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山西省热度:117

词语山西省拆分为汉字:

山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山字字源来历,山字演变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响。~呼万岁。姓。……

西

西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西字字源来历,西字演变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姓。……

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省字字源来历,省字演变

1. 省 [shěng]2. 省 [xǐng]省 [shěng]地方行政区域:~份。~会。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简易,减免:~略。~称。~写。中国古官署名:中书~(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

 

查询词语:山西省

汉语拼音:shān xī shěng

词语山西省基本解释

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词语山西省在线造句

  1. 这个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中国煤炭行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深受烟雾之害。

  2. 父本三尺三是山西省汾阳优良的地方品种,配合力高,适应性强。

  3. 山西省一个钢厂的烟囱正喷出滚滚浓烟。像这样的烟囱,除了白烟以外其他颜色的烟都是有毒的。

  4. 在参加活动的间隙,山西省统计局一位姓王的女同志向记者证实,她确实会去市场买菜。

  5. 企图为山西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决策方案。

  6. 该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7. 作为“山西省商业诚信优秀企业”,红楼已连续五年被评为“山西省最佳三星级饭店”。

  8. 研究发现,对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山西省的卫生服务供给状况还是不足的。

  9. 山西省的张阳县(音译)的一家妇产科医院,有一种观点认为营养不良和污染对婴儿缺陷有着同样的危害。

  10. 我在山西省沁源县丁胡村见过一个青年农民受其父的逼迫打自己的妻子。

  11. “9月初,对电耗的控制要严格得多,山西省和河北省都相继采取了限电措施。”

  12. 薄一波于1908年出生在山西省。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年龄最老的党员。

  13. 为什么要等到公安部、山西省公安厅挂牌了,这个黑社会组织团伙才得以清剿呢?

  14. 自年初以来,山西省洪洞县陆续出现生猪疫情,目前已有1056头猪死亡。

  15. 为了改善山西省煤矿开采的混乱状况,政府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努力。

  16. 在中国北部的山西省,一名妇女正将一群鹅赶向田里的池塘。

  17. 精美、生动的龙剪纸。这就是山西省这位33岁的农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方式。

  18. 公司坐落在中国锻造之乡—煤、电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定襄县境内。

  19. 中国的工业发展依赖煤矿,尽管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燃烧煤矿却非常污染环境,就像山西省的沈木的这家裸矿。

  20. 因为开设了“美丽论坛”,位于山西省的忻州市的政府网站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21. 首先以山西省部分城市为例,简要论述了交通枢纽城市的基本特征。

  22. 据新华社报道,31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一煤业公司职工宿舍附近发生爆炸,目前已造成17人死亡。

  23. 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大省,但是经济却一直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这是为什么?

  24. 本文以山西省作为研究案例,尝试对“地域文化”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25. 结果表明:山西省高校学生营养状况较海南等地的调查结果好。

  26. 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怡园酒庄,仅用了10年时间就酿制出了国内外公认的优质葡萄酒。

  27. 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的毒力变异和毒力多样化可能是山西省近年大斑病再度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28. 本论文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山西省中等发展水平的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女生。

  29. 他拍摄了山西省大同市一个狗市,镜头对准了一个装满小狗的布袋。

  30. 摘要山西省是一个拥有大量煤炭资源的省份,素有中国“煤海”之称。

  31. 如无东湖牌,可选择与东湖牌产地同为山西省清徐县的水塔牌。

  32. 晋城矿区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之一。

  33. 结论山西省恒山地区有瓣蝇类的区系特征是以古北界成分为主。

  34. 今天是《分子与细胞》的山西省结业考试时间。

  35. 山西省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一所中学。学校开设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名。

  36.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7. 山西省多年来高度重视田径教育事业,在田径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8. 如今,在山西省广泛的区域还能看到很多新石器时代景点的痕迹。

  39. 谈谈棉田杀虫剂的合理使用(三)山西省棉铃虫发生现状与化学防治

  40. 山西省,一名患者放火焚烧某医院办公室,致使三名医生被严重烧伤。

  41. 具体措施时关闭那些年产煤量低于30万吨的煤矿,其它煤矿则将由山西省的那些大型国有煤矿接管。

  42. 吴所在的陕西省遭到严重污染,旁边产煤更多的山西省则污染得更厉害。

  43. 本文从山西省的具体微观环境入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44.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

  45. 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的远东能源公司(FarEastEnergy)刚刚就山西省一个煤层气开发项目签署了天然气销售协议。

  4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山西省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创新。

  47. 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

  48. 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的沙尘日数,气象资料站点18个。

  49. 我们的学校是山西省的一所重点中学,它位于太原市的南部,它历史悠久,并以高质量的教学而著称。

  50. 山西省中药现代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首席单位。

  51. 目的分析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52. 专家认为,山西省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53. 同时,河北和山西省的部分地区将有大雾笼罩,能见度降至500米。

  54. 山西省归国学者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55. 山西省安防行业起步最早、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老牌民营优秀企业。

  56. 山西省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场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长跑的训练质量。

  57.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山西省酿酒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承诺。

  58.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在以后山西省制定法律时重点予以关注。

  59. 本研究对山西省定襄县女性宫颈HP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我国山西农村地区HPV的型别分布。

  60. 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61. 山西省碛口镇附近枯水期暴露出的沙丘,向下许多地方情况也一样。

