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樱花钩吻鲑拆分为汉字:
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樱字字源来历,樱字演变
〔~花〕a.落叶乔木,开白色或粉红色花,结核果,紫赤色,核小,味甘,木材坚硬致密,可做器具;b.这种植物的花。均简称“樱”,如“大山~”。〔~桃〕a。落叶小乔木,开粉红或白色小花,果实成熟时红色,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简称“樱”,如“……
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花字字源来历,花字演变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
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钩字字源来历,钩字演变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子。秤~儿。火~子。形状像钩子的:蝎的~子。~针。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住树枝爬上去。研究,探寻:~玄。~沉。~校(jiào )。牵连:~党(指相牵连……
吻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吻字字源来历,吻字演变
嘴唇:~合(意见、看法完全相同)。用嘴唇接触表喜爱、亲热:接~。~别。动物的嘴。……
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鲑字字源来历,鲑字演变
1. 鲑 [guī]2. 鲑 [xié]鲑 [guī]鱼类的一科,身体大,略呈纺锤形,肉味美,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马哈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鲑 [xié]古书上鱼类菜肴的总称。……
查询词语:樱花钩吻鲑
汉语拼音:yīng huā gōu wěn guī
樱花钩吻鲑,拉丁文名Oncorhynchus masou (Jordan et Oshima),樱鲑亚种,俗名:台湾鲑鱼、台湾鳟、梨山鳟、次高山鳟、台湾陆封型樱鲑、本邦(泰雅族语:bunban),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鲑鱼。亚种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et Oshima,1798) 是位于亚热带之台湾唯一的一种温带性鱼类,也是只产在台湾的特有亚种鱼类。樱花钩吻鲑濒临绝种,生活习性十分特别,与其他鱼类完全不同。
We take you to Taiwan's Xueba National Park to understand the conservation effort of the endangered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我们带大家到雪霸国家公园,了解保育濒临绝种樱花钩吻鲑的努力。
The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is the only salmon to live in a subtropical region.
台湾的樱花钩吻鲑是唯一生活在亚热带的鲑鱼。
Its goal is to breed the salmon and increase their numbers in the wild.
该中心的目标是繁殖并增加野生樱花钩吻鲑的数量。
The Taiwan Salmon Eco Center, which opened in March, is doing the same.
三月开幕的樱花钩吻鲑生态中心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
Instead, they want to promote eco-tourism and help make sure the salmon can always live safely in Taiwan.
他们想要改成推广生态旅游,帮助确保樱花钩吻鲑能永远安全地生存在台湾。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almon , Wuling Farm has decided not to practice farming anymore.
为了要保护樱花钩吻鲑,武陵农场场方已决定不再进行畜牧。
Visit the center or look onlin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Formosan salmon and ways you can help.
参观该座生态中心,或上网来更进一步了解樱花钩吻鲑及各种您能出一己之力的方法。
In 1990, only 300 salmon remained.
