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甘肃省热度:1333

词语甘肃省拆分为汉字:

甘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甘字字源来历,甘字演变

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自愿,乐意:~愿。~拜下风。姓。……

肃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肃字字源来历,肃字演变

1. 肃 [sù]肃 [sù]恭敬:~立。~坐。~然。严正,认真:严~。~静。~穆。整~。躬身作揖,迎揖引进:~客。萎缩:~杀。……

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省字字源来历,省字演变

1. 省 [shěng]2. 省 [xǐng]省 [shěng]地方行政区域:~份。~会。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简易,减免:~略。~称。~写。中国古官署名:中书~(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

 

查询词语:甘肃省

汉语拼音:gān sù shěng

词语甘肃省基本解释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492.42万人。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甘肃历史代表文化为“河陇文化”。

2022年,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41.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68元。

词语甘肃省在线造句

  1.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还草占有重要位置。

  2. 甘肃省白银市小城镇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数据库。

  3. 截至目前,甘肃省国道、省道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四分之一,高速公路事故形势十分严峻。

  4. 在中国面对的另一个考验中,西部甘肃省正对11名被困井下的煤矿工人展开救援。

  5. 由于与嘉靖皇帝的宠臣不和,他被贬到当时明帝国的边疆,即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6. 在这里,在中国西部的甘肃省,20层楼高的风机的叶片在空气中切削、旋转所发出的声音是这里唯一的躁动。

  7. 最后,运用AR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两年甘肃省金融风险状况进行预测。

  8. 甘肃省舟曲县的灾难现场,救援工作者们暂停工作进行三分钟的默哀。

  9. 然而,甘肃省公立学校体制的失败却给私立英语培训机构的兴起创造了机遇。

  10. 由此说明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不过今年11月在中国甘肃省农村曾发生过校车撞车事件,造成19名幼儿园学生和两名成年人死亡。

  12. 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其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甘肃省校车事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呼吁确保学校安全的新规定要在一个月内起草出炉。

  14. 中门上顶悬挂民国十七年(1928年)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赠送的“见义勇为”牌匾。

  15. 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遍以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16. 甘肃省的同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教学生对你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乐趣。

  17. 甘肃省是国内管道路径最长的省份之一,共有7条管道穿越,里程达到7000公里。

  18. 该模型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进行模拟研究,其结果令人满意。

  19. 甘肃省,在一家当地水处理公司被法国公司收购之后,水的价格不断往上飞扬。

  20. 甘肃省食物生产与土地人口容量的系统分析。

  21. 教学高中学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甘肃省可能听起来不好玩给你。

  22. 从许多报导可以看出,甘肃省这起校车惨剧只不过是凸显了一些中国人在面临权力时的无力感而已。

  23. 目的为制定甘肃省妇女乳腺癌预防与控制规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4. 污染源已被查明是广泛存在贫困的甘肃省一个金属冶炼厂,就在受害者居住的地区。

  25. 甘肃省,因山体滑坡而被埋于建筑和死于街上浓浓泥浆的人数超过1200人。

  26. 甘肃省科教可持续发展能力周期性提高,呈折线型上升状态。

  27. 来自医院的消息称:周日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一所学校里,60多名学生在一起氢气球爆炸事件中受伤。

  28. 位居西北中部的甘肃省财力不足、基础教育发展滞后。

  29. 2009年,我厂产品被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重点宣传产品”;

  30. 甘肃省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如何,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

  31. 目的了解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

  32. 甘肃省一个贫穷的山村里教中学生或许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有趣。

  33. 上个月,甘肃省一名心怀不满的前银行员工向一家银行扔汽油弹,烧伤49人。

  34. 公众抗议活动经常发生,有时会演变成暴力活动:最近示威者冲进了甘肃省党委的办公室。

  35. 同时,在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发生的泥石流已经致超过1000人遇难。至少有600名失踪者尚未找到。

  36.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37. 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建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并投入使用。

  38. 2006年首次在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的徽县采集到多只伊蚊雌蚊,经实验室分类鉴定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

  39.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40. 2002年公司被评为甘肃省科技示范进步企业荣誉称号。

  41. 中国最近遇到的麻烦包括在3个城市爆发的出租车司机罢工,以及本周在甘肃省一个城市爆发的骚乱。

  42. 该区温泉是甘肃省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资源有利开发地段。

  43. 第四章中提出了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甘肃省当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44. 烹饪风格:有着伊斯兰信仰的甘肃省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出全国最棒的面食来,面里一般会放牛肉或是羊肉。

  45. 坐落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关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46. 第三部分系统浅析浅析了当前甘肃省招标投标监管存在的主要不足及理由;

  47. 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

  48. 甘肃省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丰富且民族性、地域性突出。

  49.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

  50. 达到新巴塞尔协定的风险管理水平,对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风险管理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

  51. 第四部分,甘肃省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2. 这组照片拍摄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一个小村庄。

  53. 根据一些研究报告的说法,甘肃省和四川省的藏民区也已被警戒线隔离。

  54. 2009年“惠成”商标被评为甘肃省知名商标;

  55. 星期二晚间,一场轻度沙尘暴袭击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56. 而在此前的两年里,甘肃省并没有这类病情报告。

  57. 最后,论文构建了有利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对外贸易结构。

  58. 在周边甘肃省情况也差不多,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部分地段完全被冰雪覆盖。

  59. 运用SWOT分析法对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

  60. 果然,远在千里之外的陇西(今甘肃省)在这一天发生了地震。

  61. 甘肃省天然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62. 论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

  63. 本文将以主板市场中甘肃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利政策加以浅析浅析。

  64. 甘肃省兰州市一间医院里,父母亲抱著饱受肾结石之苦的幼童。

  65. 现在她在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高中当数学老师。

  66. 而在甘肃省兰州市,传统的庙会是那里最大型、最受欢迎的活动。

  67.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68. 目的了解甘肃省现有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及应急准备工作情况。

  69. 第二部分:甘肃省材料产业支柱企业专利战略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70. 最后,提出甘肃省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

  71. 教科书中介绍说陕西省和甘肃省位于华北地区,可其实这两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

