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螯虾热度:417

词语螯虾拆分为汉字:

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螯字字源来历,螯字演变

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

虾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虾字字源来历,虾字演变

1. 虾 [xiā]2. 虾 [hā]虾 [xiā]节肢动物,身上有壳,腹部有很多环节。生活在水里,种类很多:~皮。~米。~子(虾卵)。~兵蟹将(神兵中龙王的兵将,喻不中用的兵将)虾 [hā] [~蟆]也作“蛤蟆”。……

 

查询词语:螯虾

汉语拼音:áo xiā

词语螯虾基本解释

螯虾Cambarus,十足目螯虾下目中淡水种类的通称。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头部有5 对附肢:前 2对为发达的触角。胸部有8对附肢: 前3对为腭足, 与头部的后3对附肢形成口器; 后5对为步足, 具爬行和捕食功能, 前3对步足呈钳状, 以第1对特别发达,用来御敌,后2对步足呈爪状。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足,不发达;最后 1 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发达的尾扇。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分布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

词语螯虾在线造句

  1.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景观差异对克氏原螯虾扩散过程中种群遗传格局的影响。

  2. 在美国东南部发现的Barbicambarussimmonsi,其体型几乎有当地普通螯虾的两倍大。

  3. 本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头酶解产品的成分、卫生指标以及相关等理化性质。

  4. 结果表明,采用红螯螯虾壳制备壳聚糖是可行的。

  5. 据悉,这种学名为“Barbicambarussimmonsi”的螯虾身长约合12.7厘米,几乎是当地普通螯虾的两倍。

  6. 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些螯虾新种,它们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更加多肉。

  7. 又小又浅的池塘里挤满了克氏螯虾,并被用于商业化的养殖。

  8. 在田纳西州的沙洲溪(ShoalCreek),下一只被烧熟的螯虾很有可能是个大家伙。

  9. 对于这种被大家称为螯虾的淡水龙虾,它们身体的颜色仍然是个谜。

  10. 研究人员们发现的第一只螯虾是雄性,第二只则是雌性。

  11. 这种螯虾基因上最邻近的物种几乎可以长到龙虾的大小。

  12. 产于北美洲西部普通的大螯虾

  13. 我国以及许多欧美国家的淡水螯虾市场需求量较大,生产淡水螯虾利润较高。

  14. 同时,切除眼柄,也能促进克氏原螯虾提早产卵。

  15. 淡水螯虾看起来像小型的龙虾,生活在溪流、河流或是静水水域当中。

  16. 我知道,在我们分享一盘螯虾,把手指伸到蛋黄酱中的时候,他的感觉和我一模一样。

  17. 各处理组螯虾的单周期特殊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

  18. 一种新的螯虾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19. 淡水虾调味品是一种以虾子(秀丽白虾、日本沼虾和克氏原螯虾)为原料,经酶处理制成虾汁和汤料干粉。

  20. 螯虾尾神经节光敏神经元反应的适应特性及信号通路检测

  21. 美国东南部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蚌类,蜗牛,螯虾和龟类的聚居地;

  22. 影响酶法回收螯虾加工下脚料中虾青素及蛋白质的因素研究

  23.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射阳株的分离及其在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24.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25. 红螯光壳螯虾胚胎及仔虾发育过程中卵黄磷蛋白的ELISA检测

  26.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的活性变化

  27. 出口克氏螯虾制品生产工艺

  28. 红螯螯虾光感受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29. 光照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卵质的影响

  30. 克氏原螯虾口服疫苗免疫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

  31.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32. 眼柄切除对克氏原螯虾蜕皮·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

  33. 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克氏原螯虾的病理学试验

  34. 晚宴套餐包括:海螯虾,烤辣椒,脆火腿及意式红豆;

  35. 淮南地区克氏原螯虾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36. 出口冻熟淡水螯虾制品检验规程

  37. 速冻熟制螯虾仁工艺研究

  38. 克氏原螯虾种群生长模型及生态参数的研究

  39. WSSV口服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在螯虾中的应用

  40. 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41. 世界淡水螯虾的分布与产业发展

词语螯虾百科解释:

螯虾概述

螯虾,是十足目螯虾次目中淡水种类的通称。螯虾科分二属。其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头胸部由头部与胸部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鳌虾的腹部短,背腹扁,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螯虾原产北美,后从日本移入中国江苏省。在自然环境下,螯虾喜欢栖息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澈的水域中。螯虾多隐蔽在溪、湖的石块下,喜欢在夜间活动。主要捕食螺类、昆虫幼虫、蠕虫、蝌蚪等,有些种类的螯虾也吃植物。螯虾的繁殖季节一般多在每年的4月中旬,十几天之后雌虾便会大批抱卵孵化。螯虾寿命最短的只有1年,长的可达20年。

鳌虾过去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庄稼的敌害,基本无人捕食。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的食用价值,特别是在美国、瑞典等国,鳌虾产品被当作有名的风味水产品,销量很大,具有开发潜力。作为出口产品的鳌虾,主要有块冻熟制鳌虾仁和单冻熟制鳌虾仁以及整只冻煮熟龙虾。其除食用外,也可作为其他肉食性动物的饲料或配合饲料的动物蛋白资源,因而具有一定的饲养价值。

动物学史

  1. 总述

    螯虾,是十足目螯虾次目中淡水种类的通称。螯虾虾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多数产于北美洲。几乎全部生活在淡水中,仅少数在咸淡水或咸水中。其中海螯虾科(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

  2. 引进史

    螯虾原产北美,后从日本移入中国江苏省。

    华北、华东于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原产于北美的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近年来分布范围显著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澳螯虾。

螯虾形态特征

  1. 外形

    其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头胸部由头部与胸部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

    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

    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

    鳌虾的腹部短,背腹扁,其后还有尾节。

    腹肢较细小,双枝型,不具内附肢。雄性第 1和第2对腹肢变形为交接器,各种构造不同。雄性第1对腹肢为单枝型,有的种类无第1腹肢。尾肢宽大,外肢常有一横缝,分为2节。

    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2. 特征

    生活史无变态,直接发育,初孵化的幼体与成体无显著差异。

    性成熟的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虾在螯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使有,颜色也偏淡。成虾个体较大,雌虾体长(眼至尾扇距离)可达16.5cm,体重50-70g;雄虾体长10cm左右,体重约50g。

    螯虾最小的如美国东南部的Cambarellus diminutus,长2.5厘米,最大的是塔斯马尼亚的Astacopsis gouldi,长40厘米(16吋),重约3.5公斤(8磅)。

螯虾栖息环境

  1. 自然条件

    在自然条件下,螯虾喜栖息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在河流、池塘中,螯虾喜栖息在河床或池塘底部的石块空隙间、岸边浅水草丛中或树根下面。

  2. 人工养殖

    根据螯虾的栖息习性,人工繁殖和养殖螯虾,每天应将池水排出一部分,同时注入新水,使之形成微流,以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池水深应在30—50厘米为宜。为满足螯虾栖息、繁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池塘应铺敷一层4—5厘米的卵石、碎砖瓦片等,并在池四周敷设少量的树枝。

螯虾生活习性

  1. 习性

    螯虾多隐蔽在溪、湖的石块下,喜欢在夜间活动。螯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呈“睡觉”状。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于洞穴中,具有昼夜垂直运动现象。克氏螯虾对水体要求较宽,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且有很强的耐污能力,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存。

  2. 食性

    主要捕食螺类、昆虫幼虫、蠕虫、蝌蚪等,有些种类的螯虾也吃植物。

螯虾分布范围

  1. 鳌虾科

    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3属13种;

  2. 美鳌虾科

    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10属260多种。

  3. 拟螯虾科

    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曼群岛、南美南部、新几内亚和马达加斯加)等,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

螯虾繁殖方式

  1. 产卵

    螯虾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中旬,十几天之后雌虾便会大批抱卵孵化,怀卵量为70—350粒/尾,平均100粒/尾。亲虾放养50天左右,就有稚虾孵出,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的生长发育阶段。

  2. 人工养殖

    1. 池塘养殖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面积以3亩~5亩为宜,水深0.8米~1.2米。池底25%~30%左右面积种植水草,供其避敌栖息,前期水草未长出时,可用陆生植物扎成草把放在鱼塘埂1.5米处,每隔3米~5米放一把,每亩放20把~30把。