1990年时只剩三百只樱花钩吻鲑。
樱花钩吻鲑,科别:鲑科(Salmonidae)学名:Oncorhynchus masou (Jordan et Oshima)别名:台湾鱒、梨山鱒、次高山鱒、高山鱒、台湾鲑鱼、台湾鲑、台湾樱花钩吻鲑、台湾陆封型樱鲑、大甲鱒、樱鲑、石田氏鲑鱼、、台湾马苏麻哈鱼、三文鱼、本邦(bunban泰雅族语)
特征:身体侧扁呈纺锤状,背部青绿色,腹部为银白色,体侧中央有椭圆形云纹斑点,口部斜裂而广至眼睛下方。除了鲑鱼基本的外部形貌,例如纺锤形且侧扁的身躯、大口裂且端位、圆鳞、远离胸鳍而比较靠近泄殖孔的腹鳍、腹鳍基侧的腋窝突与背鳍后方的脂鳍外,河川型的樱花钩吻鲑,背部呈黑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个黑色椭圆形云斑,侧线上方有11~31个小黑点,体长可达30~40公分。由于其降海型在性成熟溯返淡水溪流的产卵场时,体侧呈现桃红色不规则云斑,遂被日本人称为樱鲑(Sakuramasu);至于其下颚朝上弯曲呈钩吻的特徵,则是所有雄性太平洋鲑鱼,在生殖期共有的成熟标记。台湾的樱花钩吻鲑与日本、韩国或中国东北等地方所产的樱鲑或马苏大麻哈鱼,在形态上极为相似,彼此间的差异仅是前者的臀鳍与胸鳍鳍条数平均较少(约少2根)、脊椎骨数较少(约少3个)、体侧的小黑点也较少(约少50个)。
鲑鱼是温带鱼类,必须生长在水温摄氏16度以下的溪流中。
栖息环境:樱花钩吻鲑的栖息环境较为严苛,需有适当之蔽荫、冷冽清净之溪水,且有浅滩、及急滩及深潭之多样性河床与砾石底质,和丰富的水生昆虫等条件,对水温的要求亦十分严格,许多研究显示,当水温超过十八摄氏度时,该水域即无樱花钩吻鲑的踪迹。
食物与天敌:樱花钩吻鲑主要利用视觉来觅食,通常被归类为食虫性(Insectivore)的鱼类,其实他们的食物除了来自水栖昆虫与跌落或接近水面的陆栖昆虫之外,活动于溪流生态系内两生类的蝌蚪与成蛙,像梭德氏赤蛙(Rana sauteri)也有被樱花钩吻鲑吞食的记录。根据调查,单仅七家湾溪至少就分布了6目31科61种以上的水栖昆虫,可见樱花钩吻鲑的食物来源极为丰富。至于樱花钩吻鲑的天敌,可能就以鸟类为主了。在七家湾溪附近经常出现的鸟类,包括铅色水鸫、河乌、绿簑鹭及鸳鸯四种,其中仅绿簑鹭有捕食樱花钩吻鲑的记录,但是海拔1600公尺已经是绿簑鹭分布区域的上缘,因此七家湾溪附近绿簑鹭的数量十分有限,对樱花钩吻鲑族群应该不至于有过度的捕食压力。
樱鲑(Oncorhynchus masou)是七种太平洋鲑鱼中,亚洲地区的特产,分布范围涵盖日本、韩国与中国东北(俗称马苏大麻哈)。台湾的樱花钩吻鲑Oncorhynchusmasou formosanus) 是陆封型的鲑鱼族群,受到冰河时期与地质变动的交互作用,而终生栖息于寒冷的高山溪流,所以是硕果仅存『冰河孓遗』生物的代表之一。就地理位置而言,这个特有亚种乃世界鲑鱒鱼类分布的第二南限,纬度仅略高于分布在墨西哥的陆封型虹鱒,其珍贵可见一般。
樱花钩吻鲑在1940年代以前广布在大甲溪上游,松茂附近溪流合流处以上之各支流,包括合欢溪、南湖溪、有胜溪、七家湾溪、雪山溪与司界兰溪等六条支流,更有人一夜投网能捕捉十五斤以上鲑鱼的记录。惟近数十年来,这些区域在修筑道路、垦植果菜、溪流截弯取直、建造水库及拦砂坝等人为活动影响下,溪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因此当时只能在武陵农场境内七家湾溪上游约 7 公里的河段;加上雪山溪一号拦砂坝下游至其汇入七家湾溪前不及 1 公里的河段;与人工放流后的部份司界兰溪上游,欣赏到樱花钩吻鲑的倩影。
生态分布:主食:昆虫之水栖幼虫。分布:台湾大甲溪上游雪霸国家公园内的七家湾溪和雪山溪。在分类学上,现存于七家湾溪之樱花钩吻鲑被分类为俗名“樱鲑”的Oncorhynchusmasu。Oncorhynchusmasu家族主要分布在环日本海地区,包括日本全岛、库页岛、斯堪地半岛南部、东西伯利亚与韩国东部的溪流中与沿海。台湾则是唯一分布该种鱼类的亚热带地区。