  72. 发展经济是实现甘肃省少数民族繁荣的首要任务。

  73. 简要介绍甘肃省工业产业结构及材料产业支柱企业概况。

  74. 据此提出稳定和提高甘肃省微观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75. 甘肃梨部分地方品种原产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包括兰州、临夏、临洮等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76. 其它地方,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遭受到倾盆大雨。

  77. 文章的主体材料来自于甘肃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

  78. 长征—2F运载火箭目前已矗立在中国西北甘肃省酒泉人造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上。

  79. 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在上月举办了首届国际马拉松大赛。

  80. 甘肃省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一部分。除了丝绸之路,还有敦煌石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库。甘肃不仅有迷人的…

词语甘肃省百科解释:

甘肃省历史沿革

上古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

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农业。

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甘肃省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

西周

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春秋

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已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

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

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陇西郡。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再建立北地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设置36郡,甘肃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

西汉

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

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

始元六年(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十个郡。

东汉

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

三国

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西晋

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

从西晋末到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占有约当今甘肃一部之地。

南北朝

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州县林立,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建置混乱。

北魏,境内设置8个州、35个郡、91个县。

北周,境内设22州、56郡、104县。

隋统一中国,裁并郡县。境内共设16郡,76县。

隋炀帝后期大乱,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归附于东突厥。

武德二年(619年),李轨被李渊所灭。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

广德二年(764年),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被吐蕃占据。

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

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占据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甘肃。

五代

后梁,占有甘肃之一部。

后唐,约有秦、阶、成、泾、原等州。

后晋,据有武州(今环县)。

后周,有秦、阶、成州。

前蜀,占据甘肃的东南部。

北宋

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

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

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甘肃省境又划分为宁夏道(原朔方)、西宁道(原海东)、兰山道、泾原道(原陇东)、渭川道(原陇南)、甘凉道(原河西)、安肃道(原边关)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为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

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将撤销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

1957年,以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划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归宁夏管辖。

1962年,专区增加到13个,即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

1965年,共有12个专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公所、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分别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武威地区管辖。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甘肃省酒泉地区额济纳旗、武威地区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5年,甘肃省共设14个行署(州、市),辖86县(自治县、市、区),至此,形成今甘肃省行政区域。

2004年,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9月,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

2005年1月,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

2006年2月,酒泉市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2018年8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甘肃省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以原华亭县的行政区域为华亭市的行政区域,华亭市由甘肃省直辖,平凉市代管。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甘肃省下辖14个市(州),其中有2个民族自治州;共有86个县(市、区),其中县57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5个、市辖区17个;全省共有1229个乡(镇),其中镇892个、乡305个、民族乡32个;全省有街道127个。

兰州市

甘肃省省会,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始建于西汉始元元年(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辖5区3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辖区内的嘉峪关长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中国五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下辖8个街道,3个镇,总面积2935平方千米。

金昌市

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来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区域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总面积8896平方千米,辖1区1县: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

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占甘肃总面积的4.4%。辖2区3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总面积14325平方千米。辖2区5县:秦州区、麦积区、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

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总面积3.23万平方千米,辖1区3县: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其名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张掖市历史悠久,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张掖郡,这里遂成为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重镇,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总面积4.2万平方千米,辖1区5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辖1区1市5县:崆峒区、华亭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

酒泉市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的发祥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和“铁人精神”的诞生地。总面积19.2万平方千米,占甘肃省面积的42%,辖1区2市4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庆阳市

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庆阳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等民俗文化独树一帜。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辖1区7县: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合水县、正宁县、环县。

定西市

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岷山、陇川不仅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也传承着汉唐古风,使定西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就在狄道(今临洮)设置陇西郡,今各县区地域均在辖境,是甘肃中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辖1区6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陇南市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陇南历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千米,辖1区8县:武都区、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

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之誉,也是文成公主进藏时的途经之地。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因出土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总面积8169平方千米,辖1市7县: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境内有尕海——则岔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和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夏河拉卜楞寺、卓尼禅定寺和碌曲郎木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有红军长征经历的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等十多处革命历史遗迹;有香浪节、晒佛节、采花节、花儿会等几十种民俗节庆活动,被誉为“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辖1市7县: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迭部县、舟曲县、临潭县、卓尼县。

甘肃省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总面积45.59万平方千米(其中飞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省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有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陇东、中黄土高原

陇东、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历史上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区成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陇东、中黄土高原蕴含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千米,宽由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10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甘肃省最高点为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河西走廊以北地,东西长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

气候特征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甘肃省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

甘肃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中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2.98亿度,水力发电量居中国第4位。

2022年,甘肃省地表水资源量238.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956.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2%。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8.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8%。全年总用水量11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其中,生活用水量10.3亿立方米,增长6.2%,工业用水量6.3亿立方米,下降2.6%,农业用水量82.3亿立方米,下降0.3%,生态用水量11.3亿立方米,增长23.0%。人均用水量452.9立方米,增长2.4%。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甘肃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5209475.41公顷(7814.21万亩)

其中,水田4151.11公顷(6.23万亩),占0.08%;水浇地1455348.35公顷(2183.02万亩),占27.94%;旱地3749975.95公顷(5624.96万亩),占71.98%。定西市、庆阳市、白银市、陇南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48.20%。

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4932187.97公顷(7398.28万亩),占全省耕地的94.68%;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277287.44公顷(415.93万亩),占5.32%。

位于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含800毫米)地区的耕地79550.73公顷(119.32万亩),占全省耕地的1.53%;位于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含600毫米)地区的耕地1228831.96公顷(1843.25万亩),占23.59%;位于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含400毫米)地区的耕地2043031.96公顷(3064.55万亩),占39.22%;位于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含200毫米)地区的耕地1023935.76公顷(1535.90万亩),占19.65%;位于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的耕地834125.00公顷(1251.19万亩),占16.01%。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467661.00公顷(2201.49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8.17%;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570686.02公顷(856.03万亩),占10.9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256690.07公顷(1885.04万亩),占24.1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492076.11公顷(2238.11万亩),占28.6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22362.21公顷(633.54万亩),占8.11%。

(二)种植园用地428582.17公顷(642.87万亩)

其中,果园272405.50公顷(408.61万亩),占63.56%;茶园3620.89公顷(5.43万亩),占0.84%;其他园地152555.78公顷(228.83万亩),占35.60%。天水市、陇南市、平凉市园地面积较大,占全省园地的64.94%。

