年)肃清刘胜。镇压“红号军”及刘胜后,梵净山遭到严重破坏,满目疮痍。为加强防范,巡抚岑毓英奏请于皇庵护国寺建“都司衙门”,称“护国营署”,对梵净山实行长达30年的军管。“两县一都司”的设立与调整,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
光绪六年(1881年)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
地层
梵净山地区地层主要由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两套火山—沉积岩系地层组成,其间被角度不整合面分开。
板溪群主要分布于梵净山的山麓前缘以及穹窿构造核部的凤凰山、金顶、斗篷山和牛头山一带、出露变质砾岩、变余砂岩和千枚岩等,梵净群几乎全部分布于山区主体梵净山穹窿的核部,广泛出露典型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和少量的中酸性熔岩。梵净山地区地序列是认识新元古代早期沉积盆地演化的钥匙,梵净群共分7个岩性组,总厚度逾9400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沉积记录。根据出露最古老地层梵净群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沉积记录,地质年龄在距今10—14亿年之间。该区岩石地层变质程度低,原生结构构造保留完好,地层单位的展布显示清晰的褶皱构造样式,而变 形造成的构造置换也并不强烈,侵入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保留完整,可以建立完整地层架构。
构造
梵净山地区的构造特点是,梵净山群地层已强烈变形,形成两个走向北东、略呈弧形向南东凸出的背斜构造及其间的一个向斜构造。与褶皱同期还发育3条逆断层,逆冲断距不大。上述褶皱构造及逆断层被一条走向北北东的左行走滑断层切割,最大平面视断距1千米左右,向南断距逐渐变小,趋于消失。
梵净山是典型穹隆状山地生态系统,形成了壮观的亚高山山体和丘陵地貌。梵净山地处于中亚热带中部和云贵高原与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体高差达2000米。
梵净山地块主体变质岩于10亿年前梵净———武陵运动形成,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喀斯特逐步被剥蚀,变质岩出露,形成穹窿状变自然孤岛和放射性河流,新构造运动彻底使梵净山巍巍屹立于周边喀斯特地区,成为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穹隆状孤岛,且至今仍在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其核心地区于四周、山上和山下的地貌景观都形成了鲜明对比。
梵净山区的主体部分受第三纪风化条件和水热作用及第四纪冰期霜冻风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侵蚀—构造地貌类型,如独特的峡谷和嶂谷地貌以及雪蚀洼地等古气候地貌;在外围地区则分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流水地貌,表现在地表、地下的喀斯特形态如溶斗、竖井、盲谷、洼地、岩溶泉、暗河等;提名地对新构造运动的地貌具有如下独特特征,同步同层状裂点发育,“峡谷套嶂谷”地貌独特、河谷纵剖面坡降差异明显、反映河谷地貌发育的地形比率不同、山上山下河流阶地迥异、变形的夷平面组合明显等等。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对湿度平均达80%。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
梵净山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20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总数的68%。
梵净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其中有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约700只,仅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等14种。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有植物2000余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兔耳岭之奇石。
主要景点
棉絮岭,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的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该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云金顶: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道院》、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3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4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灵山第一石: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严寅亮(书写颐和园匾额)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
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10000米,为世界之最。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蘑菇石:名字来源于形象,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约十米,有10亿年以上历史。蘑菇石是许多画家、摄影家都的作品题材。
观音瀑布:观音瀑布位于梵净山黑湾河景区内,因形状像一幅手持玉净瓶的普降甘露的观音像而得名。
老鹰岩:梵净山顶一块似鹰嘴的岩石,这是一方耸立在山巅的巨石,其形状像一只神情严视,展翅欲飞的天鹰,屹立于山巅。
2017年5月10日,梵净山饮用矿泉水开发生产项目开工仪式在江口县德旺乡举行。
2018年7月,为避免过度商业开发,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0年)》,对梵净山景区提出了多项扩容上限。
2018年黄金周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铜仁市旅发委要求该地政府、运营企业做好景区内各集散点、重点路段的秩序维护、安全引导等工作。在配套设施上进行完善,增设休息场所,增加休息座椅。景区增设了智慧景区系统,进入山门可以使用手机扫码,实行“云排队”。
1986年,梵净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
2015年11月15日,梵净山索道获得全国客运索道5S等级称号。
2018年6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波斯湾西南部的巴林王国召开,梵净山被提名世界自然遗产地。
