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佩特拉热度:160

词语佩特拉拆分为汉字:

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佩字字源来历,佩字演变

挂,带:~带。~戴。~剑。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玉~。心悦诚服:~服。钦~。敬~。可~。……

特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特字字源来历,特字演变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产。~权。~性。~征。~需。~技。~务。~区。~价。~例。~效。单,单一:~为(wèi )。~设。~地。~惠。~辑。~使。~赦。~约。只,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三岁的兽,……

拉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拉字字源来历,拉字演变

1. 拉 [lā]2. 拉 [lá]拉 [lā]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用车载运:~货。使延长:~延。~伸。排泄粪便:~屎。联络:~拢。~帮结伙。摧折:摧枯~朽。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

 

查询词语:佩特拉

汉语拼音:pèi tè lā

词语佩特拉基本解释

佩特拉(Petra)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词语佩特拉在线造句

  1. 至克里欧佩特拉时期,对伊西斯神的崇拜已经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传播了数百年。

  2. 克里欧佩特拉的统治会不会过于短暂,以至于未曾建造一个秘密陵墓?

  3. 对当代的研究者来说,遗漏一些重要的关于克里欧佩特拉墓葬的线索也是有可能的。

  4. 面对峡谷的红石上雕满了古佩特拉人的坟墓,它们都是从岩石中挖掘而来的。

  5. 她专注于研究权威性的文字材料,尤其是普鲁塔克关于克里欧佩特拉与安东尼结成联盟的记载。

  6. 如果卡萨诺瓦突然变成罗密欧,和朱丽叶共进晚餐,谁会成为克利欧佩特拉,你觉得先上什么?

  7. 一个是神父的女神伊希斯;另一个是狮身人面像的脸,据说代表克利欧佩特拉的父亲,国王托勒密十二。

  8. 哈瓦斯说:“在我们开始挖掘之前,我认为克里欧佩特拉会被安葬在亚历山大利亚对面的陵墓群中。”

  9. 地点,维里斯的电影是在全国各地,在约旦首都安曼,亚喀巴,死海,谷酒,和佩特拉

  10. 克里欧佩特拉出生于埃及,但是她却是曾统治埃及近300年的古希腊国王和王后的后裔。

  11. 紧随其后建成的一幢楼形似帆船,佩特拉达国际集团(Petrodar)的总部将拔地而起。

  12. 屋大维埋葬了克里欧佩特拉,对于她来说,将陵墓在屋大维眼前藏起来是不可能的。

  13. 当时她24岁,一次她走进父亲的书房寻找一本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欧佩特拉》。

  14. 佩特拉在罗马帝国时代盛极一时,但由于阿拉伯的贸易中心的转移到别处而迅速衰落。

  15. 佩特拉通常被认为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

  16. 42岁的教师佩特拉和她的丈夫大卫决定以一种更加精神的方式进行性爱。

  17. 佩特拉在罗马统治下迅速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于海上的贸易路线有所改变。

  18. 佩特拉,密特拉教的神圣岩石,变成了彼得,基督教会的创立者。

  19. 图为展出在埃及开罗博物馆的克丽奥佩特拉石灰岩雕像。

  20. 在西莫诺佩特拉(修道院),修道士们把来自一个藏尸所的骨骸整齐地堆放好。

  21. 佩特拉内姆科娃出生,成长在卡维纳在捷克共和国,给这里的昵称“捷克小鸡”。

  22. 阿身着传统服饰的男子走在一条在Petra砂岩峡谷10月12日,2008年在约旦佩特拉

  23. 约旦王室在评选背后参与到了投选佩特拉古城的活动中。

  24. 埃及的所有女王中,最著名的当属克里奥佩特拉。虽然她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但她的故事流传千古。

  25. 保护专家发布了精美壁画的第一批照片,这些壁画来自于约旦贝达(Beidha)小佩特拉(Siqal-Barid)的洞穴复合结构。

  26. 约旦古城佩特拉(Petra)也将民间舞蹈和盛装表演搬上了舞台,藉以凸显其迷人的魅力。

  27. 我认为即使佩特拉斯也会同意,增兵起效不仅看可以平息的暴力时间的数量。

  28. 一次对自己的债务感到绝望时,瓦杰里斯•佩特拉基斯(VaggelisPetrakis)喝下了用啤酒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毒药。

  29. 现在,佩特拉的姐姐塔玛拉又爆出新闻:她正在搞自己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30. 不必脸红,克莉奥佩特拉,我佩服你这件事干得聪明。

