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蓝脚鲣鸟拆分为汉字:
蓝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蓝字字源来历,蓝字演变
用靛青染成的颜色,晴天天空的颜色:~盈盈。蔚~。~本。~图。植物名,品种很多,如“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古同“褴”,褴褛。姓。……
脚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脚字字源来历,脚字演变
1. 脚 [jiǎo]脚 [jiǎo]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心。~掌。~背。~跟。~步。~印。~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镣。~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最下部:~注。山~。墙~。剩下的废料,渣滓:下~料。〔……
鲣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鲣字字源来历,鲣字演变
〔~鱼〕身体呈纺锤形,大部分无鳞,头大嘴尖,肉可食,生活在热带海洋中。〔~鸟〕鲣鸟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形像鸭,食鱼类,分布于热带太平洋西部。(鰹)……
鸟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鸟字字源来历,鸟字演变
1. 鸟 [niǎo]鸟 [niǎo]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查询词语:蓝脚鲣鸟
汉语拼音:lán jiǎo jiān niǎo
蓝脚鲣鸟(学名:Sula nebouxii):是一种大型的热带海鸟。平均体长80厘米,体重约1.5千克。雌性比雄性稍大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长着一对蓝色的大脚。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喉囊发达,有贮存作用。翅狭窄,长而尖,尾羽共有14枚,呈楔形。羽防水。具有发达脚蹼。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及亚热带的太平洋岛屿、海岸和海面上。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鱼和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该物种分布于美洲西海岸,从墨西哥西北部和巴拿马到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当食物稀缺时,可以远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智利北部。(概述图参考来源:)
蓝脚鲣鸟体长76-84厘米,翼展152-158厘米,雄性体重1.1-1.5千克,雌性体重1.3-2.0千克。嘴长粗而尖,呈圆锥状,翅膀较为狭长,脚粗而短。它的身体上的羽毛也均为白色,飞羽为黑色,尾羽有14枚,呈楔形,也是黑色,与红脚鲣鸟的白色尾羽不同,而且嘴、脸、眼睛和脚等的颜色也都与红脚鲣鸟不同。雄鸟的嘴为亮黄色,雌鸟的嘴为暗黄绿色。脖子粗壮。眼睛呈黄色,雌鸟的瞳孔较雄鸟的瞳孔要大。特别的是它们的嘴喙上没有鼻孔、直接用嘴巴呼吸。
蓝脚鲣鸟有明亮的蓝色脚蹼。头部和颈部具浓重的棕色和白色条纹,翅膀和下体黑褐色,有一些白色羽毛扩展至背面,上背部和臀部有一块白色的大斑块。腹部白色,尾巴黑褐色,鸟喙是暗绿色、蓝色或灰色,脸上的皮肤黝黑并有奇异的眼袋,眼帘黄色。
雌雄蓝脚鲣鸟在外观上相似,区别是雌性虹膜暗,个体比雄性大,有一个相对较短的尾部。未成熟的鸟头部、颈部、下体和前胸部,具有更均匀的棕色;腹部发白,眼睛灰棕色。
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海岬和岛屿上,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善于飞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飞行于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
蓝脚鲣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的物种,往往集高达200只以上的大群进行捕食活动,主要食物是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鲭鱼、以及一些鱿鱼和飞鱼等。
蓝脚鲣鸟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它们在水面30米高(有时甚至100米)的地方飞行,一旦发现爱吃的鱼,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一颗流星溅入湛蓝的大海,它们扎进水里的速度达到了97千米/小时。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水面以下1.5米处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拨水,在水中快速游动觅食。鲣鸟一咬住鱼,便在水下把鱼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为了抗击强大的冲击力,蓝脚鲣鸟的头变得非常坚硬,脖子也特别粗。当然每次入水都有生命危险,要是位置和角度不好就会折断脖子而丧命。
分布于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和美国。
在繁殖期间,雄鸟会不停地左右抬起那双醒目的蓝色大脚,在这求偶舞期间它还会张开上扬双翅,来吸引雌鸟的注意,触摸对方的鸟喙,或拿起树枝或石块,并将其放置在地面上,蓝脚鲣鸟的脚用处很大。雄鸟在求爱期极力展示自己的脚,它一边弓着背,一边抬脚,一次一只,然后单腿跳,从一只脚到另一只,目的就是要确保让雌鸟能好好欣赏它的双脚,以取得交配权。蓝脚鲣鸟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也有个别情况。
巢是建立在裸露的地面,积累的鸟粪形成一个圆圈内。蓝脚鲣鸟一般能产下2-3个卵,通常在产完第一枚卵后,相隔6天左右才产第二枚卵。雌雄鸟轮流孵卵,不是像其他鸟儿那样用身体来孵卵,而是用它们那对漂亮的大大的脚蹼护住卵,保持温度,直到孵化出幼雏,孵蛋期大概在41-45天。小鸟羽毛丰满约为102天,而依赖于成鸟哺育要另加56天。
蓝脚鲣鸟(2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蓝脚鲣鸟加拉帕戈斯亚种
Sula nebouxii excisa
Todd, 1948
2
蓝脚鲣鸟指名亚种
Sula nebouxii nebouxii
Milne-Edwards, 1882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蓝脚鲣鸟加拉帕戈斯亚种正遭受与鱼类数量减少有关的食物短缺的困扰。这导致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蓝脚鲣鸟长期缺乏繁殖量,所有受监测的群落含有不到历史最大巢数的15%(Anchundia等,2014)。此外,观察到的大多数鸟巢在没有孵出雏鸟的情况下失败(Anchundia等人,2014)。人们认为这种繁殖失败始于1997或1998年的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加拉帕戈斯群岛周围水域的鱼类周期性消失与太平洋的南方涛动有关,但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似乎引发了后续长期低丰度的时期,这似乎导致成年的蓝脚鲣鸟不断推迟繁殖期(Anchundia等,2014)。自2001年以来,这似乎导致了这一物种数量的持续下降,自那时以来产生的后代没有返回到繁殖种群中,除非沙丁鱼返回,否则可能即将濒危(Anchundia等人,2014)。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