樱花钩吻鲑原来与一般生长在温带的鲑鱼一样,有回游性,会从大海朔河而上回到它出生的河流上游交配、产卵。雌鱼产卵后不久就会死亡,雄鱼则顺河而下回到大海。鱼卵在河流上游孵化后,稍长会再往下游出海,成熟后又回老家交配、产卵,如此循环不已。
而处于亚热带的台湾溪流,只有在1500米以上的河川上游,才可能找到16度的平均温,因此,理论上台湾应该不会有鲑鱼才对。
大岛正满先生推论,冰河时期,台湾溪流里的鲑鱼,也是这样来回朔河、生生不息。在大约1万5千年前,冰河期接近尾声,由于地壳的剧烈升降,台湾地形隆起,气温升高。平缓的河川变为陡峭、短急,樱花钩吻鲑无法生存。唯独大甲溪上游相对上平坦的地形,保存了樱花钩吻鲑的生活环境。但是该溪的中、下游水温又过高,中游在今天的谷关到德基水库中间又形成一个小断层,阻止了樱花钩吻鲑回游大海的机会,于是樱花钩吻鲑遂成为“陆封性鲑鱼”。因为樱花钩吻鲑是在冰河时期来到台湾的,所以也被称为是一种“冰河孑遗生物”。
生殖季︰每年十月至十一月
生殖活动︰达到性成熟的雌鱼(多数为I龄鱼)会在河床上,利用臀鳍与尾鳍,进行搧砂的工作,搧起的细砂被水流带往下游,留下卵石间乾净的缝隙,也就是产卵巢的位置。雄鱼在雌鱼搧砂时会靠近雌鱼,密切注意它的活动,并且有明显的领域行为。如果有其它的雄鱼接近,雄鱼会冲出来赶走对方,或者为了抢夺地盘大打出口。雌鱼偶尔也会负起悍卫领域的工作。樱花钩吻鲑雌鱼一次排出100颗左右、直径约0.5公分的沉性卵。卵在受精后随水流沉降在石缝中,雌鲑鱼会在产卵巢上游,重覆搧砂的工作,让下游产卵巢裏的受精卵得到良好的覆盖。生殖完的亲鱼不会像降海型的个体,马上死亡,根据体长频度分析,樱花钩吻鲑可以有四年的寿命。
孵化与浮现︰樱花钩吻鲑的受精卵在底质石间,要待上很长的时间,才会孵化与完成卵黄囊的吸收,脱离产卵巢进入水层,称作浮现。水温14℃的环境下,樱花钩吻鲑的仔鱼需要50天才会浮现。因此天然环境下,要到隔年的1月中旬以后,才会在溪流两岸的静水区发现体长2.5公分左右的樱花钩吻鲑仔鱼。
生日快乐︰鱼类学家们为了在探讨鱼类年龄时有一致的标准,就把每年的元旦当作所有鱼类的「生日」,所以樱花钩吻鲑的仔鱼必须到隔年的元旦才算满「周岁」,或称作I龄鱼。樱花钩吻鲑浮现后的第一年体长增加最快,可达16公分,这种成长速度在冷水性的鲑鱼间亦算个中翘楚,而野外记录到樱花钩吻鲑的最大体长则超过40公分。
发现记录
其实早在樱花钩吻鲑被各国学者专家验明正身,证实她为位处亚热带的台湾唯一一种寒温带鱼类之前,她的存在就早已被当时与她比邻而居的泰雅人所熟识,不但被视为桌上的珍馐,也为当时地处贫脊的泰雅人提供高经济蛋白质。而一直到西元1917年,当时为台湾总督府技手的青木赳雄,正在宜兰进行台湾产淡水鱼的调查工作,而在叭哩沙(今日罗东)遇到四季社(今日四季村)驻在所的津崎友松警察,并谈到大甲溪上游比亚南鞍部(今日思源垭口)附近撒拉矛社(今日梨山附近)有类似日本国内产的鱒鱼存在,当时青木即请津崎代为收集标本,而在同年10月18日,青木收到一尾用盐腌制的鲑鱼标本,他当下即向正于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的大岛正满报告,但是大岛 当时并无法实际看到标本,故无法鉴定其种类,直到1918年大岛回到台湾,亲自检视日本巡官长崎所赠送之标本,便绘制详细的鱼图,并详述其形态特征,寄给美国的鱼类学大师乔丹博士,两人这才把亚热带台湾的冰河孑遗-樱花钩吻鲑介绍给世人,共同发表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新发现。
1908年,日本人大岛正满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到台湾来服务。起先他从事白蚁防治的工作,后来又转攻淡水鱼的研究。