  31. 而那些雄心勃勃的较小的矿业公司,如南非的佩特拉钻石公司,也期望自己挖掘钻石。

  32. “总统先生,我很自信我们能在期限内训练阿富汗国家军队并将权力移交他们。”佩特拉厄斯答道。

  33. 阿尔特先生对白宫试图“围困”佩特拉厄斯将军有这样的描述

  34. 佩特拉古城——小众独享的炫目风景

  35. 好朋友们,把我抬到克莉奥佩特拉的所在去;

  36. 约旦佩特拉古城

  37.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剧情

  38. 佩特拉的苦泪

  39. 21.佩特拉古城内的岩石面具,约旦

词语佩特拉百科解释:

“佩特拉”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指佩特拉(日本动漫《进击的巨人》角色),佩特拉(《我的世界:故事模式》中女主角),佩特拉(日本动漫《绯弹的亚里亚》人物),佩特拉(美国漫威漫画旗下人物),佩特拉(约旦古城),佩特拉(2018年电影)。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佩特拉(Petra)

入选时间:1985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v)

地理位置:N30 19 50.016 E35 26 35.988

遗产面积 : 26,171 ha

遗产编号:326

佩特拉遗产描述

佩特拉是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它被群山环绕,峡谷和通道穿越其中,建筑大部分是从岩石上雕刻和开凿出来的,具有东方传统和希腊风格。佩特拉古城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由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那纳巴特阿拉伯人建造。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而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纳巴特人是高超的水利工程师,在一线天的崖壁上排列着一条条为城市输送饮用水的水道。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风中,受到侵蚀而无法辨认。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iv),佩特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佩特拉唯一的入口是一条狭窄的峡谷通道,这是从东方到一个曾经广泛的贸易城市的主要入口,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它们是这座失落之城的杰作,自19世纪初以来就吸引了游客。入口途径和定居点本身是由广泛的供水和储存系统的创造性所实现的。

佩特拉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佩特拉城位于红海和死海之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初是由纳米泰人沙漠商队建立的,它位于阿拉伯、埃及、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佩特拉城一半向外突出,一半嵌入岩石中,周围群山环绕,山中道路蜿蜒,峡谷深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古希腊建筑与古代东方传统在这里交汇相融。

佩特拉名称由来

它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这是源于19世纪的英国诗人J·W·柏根的一首诗里的一句:“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但几年之后,当柏根去该地参观后,他不得不承认当初所作出的此番描述是不确切的,佩特拉并非是玫瑰红色的,它甚至不能称为一座城市,却更像一座纪念碑似的公墓——这儿的房屋可能是泥制的,已不复存在。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塞拉”(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佩特拉历史沿革

  1. 史前时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里曾是古代纳巴泰(也有译为“纳巴特”的)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都城。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意为一年中某段时间内河水泛滥的沟壑)的东部,纳巴泰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现今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这是亚喀巴与死海间的一片长峡谷区域。由于控制了重要的贸易通道,纳巴泰人变得强大而富有。佩特拉是他们的遗产。这些墓碑群曾被认为是房屋,人们认识到这是些坟墓,它们开凿于海拔914米的难以到达的岩石中。有的墓碑群图案细致典雅;有的是纳巴泰特色的“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体现了埃及和亚述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重点放在正面,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聪明的纳巴泰人选择佩特拉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2. 公元前4世纪

    纳巴泰人又充分利用了该地的另一地理特点,大获其利。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门前—一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都要途经佩特拉,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与此同时,皮塔还是通往希腊和地中海各地的门户,接近商道线的纳巴泰人得天独厚,赢利不少。他们有时也采取不法的海盗行径,但大多数时候是靠收取途经货物的税和过路费获利的。他们有时也为旅客、商队及牲口做向导,提供食物和水,朝廷有偿服务。

  3. 公元前3世纪

    佩特拉成为了纳巴泰人的首都,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成了一种风俗。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这种习惯可能起源于早期居住在那儿的当地人,后来又由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了。虽然学者们对纳巴泰人的宗教信仰一无所知,他们相信该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纳巴泰人也建造其它庙宇,有的嵌凿在岩石中。不过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独立式建筑,可能是用来供奉佩特拉主神都萨尔斯的,该神的象征是一块石头。

  4. 公元前2世纪

    纳巴泰达到了全盛时期。版图最大时,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影响已超越疆界、广泛传播且影响久远: “纳巴泰人的”文字进化成了当代阿拉伯文字,在当今大部份阿拉伯世界中广泛使用。公元前80年~前65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