(三)林地7962794.65公顷(11944.19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4259563.11公顷(6389.34万亩),占53.49%;竹林地71.73公顷(0.11万亩),占0.001%;灌木林地2818364.79公顷(4227.55万亩),占35.40%;其他林地884795.02公顷(1327.19万亩),占11.11%。73.87%的林地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含400毫米)以上地区。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庆阳市、武威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60.55%。

(四)草地14307100.53公顷(21460.65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6566159.21公顷(9849.24万亩),占45.90%;人工牧草地24899.25公顷(37.35万亩),占0.17%;其他草地7716042.07公顷(11574.06万亩),占53.93%。草地主要分布在酒泉市、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占全省草地的63.90%。

(五)湿地1185581.96公顷(1778.37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1530.25公顷(2.29万亩),占0.13%;灌丛沼泽80164.07公顷(120.25万亩),占6.76%;沼泽草地738161.85公顷(1107.24万亩),占62.26%;内陆滩涂300127.39公顷(450.19万亩),占25.31%;沼泽地65598.40公顷(98.40万亩),占5.54%。湿地主要分布在酒泉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张掖市,占全省湿地的89.6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2601.88公顷(1278.90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74292.76公顷(111.44万亩),占8.71%;建制镇用地91046.62公顷(136.57万亩),占10.68%;村庄用地607290.60公顷(910.94万亩),占71.23%;采矿用地61449.11公顷(92.17万亩),占7.2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522.79公顷(27.78万亩),占2.17%。

(七)交通运输用地331203.06公顷(496.8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7209.62公顷(25.81万亩),占5.20%;轨道交通用地117.17公顷(0.17万亩),占0.04%;公路用地98580.30公顷(147.87万亩),占29.76%;农村道路212339.26公顷(318.51万亩),占64.11%;机场用地2578.34公顷(3.87万亩),占0.78%;港口码头用地11.53公顷(0.02万亩),占0.003%;管道运输用地366.84公顷(0.55万亩),占0.1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9401.97公顷(614.10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57588.62公顷(236.38万亩),占38.49%;湖泊水面16713.11公顷(25.07万亩),占4.08%;水库水面37095.01公顷(55.64万亩),占9.06%;坑塘水面11572.06公顷(17.36万亩),占2.83%;沟渠76632.92公顷(114.95万亩),占18.72%;水工建筑用地9207.31公顷(13.81万亩),占2.25%;冰川及永久积雪100592.94公顷(150.89万亩),占24.57%。酒泉市、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69.28%。

植物资源

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省林地面积1046.35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509.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33%;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8386.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5188.89万立方米。乔木林以阔叶林为主,面积183.25万公顷,蓄积13778.53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混交林最多;针叶林面积66.22万公顷,蓄积10220.70万立方米,其中云杉面积最大;针阔混交林面积14.42万公顷,蓄积1189.66万立方米。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

甘肃省草原面积2.6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41亿亩,居全国第六位,草原是省内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甘肃草原主要分布于甘南草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及北部沙漠沿线一带,主要草原类型有高寒灌丛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高寒草甸、低平地草甸、暖性草丛等14个类88个草地型。根据草原植被盖度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草原植被盖度为52.9%。

甘肃省共分布有维管植物213科1296属44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4000余种,裸子植物50余种,蕨类植物300余种。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等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野生植物有90余种。

动物资源

甘肃省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康县、成县、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中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9种(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80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75种(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1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6种、矿产地138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规模矿床124个、中型186个、小型1071个。在已查明的矿产中,甘肃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1种,居前5位的有33种,居前10位的有58种。有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阳山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

气候资源

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中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

甘肃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甘肃省人口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49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6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19%,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1.10万人,出生率为8.47‰;死亡人口21.20万人,死亡率为8.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

甘肃省经济

综述

2022年,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5.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0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5741.3亿元,增长4.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68元,比上年增长4.7%。2022年,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3278.7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9.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7.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社会领域投资增长7.1%。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9.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9.0%。

财税收支

2022年,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7.6亿元,按自然口径下降9.4%,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和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同口径增长4.9%。其中,税收收入582.7亿元,同口径增长4.9%;非税收入324.8亿元,同口径增长5.0%。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207.6亿元,同口径增长6.9%;企业所得税84.7亿元,增长5.8%;个人所得税23.6亿元,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3.5亿元,增长5.7%。其中,民生支出3338.8亿元。

人民生活

2022年,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3.1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72.4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5.2元,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09,比上年缩小0.08。

2022年,甘肃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89.4元,比上年增长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07.0元,下降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94.2元,增长2.6%。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7%,其中城镇为29.9%,农村为32%。

2022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5%。

第一产业

农业

2022年,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270.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3.9万公顷,增加2.8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07.4万公顷,增加2.3万公顷;马铃薯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5.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9.9万公顷,增加0.7万公顷。果园面积33.2万公顷,增加0.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0万公顷,增加0.7万公顷。

2022年,甘肃省粮食产量1265.0万吨,比上年增产2.7%。其中,夏粮产量342.3万吨,增产3.8%;秋粮产量922.7万吨,增产2.4%。

2022年,甘肃省蔬菜产量1736.6万吨,比上年增产4.9%。中药材产量137.5万吨,增产4.6%。园林水果产量575.4万吨,增产6.7%。

畜牧业

2022年,甘肃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41.5万吨,比上年增长5.6%。牛奶产量91.8万吨,增长37.8%。年末牛存栏531.8万头,增长3.7%;牛出栏247.8万头,增长0.4%。羊存栏2595.6万只,增长6.4%;羊出栏2278.0万只,增长8.2%。生猪存栏699.5万头,增长2.1%;生猪出栏895.7万头,增长6.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甘肃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297.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集体企业增长34.5%,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私营企业增长12.9%。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1.5%,省属企业增长13.3%,省以下地方企业增长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2.2%,重工业增长7.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9%,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发电装机容量6780.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312.6万千瓦,增长0.2%;水电装机容量971.8万千瓦,增长0.5%;风电装机容量2073.0万千瓦,增长20.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17.4万千瓦,增长2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74.1亿元,增长24.2%。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制造业298.6亿元,下降2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2.4亿元,增长2.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2元,比上年增加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甘肃省建筑业增加值657.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670个,比上年末增加296个。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甘肃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95.6亿元,比上年下降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5.6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5.0亿元,下降7.5%;金融业增加值925.1亿元,增长2.9%;房地产业增加值573.2亿元,下降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681.0亿元,增长6.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4%,利润总额增长6.3%。

