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南非剑羚热度:195

词语南非剑羚拆分为汉字:

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南字字源来历,南字演变

1. 南 [nán]2. 南 [nā]南 [nán]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姓。南 [nā]〔~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

非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非字字源来历,非字演变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责怪,反对:~难(nàn……

剑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剑字字源来历,剑字演变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羚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羚字字源来历,羚字演变

〔~羊〕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角可入药,如“~~挂角”(传说羧羊夜晚睡觉时,以角挂于树上,脚不着地,猎人难以找寻它的踪迹。喻诗文奥妙超脱,不露雕琢痕迹)。……

 

查询词语:南非剑羚

汉语拼音:nán fēi jiàn líng

词语南非剑羚基本解释

南非剑羚(学名:Oryx gazella):体长190~240厘米,肩高110~13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区别于大多数羚羊的特点是雌、雄都长有长而直的角,因其长角末端尖锐如同刀剑而得名,它们也曾因其壮观的角而被广泛猎杀。南非剑羚是长角羚属中体型最大的物种,雄性的角较大,最长可达约120厘米,主要用于保护自己的领地,而雌性则用于保护自己和后代免遭捕食者的攻击。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栖息于干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区,晨昏活动,白天气温较高时躲在阴凉处休息。食草动物,主要食物是草、树叶,条件艰苦时可以用强壮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处的植物根茎充饥。它们的群体通常生活在沙漠或干旱草原地带,以草、树叶为食,具有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性,缺水时可以连续几天不饮水。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及博茨瓦纳。是纳米比亚的国兽。

词语南非剑羚在线造句

  1. 向其他羚羊类动物一样,南非剑羚几乎不需要喝水,它们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水分。

词语南非剑羚百科解释:

南非剑羚形态特征

南非剑羚是四种剑羚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90-210厘米,肩高约110-130厘米。体重约210-240千克,是剑羚属中最大型的种类。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长而直的角,区别于大多数羚羊的特点是雌雄个体的角非常相似,长角末端尖锐如同刀剑,因此叫“剑羚”。其中以雄性的角较大,最长可以达到约120厘米。

image.png

通体呈蓝灰色,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除了四肢上部、腹部外侧以及脊背上各有一条黑色条纹外。它的黑白脸也是比较醒目的生理特征,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南非剑羚和东非剑羚非常相像,区分这两种动物有以下主要重要特征:

  1. 东非剑羚(学名:Oryx beisa)

    角则略显弯曲而且较细。背部竖毛更浅更窄之外。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东非剑羚的后腿没有黑色区域,黑色斑纹到腹部为止;而南非剑羚的后腿则有大面积的黑色斑块。

    image.png

    图:仔细看它的后腿没有黑色区域,到腹部为止。

  2. 南非剑羚(学名:Oryx gazella)

    角又粗又直,南非剑羚毛色较深,腹部的黑色条纹比东非剑羚更宽,自头颈而下直至臀尾的黑色脊线也是东非剑羚所没有的,体型也比东非剑羚彪悍。

    image.png

    图:再看南非剑羚,后腿和前腿一样都有黑色斑纹。

南非剑羚栖息环境

栖息于,长年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生活在海拔900-1200米处,即可生活在树木繁茂的多雨草原和草原,也可以在干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区生存。喜欢雨水有限的石质平原,也出现在沙丘和岩石山区。

南非剑羚生活习性

集群生活,每群6-40只不等,平均数量是14只,最高纪录为300多只,羚群由一只强大的成年公羚为中心,带领数只母羚和幼羚共同生活,领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成年雄性会离开群体独自生活。晨昏活动,白天气温较高时躲在阴凉处休息,为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是草、树叶,条件艰苦时可以用强壮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处的植物根茎充饥。

南非剑羚同本属的其他几种大羚羊一样,都非常耐干旱。由于长年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南非剑羚进化出了多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性,缺水的时候它可以连续几天不饮,为了保留住体内宝贵的水分,它能使自己的体温从35.7℃上升到45℃这个其它哺乳动物肯定死翘翘的温度,减小了身体和外界的温差,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的吸收。非常适应在沙漠的生存

南非剑羚的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警惕性很高,而且即使在沙漠中它也可以快速奔跑一段时间,再加上它体大如马身强力壮还配有两把"利剑",使得它鲜有天敌,能够威胁其生存的几乎只有分布在卡拉哈里沙漠中毛色青灰的独特的狮子种群。

南非剑羚分布范围

分布于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安哥拉。

image.png

南非剑羚繁殖方式

每年12-翌年3月间交配繁殖,期间雄羚之间会爆发激烈的夺偶战争,双方会用尖角把对方扎得血肉模糊,以竞争与某只雌性繁殖的机会。雌羚的怀孕期约为9-10个月,通常每胎仅1仔,偶尔2仔,幼羚于9月至翌年1月间出生,出生3-6周后可以参加群体活动。哺乳期约3-4个月,5个月大时即可独立生活,雌性2岁左右性成熟,雄性5岁,寿命18-22年。

南非剑羚亚种分化

南非剑羚(4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英文名称

1.

南非剑羚莱基皮亚亚种

Oryx gazella annectens

Hollister, 1910

Laikipia Oryx

2.

南非剑羚条纹耳亚种

Oryx gazella callotis

Thomas, 1892

Fringe-eared Oryx

3.

南非剑羚盖拉亚种

Oryx gazella gallarum

Neumann, 1902

Galla Oryx

4.

南非剑羚指名亚种

Oryx gazella gazella

Linnaeus, 1758

South African Oryx

南非剑羚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南非剑羚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