    2. 培肥水质

      移植水草,在虾苗放养前后,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植水花生、茭白、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葫芦和水花生需要用木桩和尼龙绳系住固定,以防止风吹集中在一起。池塘中还可以移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池埂可以种植黄豆、空心菜等。移植的水草用10mg/kg漂白粉溶液洗净后入塘,春、秋季节水草面积占总水面的20%~30%,夏季可占30%~40%。也可以在池底设置一些竹筒、网片、树根等,为虾苗生长提供栖息、隐蔽的场所。

    3. 清塘施肥

      4月中旬左右纳水0.2米~0.3米,每亩用漂白粉8公斤~10公斤与生石灰70公斤~80公斤混合稀释后全池泼洒,以杀死敌害生物。5月中旬施肥繁殖饲料生物,提高早期螯虾放养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 放养

      虾苗放养量视混养鱼的放养量及规格大小而灵活掌握。培育1龄鱼种的池塘,每亩放养虾苗10000尾~15000尾,放养时注意水温差。

    5. 繁殖用虾

      繁殖用螯虾应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体长7厘米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其中雌虾约占60%,雄虾约占30%,雌雄比大致为2:1,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尾。

    6. 日常管理

      虾苗放养一周后要追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供虾苗摄食,6月~8月是螯虾体长增长期,投喂饲料要充足;9月中旬以后是螯虾体重增长期,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养殖前期,每月加注适量的新水一次,如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病害,一般以浸泡法和拌饵法使用中草药防病,尽可能少用化学药物,以免毒杀螯虾。10月上旬当气温降到18℃可开始捕 捞。除池塘养殖外,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水体情况进行稻田养殖、水槽水道养殖。

  3. 寿命

    螯虾寿命最短的只有1年,长的可达20年。

螯虾主要价值

  1. 食用价值

    鳌虾过去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庄稼的敌害,基本无人捕食。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的食用价值,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人工养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美国、瑞典等国,鳌虾产品被当作有名的风味水产品,销量很大,具有开发潜力。作为出口产品的鳌虾,主要有块冻熟制鳌虾仁和单冻熟制鳌虾仁以及整只冻煮熟龙虾。

    清炒奶油虾仁

    主料:(4克用量)活螯虾24只、稠厚鲜奶油100克、灰色分葱2根、白兰地酒2汤匙、干白葡萄酒0.5升、番茄酱3汤匙、香料1束、月桂叶1片、百里香1株、欧芹6根、龙蒿末2汤匙、蛋黄2只、辣椒粉少许、黄油25克、精盐和胡椒粉各适量。

    加工:螯虾去头,去屎线;洗净,沥干。分葱去皮,剁成细末;香料扎成1束。

    做法:28厘米平底不粘锅里放入黄油,加热融化后,倒入螯虾,盖上锅盖煮5分钟;然后,加入分葱末,适量精盐和胡椒粉,用文火煸炒2分钟;倒入白兰地酒,擦火点燃,待火苗熄灭后,加入葡萄酒、番茄酱和香料,煸炒2分钟;接着,用漏勺捞出螯虾,保温待用。

    锅内汤汁用旺火煮5分钟左右,收成浓汁;加入一半奶油,再煮2分钟,然后取出香料。

    用餐叉一边抽打蛋黄,一边加入剩下的另一半的奶油;将打匀的蛋奶糊倒入锅内,撤火;用扁铲搅拌成稠厚的沙司;倒入螯虾,搅拌30秒钟。

    出锅装盘,撒上龙蒿末和辣椒粉,立即上桌。

  2. 营养价值(螯虾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螯虾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3 千卡
    蛋白质14.8 g
    脂肪3.8 g
    饱和脂肪酸0.8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7 g
    单不饱和脂肪酸1 g
    225 mg
    2 mg
    228 mg
    550 mg
    85 mg
    3.25 mg
    6.4 mg
    1.07 mg
    1.45 mg
    7.9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2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18 mg
    烟酸(烟酰胺)2.7 mg
    维生素E4.31 mg
  3. 饲养价值

    其除食用外,也可作为其他肉食性动物的饲料或配合饲料的动物蛋白资源,因而具有一定的饲养价值。

有关螯虾

养殖螯虾除可供食用外,还可开发为观赏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