国内贸易

2022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2.2亿元,比上年下降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16.2亿元,下降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06.0亿元,下降3.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515.9亿元,下降1.4%;餐饮收入额406.3亿元,下降13.5%。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1%,烟酒类下降1.5%,化妆品类下降18.9%,金银珠宝类下降2.3%,日用品类下降13.7%,中西药品类增长9.9%,汽车类下降1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5.9%。

对外经济

2022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127.3亿元,增长31.4%;进口456.9亿元,增长1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7.6%。其中,出口45.3亿元,增长70.4%;进口233亿元,增长17.6%。

招商引资

2022年,甘肃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9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24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4554万美元,增长1.5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57783万美元,增长31.68%。

房地产业

2022年,甘肃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1%。房屋施工面积12268.4万平方米,下降7.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953.6万平方米,下降4.1%。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2105.3万平方米,下降37.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660.8万平方米,下降35.0%。房屋竣工面积917.8万平方米,下降3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7.9万平方米,下降32.3%。商品房销售面积1470.4万平方米,下降3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88.2万平方米,下降34.5%。

邮电通信

2022年,甘肃省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9.5亿元,比上年下降0.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78.1万件;包裹业务28.3万件;快递业务量2.0亿件,增长6.1%;快递业务收入38.2亿元,增长3.2%。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6.5亿元,增长21.5%。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21.5万个,其中4G基站11.0万个,5G基站3.7万个。全省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084.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78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1636.4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894.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11.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用户109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7.5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06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3.9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47.8亿GB,比上年增长13.6%。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754.3万个,增长8.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43.9部/百人。

旅游业

2022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35亿人次,比上年下降51.2%;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665亿元,下降63.9%。旅游人均花费493元,比上年减少174元。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89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826.5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389.8亿元,增长6.2%,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81.0亿元,增长6.5%。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境内上市公司37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6家,H股上市公司1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保险业

2022年,甘肃省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0.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8.0亿元,下降9.5%。

甘肃省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铁路营业里程4860.3千米,增长3.9%;公路里程15.7万千米,增长0.4%,其中等级公路15.4万千米,增长0.7%。

运输

2022年,甘肃省货物运输总量72945.1万吨,比上年下降4.2%;货物运输周转量3680.6亿吨千米,增长27.5%。旅客运输总量8096.9万人次,下降48.2%;旅客运输周转量220.7亿人千米,下降37.9%。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740.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9.7%;货邮吞吐量5.8万吨,下降26.2%。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民用汽车保有量439.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78.9万辆,增长4.6%。民用轿车保有量197.1万辆,增长5.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77.0万辆,增长5.4%。

甘肃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851项,其中,基础理论618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188项,软科学45项。专利授权量22490件,下降13.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72件,增长9.72%。有效发明专利120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2件。共签订技术合同13241项,增长30.11%;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8.57亿元,增长20.73%。全省气象雷达观测站点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全省共有地震台站(点)1808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14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794个。

教育事业

2021年,甘肃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97万人,在学研究生5.47万人,毕业生1.2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7.98万人,在校生61.34万人,毕业生14.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39万人,在校生20.22万人,毕业生5.2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18万人,在校生51.52万人,毕业生17.11万人。初中招生30.53万人,在校生88.48万人,毕业生29.4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3.13万人,在校生202.50万人,毕业生30.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36万人,在校生2.20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0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6%,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2%,提高0.0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体育场地82581个,体育场地面积5180.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7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33枚,其中金牌15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267个。其中医院706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55个,中医医院120个,专科医院18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07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01个,卫生院1357个,村卫生室1626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95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9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0.7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3万人,注册护士9.4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90万张。其中,医院14.46万张,卫生院2.97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0076.70万人次,出院人数408.22万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32.0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万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7.3万人,其中,省外输转230.7万人,省内输转296.6万人。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7.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86.55万人,减少1.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5.2万人,减少31.9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7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2.76万人,增加6.68万人。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7.22万人,增加8.48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8.78万人,减少4.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56.9万人,增加6.2万人。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31.6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9.5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1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684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7个,社区服务中心561个,社区服务站4705个,社区专项服务机构和设施411个。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68个。其中,未登记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117个,全托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2个,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41个,互助型社区养老设施5900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98个。

从2023年1月1日起,甘肃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省内通办”。

环境保护

2022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34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7%。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4825.7万吨标准煤,增长4.1%。省内7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5.9%。202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0.2%,与上年持平。省内监测的1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1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二级。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5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省级地质公园24个。

安全生产

2022年,甘肃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02起,比上年下降12.37%;死亡487人,下降17.74%;受伤368人,下降23.65%;直接经济损失1.74亿元,下降0.7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3人,下降24.5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33人,下降12.7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111人,下降18.52%;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9.088人,下降9.18%。

甘肃省历史文化

综述

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文化甘肃疆域狭长,东西跨度大,文化类型在组成系列上丰富多样。

按照时代划分,史前时代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先秦时期有寺洼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西戎文化、周秦早期文化等。秦汉以来有三国文化、五凉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等;按照性质来分,则有彩陶文化、青铜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简牍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特有民族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旱作农业文化及以红色文化和以《读者》《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等;按照民族成分来讲,则有氐羌文化、大月氏文化、匈奴文化、鲜卑文化、吐蕃文化、党项文化、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类型极大地充实了华夏文明的内涵和组成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红色文化等。

地名由来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文物古迹

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52处,其中古遗址50处、古墓葬11处、古建筑53处、石窟寺和石刻2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处。庆阳市(23处)、酒泉市(21处)、张掖市(19处)、天水市(18处)、武威市(13处)和平凉市(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列市州前五位。武威市凉州区(10处)、张掖市甘州区(9处)、华池县(7处)、民乐县(6处)和瓜州县(6处)分列县区前五位。

非遗文化

截止2022年11月,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83项,世界文化遗产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四批)合计404项。

戏曲

甘肃省境内现有戏曲剧种13个,分别为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灯盏头剧、高山戏、半台戏、南木特藏戏、眉户、京剧、豫剧。其中: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眉户演出团体、从业人员相对较多,剧目创作较为丰富,为省内较为活跃且发展稳定的剧种。