  5. 公元106年

    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拥有广场、公共浴室、剧场等所有古罗马文化常有的建筑。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荣昌盛,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可是佩特拉的贸易——该城的经济支柱却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力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现今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而后的漫长岁月中,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督因人外,少有游人访问此地。佩特拉只为当地部落的居民所知。

  6. 公元4世纪

    佩特拉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

  7. 公元7世纪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佩特拉地理位置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而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一个名叫约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险者重新发现。此人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打扮得像一名穆斯林。他说服了当地的一位向导,表示希望能在一座墓前敬献一头山羊(因为他听到传说这座墓的附近有一座被埋没的城市)。那位向导便带着伯克哈特沿着如今游客到佩特拉的必经之路锡克——一条深陷在岩石的狭窄的裂缝行进。当他们沿着狭窄、隐蔽的锡克前进时,忽然间看见了阳光照射下的宝库正面,毫无疑问,这样的经历在任何时代都给人一种惊奇的感受。

佩特拉城市建筑

  1. 总述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风中,受到侵蚀而无法辨认。有足够的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红的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灰泥粉饰,与现今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

  2. 卡兹尼宫殿

    “宝库”卡兹尼(Khazneh)建于纪元初年,其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后期建筑风格。这一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其说是纳巴泰式,不如说是古典式的。这是一座在岩石中建成的巨型建筑——其正面宽27米(另一资料:30多米),高40米,入口高达8米,使得任何站在里面的人都显得极其渺小。

    卡兹尼名为“宝库”是因为传说这是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富的地方。整个殿门分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余米,门檐和横梁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约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留有原始壁画。

    进入其中后有一巨室,石阶尽头是一壁龛,其中或许存放过一位神的塑像。前面的空地是专门容纳前来朝拜的巨大人群的。佩特拉正面顶部的瓮被认为曾是用来存放某位法老财宝的,以前许多的旅游者曾尝试用枪击中这只瓮以获取其中的财宝。

    从佩特拉中部出发经半小时的山路便到达代尔。代尔是重要的进行宗教庆祝活动的场所。高地另一段陡峭的山路通往阿塔夫山脊。在一片人造的高地上有两方尖碑,山腰再往上一些是另一块被夷平的地,约有61米长,18米宽。高地被理解成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高祭台上是放祭品的地方,纳巴泰人供奉两个神:杜莎里斯和阿尔乌扎。这里的祭台有排水道。可能是用来排放血的,有迹象表明,古纳巴泰人曾用人来进行祭祀。

  3. 西克峡谷

    一位学者旅游此地是这样描绘佩特拉的: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锡)克(Siq)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锡)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过了卡兹尼,西(锡)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佩特拉发展

  1. 发展纪实

    到了20世纪,佩特拉成为旅游圣地,同时也成了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之一。首批当代考古队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庙宇,研究者们确定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展示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

    1985年佩特拉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作为约旦的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第一份文化遗产。

    佩特拉如同一本仅被读过几页的书,无论你走到佩特拉的何处,你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谜。这里有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神秘的气氛使得这原已特别的地方更具吸引力。

    愿考古学家和研究历史的学者向我们揭示更多有关佩特拉从史前到伊斯兰时代的历史。ACOR总裁于1994年这样说,“佩特拉城几乎还未被人触及过,我们期望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等待着我们,这是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

    另外,电影制片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路卡斯合作,曾实地拍摄了影片《印第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 (又名《圣战奇兵》 《夺宝奇兵四》),并且《变形金刚2》,《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都在佩特拉取景。以与考古学家们截然不同的艺术方式使佩特拉名垂青史!

  2. 资格危机

    佩特拉古城面临移除世界遗产资格,根据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由于保护不力或过度开发等人为原因损坏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将被取消“世界遗产”资格而列入“濒危遗产”名录。约旦旅游部门官员承认佩特拉古城在过于几年来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旅游部负责人表示将尽快采取行动,着手改善和保护古城的基础设施与环境。

佩特拉时代变迁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现今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佩特拉不完全是一个消失了的城市,历史学家们还清楚地记得它的存在。在公元2、3世纪——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后来却一度长期衰落。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岸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

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神奇无比。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

四周山壁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佩特拉古城的发现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

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 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他精心准备着自己的旅行计划,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他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在叙利亚和约旦完善他的伊斯兰教的知识。本职工作的便利给他的研究带来了重大机会,在从大马士革去开罗的途中,他听说一个被瓦迪穆萨群山保护的城市竟遭至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破坏(瓦迪穆萨至现今仍标在佩特拉的地图上,从游客中心搭的士出发未超出一个第纳尔起步价的车程)。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贝克哈特精心制订了周密的调查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谷地应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

他装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是第一 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