1917年,大岛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跟随鱼类大师乔丹博士攻读博士。同年,大岛的助手青木赳雄在调查宜兰的淡水鱼类时,在叭哩沙(今日罗东)遇到四季社驻在所的津崎友松警察,谈到大甲溪上游比亚南鞍部附近的サラマオ社,有一种类似日本国内之鳟鱼的存在,津崎后来并送了一尾用盐腌制的鲑鱼标本给青木。青木当下即向正于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的大岛报告,但是大岛当时并无法实际看到该标本,故无法鉴定其种类。
直到1918年大岛回到台湾,绘制详细的鱼图,并叙述其形态特征为鱼身上有“redspots”寄给美国的鱼类学大师乔丹博士,共同发表了这个模式标本报告。
1962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动物系边克教授等,比较手边1960年代采自大甲溪上游的五条标本与1919年发表的模式标本(U23059)和其他的Oncorhynchus属鲑鱼而发表一篇学术研究报告《Copeia1962No1》。
2007年,中央研究院执行“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第二期计划(2007年~?),在《寻回散佚在海外的台湾鱼类模式标本》计划内容中,已经把“台湾樱花钩吻鲑模式标本”的重新探讨,列为计划重点,希望厘清当年发现史及命名的疑点。
保育工作
日领期天然纪念物,1938年台湾总督府刊行天然纪念物:台湾高地产鳟–撒拉茂鳟,随于1941年将撒拉茂鳟指定公告为天然纪念物一员。终战后,国内渔业界认为日领期天然纪念物指的是日本樱鳟亚种。
2005年两岸鱼类研讨会中,钟荣峰先生研析《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内容而提出不同的论点,认为当时的天然纪念物撒拉茂鳟与虹鳟更相似《台湾樱花钩吻鲑(Oncorhynchusmasouformosanus)的身世之谜》。
为了对珍贵而日益稀少的樱花钩吻鲑进行复育的工作,林务局首先在1977年将台湾鲑鱼的栖息地划为“国有林自然保护区”。1985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接办自然生态保育工作,开始对台湾鲑鱼实施人工复育及放流工作,以增加溪流中台湾鲑鱼族群数量。1997年10月1日,该会更正式成立“七家湾溪樱花钩吻鲑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台湾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以更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对台湾鲑鱼的保育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台湾鲑鱼已能在雪霸国家公园中的七家湾溪悠游自在的生活。
栖地破坏
农业活动对樱花钩吻鲑族群具有许多潜在的负面冲击,包括栖息地的破坏、水质的恶化与水量的减少。要在集水区内进行农业活动,往往会对溪流进行截弯
取直的改造工作,或是砍伐滨溪森林,将边坡改为农业用地。森林砍伐与农业活动,都难免使水土的流失加剧,最常被运用的解决方法就是盖拦砂坝,把流失到溪流中的泥砂层层拦阻起来。但是这些人为措施却改变了溪流内的物理环境,造成樱花钩吻鲑栖息地品质的恶化。此外,为了维持农业生产,大量农药,包括肥料与杀虫剂,也被应用在紧临溪流两岸的农业用地上,而许多原本会直接注入溪流的水源,却被挪去作灌溉之用,不仅使溪流水量减少,水质亦受到污染。枯水期间部份溪段因水量急剧减少,使农药不易被稀释,更促成静水区或下游溪段的优养化现象,而枯水期间,水温也有容易升高的倾向,均不利樱花钩吻鲑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