据《中国戏曲志·甘肃卷》记载:甘肃传统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是甘肃戏剧形成、发展、完善的第一个高峰期。明代文献出现了关于西秦腔的记载,这种被称为甘肃调的秦腔成为中国秦腔艺术的早期分支。清代,甘肃秦腔广泛流布全省。清中后期,形成甘肃三路秦腔的流传格局。抗战时期,甘肃因作为大后方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和剧种、曲种。京剧、蒲剧、豫剧都是在本时期传入,并异常兴盛。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跻身于全国戏剧大省的先进行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常演不衰,多部戏剧精品在全国文艺评奖和展演中屡获殊荣,扩大了甘肃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方言

甘肃省主要分布有三种官话方言: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其中主要分布区如下图:

甘肃方言分布图

中原官话

陇中片

渭河流域片

包括六盘山以西的平凉市的静宁县和庄浪县,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东部),天水市的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白银市的会宁县,共计11县区。

洮河流域片

临洮县、渭源县(西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共计3个县。

秦陇片

陇东小片

包括六盘山以东的平凉市和庆阳市的13各县、区,白银市的靖远方言也可归入。

陇南小片

包括陇南市的康县、两当县(广金乡除外)、成县、徽县、礼县、西河县6个县。

陇西小片

包括定西市的陇西县、漳县,天水市的甘谷县、武山县,共计4个县。

洮岷小片

主要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定西市的岷县、陇南市宕昌县的一部分,共计3个县区,还有定西市渭源县的一部分。

白龙江流域片

主要包括陇南市的武都区、文县(除碧口镇在外)、宕昌县一部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4个县区。

河州片

包括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广和县、永靖县(不包括黄河以东的三个乡),共计5个县市。另外,青海省的同仁、循化、民和、乐都都属于本片。

兰银官话

金城片

兰州小片

包括兰州市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含永靖县的黄河以东的三个乡)、皋兰县(含景泰县南面与皋兰县接壤的一部分)、榆中县、武威市民勤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的黄河以东的三个乡、白银市的白银区和景泰县南面与皋兰县接壤的一部分。

永登小片

只有永登一点。

红古小片

只有红古区。

河西走廊片(河西片)

包括武威市的凉州区、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金昌市的金川区、永昌县,张掖市的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的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安西县,嘉峪关市所辖的三个乡,共计15个县市区。

西南官话

文县的碧口镇。

甘肃省风景名胜

截止2022年,甘肃省共有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截至2018年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2个,国家级沙漠公园10个(截至2018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际重要湿地4个,国家湿地公园12个,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甘肃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38个村,3个镇(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等级类别

名单

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黄河首曲、漳县珍稀水生动物、太子山、连城、兴隆山、民勤连古城、张掖黑河湿地、太统-崆峒山、甘肃祁连山、安西极旱荒漠、盐池湾、安南坝野骆驼、敦煌西湖、敦煌阳关、白水江、小陇山、甘肃莲花山、洮河、尕海-则岔、甘肃多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张掖、敦煌、天水

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敦煌雅丹、甘肃刘家峡恐龙、甘肃景泰黄河石林、甘肃平凉崆峒山 

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甘肃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甘肃美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国家级沙漠公园

敦煌阳关国家沙漠公园、高台骆驼驿国家沙漠公园、金昌国家沙漠公园、金塔拦河湾国家沙漠公园、临泽小泉子国家沙漠公园、民勤沙井子国家沙漠公园、玉门青山国家沙漠公园、民勤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凉州头墩营国家沙漠公园、阿克塞库木塔格国家沙漠公园。

国家水利风景区

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酒泉市金塔县鸳鸯池水库水利风景区、武威市凉州天梯山水利风景区、平凉市崆峒水库水利风景区、酒泉市赤金峡水利风景区、高台县大湖湾水利风景区、庄浪县竹林寺水库水利风景区、泾川县田家沟水利风景区、嘉峪关禹苑水利风景区、瓜州县瓜州苑水利风景区、临泽县双泉湖水利风景区、张掖市二坝湖水利风景区、张掖市大野口水库水利风景区、张掖市临泽县平川水库水利风景区、陇南市西河县晚霞湖水利风景区、山丹县李桥水库水利风景区、阿克塞县金山湖水利风景区、迭部县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临潭县冶力关水利风景区、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水利风景区、敦煌市党河风情线水利风景区、玛曲县黄河首曲水利风景区、康县阳坝水利风景区、卓尼县洮河水利风景区、两当云屏河水利风景区、崇信龙泽湖水利风景区、肃南隆畅河风情线水利风景区、庆阳市庆阳湖水利风景区、景电水利风景区(截止2022年1月20日)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崆峒山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第三批);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第九批)

国家森林公园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国家森林公园;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大峪国家森林公园;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

国际重要湿地

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甘肃张掖黑河国际重要湿地、甘肃盐池湾国际重要湿地、甘肃黄河首曲国际重要湿地、甘肃敦煌西湖国际重要湿地。

国家湿地公园(正式)

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甘肃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甘肃金川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甘肃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甘肃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甘肃酒泉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甘肃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甘肃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甘肃永昌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甘肃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甘肃景泰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酒泉市(肃州区)、临夏市、灵台县、庆城县(庆阳县)、夏河县、陇西县、会宁县、兰州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哈达铺镇、榆中县青城镇、永登县连城镇、古浪县大靖镇、秦安县陇城镇、临潭县新城镇、榆中县金崖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麦积区麦积镇胡家大庄村

5A级景区,甘肃省5A级旅游景区名录(7家):

嘉峪关文物景区(嘉峪关市)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平凉市)

七彩丹霞景区(张掖市)

麦积山景区(天水市)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敦煌市)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甘肃省临夏州)

官鹅沟景区(陇南市)

其他A级景区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等级

所在市州

景区名称

4A级旅游景区

兰州市

兰州兴隆山景区、兰州青城古镇景区、兰州水车博览园景区、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兰州市皋兰县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景区、兰州市永登县兰州吐鲁沟公园景区、兰州市七里河区石佛沟景区

兰州新区

兰州西部恐龙水乐园景区

嘉峪关市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方特欢乐世界景区、紫轩葡萄酒庄园景区、鸿翔孔雀苑景区