2018年7月2日,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9月25日,梵净山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并颁发世界遗产证书。
2018年10月17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旅游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山榜”。
2022年5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开展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佛教文化
世界最大弥勒金佛供奉梵净山。梵净山是西南地区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1000年历史的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兴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南土司、思州土司为争夺朱砂发生战争,明政府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两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年)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
碑铭石刻
碑石摩崖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贵州省保护文物。
梵净山敕赐碑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
寺庙
护国寺
护国寺: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
承恩寺
承恩寺:承恩寺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000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
奇峰经石
红云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有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老金顶。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
佛光幻影
佛光: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
弥勒菩萨
弥勒坐像: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该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
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
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
2005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在印江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
梵净山特产有:
紫袍玉带石、茶寨贡米、苦丁茶、岩蜂糖、锅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干、牛干巴、社饭、米豆腐、榨萝卜、山麻鱼、角角鱼、山野菜、珍珠花生、萝卜猪等。
2018年9月20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降低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自2018年10月1日起,梵净山风景名胜区旺季门票价格由110元/人降为100元/人。
门票价格
1.梵净山门票定价:
旺季成人100元/人;半票50元/人
套票:260元(包含大门票、往返索道、往返观光车)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票价:成人90元/人;半票45元/人
2.往返观光车票价(单程减半):成人20元/人
3.索道票价:成人往返160元/人;成人单程上90元/人;成人单程下90元/人
优惠条件
1.门票免票范围: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士兵证等有效证件);残疾人(凭残疾证等有效证件);高龄老人(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老年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身高1.1米以下儿童。
2.门票半价范围:学生(在读大、中专院校本、专科学生凭学生证等有效证件);老人(年龄60至69周岁的老人,凭老年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14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3.观光车免票范围:身高1.1米以下的儿童免票,但须监护人陪同。
4.观光车半价范围:身高在1.1-1.4米之间的儿童。
5.索道票优惠:身高1.1米以下的儿童免票,但须监护人陪同。(江口方向有索道,印江方向暂无索道待建中)。
游客入园后须乘坐观光车到达索道下站,14点以前可选择从索道下站步行上山(行程约4小时左右),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14点以后登山步道禁止通行,15点停售当日票。日常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8:00—19:00;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8:00—18:00。
公交
东门
梵净山周边有两个高铁站,分别是铜仁站和铜仁南站。
1、铜仁南高铁站对面高铁汽车站坐车:直达梵净山专线车(车次很少);到江口客运站的班车(高速大巴约45元 80分钟),每天6班9:30—17:00(客流量较少时仅2班)。从江口客运站再转梵净山旅游专线公交(约30分钟)
2、铜仁火车站对面铜仁旅游客运站坐车:梵净山专线车。到江口客运站的班车(高速大巴约50分钟),班次很多,7:00—18:00,大约40分钟左右一班。从江口客运站再梵净山旅游专线公交(约30分钟)。
西门
铜仁火车站对面铜仁旅游客运站坐车,到印江客运站的班次很多,7:00—17:40,大约30-60分钟左右一班。到印江县城后要再坐车到护国寺,即梵净山西门。印江客运站到护国寺以前有公交车,每1小时一班。
自驾
东门:梵净山江口景区大门(黑湾河山门)距离印江县城大约20千米左右,路况也比较好,县城就在高速路旁。自驾到景区的话,也可在“梵净山东”下高速(不经县城),约15千米即到,通往景区的公路路况不错。导航要注意目的地在江口、不是印江。可搜目的地“梵净山游客中心”,或“梵净山景区1号停车场”。
西门:梵净山印江大门(西门)到印江县城约45千米,山路较多。自驾的话,也可在“梵净山西”下高速(不经县城),经28千米的山区公路,到达景区门口。这段山路,弯道较多,2021年已经翻新为沥青路面。导航可搜“护国寺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