金昌市

紫金花城景区、金水湖景区、骊靬古城景区

白银市

景泰黄河石林大景区、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景区、白银区水川黄河湿地景区、白银区大坪凤园花海旅游景区、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景区范围拓展(会宁长征景园)、白银市靖远县水岸三合旅游景区

天水市

武山水帘洞景区、甘谷大像山景区、张家川县回乡风情园、秦州区伏羲庙景区、秦州区南郭寺景区、秦州区玉泉观景区、秦安县凤山景区、青鹃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武威市

武威市雷台景区、武威文庙景区、武威市凉州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景区、天梯山石窟景区、武威市沙漠公园景区、凉州白塔寺景区、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民勤苏武沙漠大景区、武威市民勤县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

张掖市

张掖大佛寺景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高台大湖湾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月牙湖公园、山丹大佛寺旅游景区、焉支山国家森林公园、肃南裕固族民俗度假区、马蹄寺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祁丰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冰沟丹霞景区、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平山湖大峡谷、临泽县流沙河景区、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景区、芦水湾生态旅游景区、张掖市甘州区甘泉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张掖市屋兰古镇旅游景区、张掖市临泽县丹霞口文旅小镇景区、张掖市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景区、张掖市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

平凉市

崇信县龙泉寺景区、泾川县大云寺•王母宫景区、庄浪县云崖寺景区、灵台县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田家沟景区、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景区

酒泉市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景区、敦煌阳关旅游景区、西汉酒泉胜迹、玉门赤金峡旅游景区、瓜州锁阳城景区、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玉泽湖生态旅游景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区、酒泉天宝景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肃北雪域紫亭文化生态景区、酒泉六分湿地景区、酒泉生态文化博览园景区、酒泉市阿克塞县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景区

庆阳市

庆阳市庆城县周祖陵景区、庆阳市华池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庆阳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庆阳市西峰区龙栖谷旅游景区、庆阳市环县环州故城景区

定西市

定西市通渭县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景区、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村、定西市渭源县渭河源景区、定西市渭源县首阳山景区、贵清山/遮阳山国家旅游景区、陇西县李家龙宫景区、定西市临洮县岳麓山景区、定西市岷县狼渡滩草原景区、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定西市临洮县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

陇南市

武都区万象洞旅游景区、成县西峡颂旅游景区、康县阳坝旅游景区、宕昌官鹅沟旅游景区、西和县晚霞湖旅游景区、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两当县云屏三峡旅游景区、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康县花桥村旅游景区、文县天池旅游景区、文县白马河民俗风情旅游景区、宕昌县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徽县金徽矿业旅游景区、康县王坝生态民俗旅游区、康县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区、礼县秦文化博物馆旅游景区、陇南市徽县花映三泉生态旅游景区、陇南成县陈院生态园景区

临夏州

临夏八坊十三巷景区、和政松鸣岩景区、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积石山大墩峡景区、和政县法台山景区、和政县桦林万兽谷景区、康乐县胭脂湖景区、临夏州康乐县草长沟景区、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国际滑翔营地景区

甘南州

夏河县拉卜楞寺景区、临潭县冶力关景区、卓尼县大峪沟景区、合作市当周草原景区、碌曲县则岔石林景区、舟曲县拉尕山景区、碌曲县郎木寺景区、碌曲县尕秀藏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迭部县扎尕那景区、迭部县腊子口景区、迭部县俄界会议遗址景区、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景区

3A级旅游景区

兰州市

兰州石源景区、玉泉山庄景区、龙泉山庄、兰州金城公园、皋兰石洞寺景区、安宁银滩港景区、兰州植物园景区、甘肃天庆博物馆旅游景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山三台阁旅游风景区、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工业遗存旅游景区、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公园、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徐家山森林公园景区、永登猪驮山景区、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越国开心农场旅游景区、榆中县老家•浪街景区、榆中县云上清谷景区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景区

嘉峪关市

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讨赖河生态文化景区

金昌市

金川公园、北武当山景区

白银市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公园景区、甘肃农垦条山农场旅游区、靖远法泉寺景区、靖远县水岸三合旅游景区、白银区水川花村•顾家善景区、平川区陶都花苑景区、平川区陶瓷小镇景区、景泰县柏林山庄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景泰县大水䃎“石头部落”景区、会宁县状元红新农庄旅游景区(2022年4月认定)

天水市

佳•水岸小镇旅游度假区、齐寿山文化旅游风景区、秦州区炳灵寺、大地湾遗址景区、武山县木梯寺景区、武山县卧牛山森林公园、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麦积区崇福寺景区、甘谷县姜维墓景区、甘谷县古坡草原景区、清水县温泉休闲养生旅游景区、清水县三皇谷景区、清水县花石崖景区、张家川宣化冈拱北景区

武威市

天乙生态园景区、塔儿湾景区、鸠摩罗什寺景区、武威温泉度假村景区、头道槽大漠景区、普康田园综合体景区、武威市民勤县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武威市民勤县朗福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民勤石羊河大景区、金水源丝路驿站、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

张掖市

二坝湖景区、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旧址旅游景区、香古寺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祁连葡萄庄园、圣天寺旅游景区、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公航旅•张掖国际露营基地、临泽县红桥庄园景区、临泽县德源农庄景区、高台县博物馆、民乐县金阳光生态农业观光园、方舟温泉水世界、高台县科技馆、赐儿山民俗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青龙山旅游景区、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景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巴尔斯生态旅游景区、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张掖海升智慧农业旅游景区

平凉市

华亭莲花台景区、米家沟生态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莲花湖人文生态景区、静宁成纪文化城景区、华亭双凤山公园、庄浪紫荆山公园、泾川县锦绣凤凰旅游景区、泾川县白家民俗文化景区、泾川县汭丰镇郑家沟景区、泾川县完颜民俗文化景区、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泾川县王村知青记忆园、崇信县华夏古槐王景区、灵台县干槐树旅游示范村、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庄浪县朝那湫景区

酒泉市

敦煌古城、金塔县鸳鸯湖景区、酒泉常青苑景区、阿克塞哈萨克民族风情园、敦煌三危山景区、阿克塞金山湖景区、瓜州县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景区、敦煌(沙洲)夜市景区、敦煌市党河生态公园、敦煌市雷音寺景区、肃北县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敦煌农场同舟岛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区、敦煌市光电博览园、敦煌市月牙泉小镇、酒泉大法幢寺、酒泉民俗博物馆、玉门市黄闸湾镇泽湖村果巷花苑景区、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故里景区、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阿克塞县多坝沟胡杨峡景区、玉门市天境昌马旅游景区、玉门“红田园”旅游景区

庆阳市

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环县东老爷山景区、宁县古豳文化旅游区、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宁县印象义渠莲花池景区、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庆阳黑老锅景区、潜夫山景区、镇原县北石窟驿景区

定西市

定西市通渭县温泉度假区、定西市陇西县仁寿山森林公园景区、定西市临洮县甘肃洮河石文化博览园景区、定西市临洮县平长人家景区、定西市临洮县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临洮县爱上山﹒后地湾景区、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景区、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景区

陇南市

宕昌县牛头寺旅游景区、礼县祁山武侯祠旅游景区、文县碧口古镇旅游景区、武都区朝阳洞旅游景区、成县陈院生态园旅游景区、康县凤凰谷旅游景区、徽县花映三泉生态旅游景区、徽县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成县杜公祠旅游景区、成县锦绣云轩生态休闲康养旅游景区、礼县西汉水风情线景区、两当县乔河旅游景区、徽县泰湖风情园旅游景区、宕昌县山湾梦谷古羌民俗旅游景区、康县珍爱茶山旅游景区

临夏州

临夏市枹罕山庄、临夏市东郊公园、临夏市东公馆、甘肃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临夏县关滩沟景区、临夏州博物馆、临夏市八坊牛乐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滑翔伞、临夏县龙首山景区、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康乐县白桦林景区、康乐县竹子沟景区、盛世旅游度假村、唐汪杏花村景区

甘南州

合作安多米拉日巴佛阁景区、夏河县熊猫沟景区、夏河县土门关景区、夏河县达尔宗湖景区、迭部县茨日那毛主席旧居景区、迭部县白云景区、合作市华羚牦牛乳产业园工业旅游观光景区、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园景区、舟曲县巴寨沟景区、舟曲县各皂坝景区、舟曲县土桥子景区、玛曲县外香寺景区

国家2A级旅游景区

兰州市

榆中万和丽景景区、兰州水车园景区、兰州市安宁区安宁滑雪场、兰州市皋兰县生态农业观光园景区、青龙山公园景区、兰州星河种植园景区

金昌市

花田小镇景区、宁远堡镇野狐湾景区、金川区双湾镇文昌园景区

天水市

秦州区李广墓景区服务中心、秦州区诸葛军垒、秦安县文庙景区、秦安县上关明清街、秦安县可泉寺景区、麦积区卦台山景区、麦积区龙园景区、麦积区凤凰山景区、麦积区马跑泉公园景区、麦积区导流山景区、甘谷县新兴镇蔡家寺景区、甘谷县尖山寺景区、甘谷县海潭寺景区、甘谷县天门山景区、清水县赵充国陵园、清水县小华山景区、张家川县卧龙山老庵寺景区、张家川县街亭遗址森林公园、张家川县云凤山景区

武威市

磨嘴子神泉山庄景区、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景区

张掖市

双泉湖景区、山丹县博物馆

平凉市

庄浪县陈家洞景区、庄浪县赵墩梯田生态景区

酒泉市

花城湖生态旅游景区

庆阳市

华池双塔森林公园、西峰东湖公园、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

定西市

定西市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景区、渭源县灞陵桥公园景区、定西市渭源县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定西市临洮县佛归寺生态旅游园景区、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西湖公园景区、定西市临洮县三易花卉园景区、定西市渭源县南谷新村景区、定西市漳县泰山公园景区、定西市漳县石崖寺景区、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定西市安定西岩山公园景区、定西市安定区玉湖公园景区

陇南市

武都区水濂洞旅游景区、武都区五凤山旅游景区、两当县陈沟旅游景区、康县庄科村旅游景区、两当火神庙旅游景区

临夏州

积石民俗村风景区、临夏人民红园、和政县罗家集乡三岔沟自然风景区

甘南州

夏河县桑科草原景区、夏河县京东拉卜楞甘南馆景区、夏河县拉卜楞摩尼宝旅游文化产业园、临潭县古战术布景区、临潭县新城景区、卓尼县阿子塘宝塔景区、舟曲县翠峰山景区、舟曲县亚哈景区、玛曲县天下黄河第一弯景区、玛曲县欧拉克琼湖景区、玛曲县河曲马场景区

国家A级旅游景区

酒泉市

敦煌白马塔景区

甘肃省地方特产

截至2022年11月,甘肃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共67个。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名称

属地

公告号

名称

属地

公告号

礼县大黄

陇南市

2004年第192号

两当狼牙蜜

陇南市

2008年第140号

文县纹党

陇南市

2008年第80号

武都油橄榄

陇南市

2005年第176号

武都花椒

陇南市

2012年第51号

红川酒

陇南市

2013年第137号

文县绿茶

陇南市

2013年第128号

西和半夏

陇南市

2007年第221号

礼县苹果

陇南市

2010年第159号

康县黑木耳

陇南市

2008年第147号

金徽酒

陇南市

2011年第178号

龙神茶

陇南市

2006年第197号

徽县银杏

陇南市

2013年第184号

成县核桃

陇南市

2014年第109号

礼县大黄

陇南市

2003年第108号

定西贞芪扶正药品

定西市

2004年第152号

定西马铃薯

定西市

2017年第117号

陇西黄芪

定西市

2003年第100号

临洮大丽花

定西市

2004年第192号

陇西腊肉

定西市

2004年第3号

渭源马铃薯种薯

定西市

2003年第108号

渭源白条党参

定西市

2003年第108号

岷县当归

定西市

2002年第133号

陇西白条党参

定西市

2003年第100号

通渭苦荞麦

定西市

2017年第98号

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

定西市

2004年第152号

环县荞麦

庆阳市

2010年第110号

庆阳黄花菜

庆阳市

2006年第189号

庆阳香包

庆阳市

2014年第39号

环县皮影

庆阳市

2014年第13号

庆阳苹果

庆阳市

2014年第39号

庆阳刺绣

庆阳市

2016年第128号

靖远枸杞

白银市

2012年第222号

靖远黑瓜籽

白银市

2015年第96号

靖远羊羔肉

白银市

2016年第9号

小口大枣

白银市

2010年第53号

会宁胡麻油

白银市

2017年第117号

靖远文冠果油

白银市

2017年第117号

民勤蜜瓜

武威市

2010年第110号

民勤羊肉

武威市

2014年第109号

民勤甘草

武威市

2010年第110号

河西走廊葡萄酒

武威市

2012年第111号

民勤红枣

武威市

2016年第112号

民勤枸杞

武威市

2016年第112号

瓜州蜜瓜

酒泉市

2011年第103号

酒泉洋葱

酒泉市

2011年第70号

玉门酒花

酒泉市

2010年第14号

敦煌葡萄

酒泉市

2012年第222号

敦煌李广杏

酒泉市

2016年第128号

酒泉夜光杯

酒泉市

2016年第128号

甘谷辣椒

天水市

2011年第103号

秦安蜜桃

天水市

2008年第77号

秦安苹果

天水市

2018年第33号

秦安花椒

天水市

2009年第41号

花牛苹果

天水市

2007年第168号

民乐紫皮大蒜

张掖市

2009年第66号

甘加藏羊

甘南藏族自治州

2015年第24号

甘南牦牛奶粉

甘南藏族自治州

2017年第98号

迭部蕨麻猪肉

甘南藏族自治州

2017年第98号

迭部羊肚菌

甘南藏族自治州

2017年第98号

临泽小枣

张掖市

2008年第64号

平凉金果

平凉市

2006年第208号

静宁苹果

平凉市

2006年第125号

兰州百合

兰州市

2004年第137号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临夏回族自治州

2012年第222号




甘肃省特色饮食

兰州牛肉面

俗称“牛肉面”,是兰州著名的风味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三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辣椒油、蒜苗、香菜。

百花全鸡

用发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只肥母鸡,取下鸡脯、鸡里脊,加脂肉剁成细泥,加水、蛋清、精盐,搅成鸡茸。剩下部分加葱、姜、精盐上笼蒸烂取出,留头、爪、翅膀,将其余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铺在鱼盘中。另将菠菜、发菜、蒸熟的蛋黄分别制成细末。这时,将鸡茸抹在盘内铺的鸡片上做成菱形块(也可做成其它图案)将菠菜、发菜、蛋黄这四种碎末整齐地撒在鸡茸上。将鸡头用刀劈开摆在鱼盘前端,鸡爪去尖按鸡形摆在鱼盘的另一端,翅膀摆在两边。上笼蒸十分钟,勾流水芡即成。这道菜操作精细,图案新颖,香嫩可口,清淡不腻。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

酿皮子

定西、武威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精心酿制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糊锅

酒泉的特色小吃。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甘肃省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姓名

事迹

姓名

事迹

伏羲

人文始祖

不窋

古代周族部落首领

女娲

上古之神

鞠陶

不窋之子

轩辕黄帝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嫘祖

嫘祖始蚕

歧伯

华夏民族人文始祖

公刘

古代周部落首领

秦襄公

大秦开国之君

秦非子

秦的开国君主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皇帝

段会宗

西汉著名外交家

李广

西汉名将

李陵

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赵充国

西汉屯田安邦名将

甘延寿

西汉将领、出身名门、义成侯

公孙贺

平定七国之乱、官拜丞相

马援

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

公孙敖

从大长公主手中救卫青

王符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著《潜夫论》36篇

李雄

成汉开国皇帝

李特

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奠基人

隗嚣

西汉末年将领

李敢

西汉名将、被霍去病暗箭射杀

马腾

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

李陵

西汉名将

张绣

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

赵壹

东汉著名辞斌家

董卓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

皇甫谧

魏晋著名学者,医学家

马超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贾诩

三国时期魏国谋士

姜维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

庞德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韩遂

三国名将

索靖

晋代著名书法家

貂蝉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傅玄

魏晋时期著名学者

阴铿

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

张芝

东汉大书法家

盖勋

东汉著名清官

吕光

后凉的建立者

姚苌

后秦武昭帝

宋繇

西凉、北凉大臣名儒

姚兴

后秦文桓帝

李暠

西凉开国皇帝

苻洪

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刘雄

北周大将军、柱国、赵郡公

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李穆

北周名将、屡建奇功,隋朝位列三公

李世民

唐朝君主

李渊

政治家和战略家

李翱

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梁肃

唐文学家

李思训

唐代大将军、山水画家

李益

唐代诗人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梁肃

唐文学家

李翱

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王仁裕

五代文学家

郭虾蟆

金朝名将

范振绪

近代甘肃文化界代表人物之一

李梦阳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赵邦清

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米万钟

明代著名书画家

刘尔炘

近代著名学者

金銮

明代散曲家

安维峻

清代著名的谏官、“陇上铁汉”

张澍

清代著名学者

封芝琴

刘巧儿的原型

蒋云台

国民党陆军中将

李世军

曾任国民政府南京(首都)市长

杜堃

国民党陆军中将

牛鉴

清道光朝两江总督

当代名人

姓名

事迹

姓名

事迹

任继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

秦大河

首个横穿南极的中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朵英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95式枪族之父

杨子恒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第一位华人

葛宝丰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骨科奠基人之一

卢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有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施雅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冰川学家

贾承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德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学忠

四川省省委书记

王进喜

大庆油田“铁人”

陈宝生

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李希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李栓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

胡亚权

《读者》杂志的创办人

蔡武

前文化部部长

李建华

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王石

万科集团创始人、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咸辉(女,回族)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田学斌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苟仲文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慈国巍

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

赵季平

著名电影作曲家

马萧萧

中国十佳军旅诗人

刘希模

天鸿集团总裁

王晓银

著名画家

闫希军

天津天士力集团总裁

张维

著名书法家

李阳

疯狂英语创始人

雷达

著名作家

马三立

相声大师

魏晨

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

朱军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水均益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裴新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李修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丽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莉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耿萨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马斌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腾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和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黄轩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张芷溪

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潘石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承远

财经作家

甘肃省荣誉称号

2017年,中国甘肃被《孤独星球》评为亚洲最佳旅游地第一名。

2020年8月,甘肃省入选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2020年12月25日,甘肃省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