  62. 叙述了截至2008年末,山西省工业领域拥有耗能设备的数量,分布的范围及行业。

  63. 正文第三部分,“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资助的成就与启示”。

  64. 结果表明,山西省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频繁出现。

  65. 对于来自中国北方山西省苏州某村的大一新生李延军来说,这些奢侈品的花费听起来就像天文数字。

  66. 综合经济实力跨入了中西部地区百强县行列,在山西省位居第三。

  67. 出席这次会议的董事包括山西省三位主教及两位教区长。

  68. 第三部分为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的成因分析研究。

  69. 重组山西省汽车工业集团,成立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70. 山西省朔州市神头二电厂附近的一个灰塘。

  71. 14日上午,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一辆客车发生侧翻,目前已造成至少8死30伤。

  72. 他上个赛季在山西省太原打球,那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73. 同煤集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工业经济以煤炭为主。

  74. 包括对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的主要结论。

  75. 山西省天然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76. 山西省,典型的住房是两层和一层半。

  77. “白鸽”牌商标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78. 《京武牌》商标和焦炉硅砖分别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称号。

  79. 山西省青年学者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

  80. 一队拖着煤炭的卡车正行驶在山西省大同市二电厂附近。

词语山西省百科解释:

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481.35万人。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 80%。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地处秦晋文化区,历史代表文化为“三晋文化”。

2022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5642.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0.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40.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61.34亿元。

山西省历史沿革

  1. 上古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2.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3. 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4. 西周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5. 春秋

    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6. 战国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7.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代郡、云中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

  8. 西汉

    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9. 东汉

    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10. 魏晋南北朝

    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

    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方山县城南南村)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

  11.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州、代州、隰州、朔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太原郡、定襄郡、马邑郡、雁门郡、娄烦郡、西河郡、离石郡、上党郡、长平郡、临汾郡、龙泉郡、文城郡、河东郡、正平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12. 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13. 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14. 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15.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设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16.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7.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山西省设立中路道,北路道和河东道。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详情见:红军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西境内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同年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山西省地理环境

  1. 位置境域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灵丘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2. 地形地貌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斗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中部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多”字形断陷盆地,东南部还有较为独特的长治高原断陷盆地。全省主体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形。?

    山西省境内中部及东南部的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晋城、长治盆地,以及分布在东西太行吕梁山两山之间的中小盆地及河流谷地,为省内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3. 气候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4. 水系水文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千米。

山西省自然资源

  1. 水资源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大型水库蓄水量15.9亿立方米。

  2.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386.95万公顷(5804.25万亩)

    其中,水田0.50万公顷(7.53万亩),占0.13%;水浇地104.78万公顷(1571.73万亩),占27.08%;旱地281.67万公顷(4225.00万亩),占72.79%。忻州、临汾、吕梁、朔州、运城等5个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1%。

    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273.00万公顷(4095.04万亩),占全省耕地的70.55%;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113.95万公顷(1709.22万亩),占29.45%。

    位于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地区的耕地3.77万公顷(56.5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0.97%;位于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含400毫米)地区的耕地257.04万公顷(3855.55万亩),占66.43%;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耕地126.15万公顷(1892.20万亩),占32.6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79.73万公顷(2695.92万亩),占全省耕地的46.4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41.60万公顷(624.04万亩),占10.7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3.70万公顷(1255.47万亩),占21.6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7.72万公顷(565.80万亩),占9.7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4.20万公顷(663.03万亩),占11.42%。

    全省的坡耕地112.44万公顷(1686.66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9.06%;梯田耕地94.78万公顷(1421.68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4.49%。

    二、园地64.09万公顷(961.38万亩)

    其中,果园55.38万公顷(830.63万亩),占86.40%;茶园0.002万公顷(0.02万亩),占0.002%;其他园地8.71万公顷(130.72万亩),占13.60%。园地主要分布在运城、吕梁、临汾等3个市,占全省园地的75%,其中临猗县园地面积最大,占全省园地15%。

    三、林地609.57万公顷(9143.50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303.24万公顷(4548.57万亩),占49.75%;竹林地0.03万公顷(0.43万亩),占0.005%;灌木林地173.46万公顷(2601.86万亩),占28.46%;其他林地132.84万公顷(1992.64万亩),占21.79%。吕梁、临汾、忻州、晋中等4个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5%。

    四、草地310.51万公顷(4657.66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0.67万公顷(10.01万亩),占0.21%;人工牧草地0.48万公顷(7.21万亩),占0.15%;其他草地309.36万公顷(4640.45万亩),占99.63%。草地主要分布在忻州、大同、吕梁、晋中、临汾等5个市,占全省草地的73%。

    五、湿地5.44万公顷(81.6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全省涉及5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0.005万公顷(0.07万亩),占0.09%;灌丛沼泽0.09万公顷(1.34万亩),占1.65%;沼泽草地0.04万公顷(0.53万亩),占0.65%;内陆滩涂5.24万公顷(78.55万亩),占96.22%;沼泽地0.08万公顷(1.14万亩),占1.40%。湿地主要分布在忻州、运城等2个市,占全省湿地的46%。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76万公顷(1526.35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10.82万公顷(162.23万亩),占10.63%;建制镇用地10.69万公顷(160.42万亩),占10.51%;村庄用地65.32万公顷(979.78万亩),占64.19%;采矿用地13.26万公顷(198.84万亩),占13.0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67万公顷(25.07万亩),占1.64%。

    七、交通运输用地26.98万公顷(404.74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58万公顷(38.67万亩),占9.55%;轨道交通用地0.0002万公顷(0.004万亩),占0.001%;公路用地12.80万公顷(191.95万亩),占47.43%;农村道路11.39万公顷(170.88万亩),占42.22%;机场用地0.19万公顷(2.89万亩),占0.71%;港口码头用地0.001万公顷(0.01万亩),占0.003%;管道运输用地0.02万公顷(0.33万亩),占0.0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31万公顷(259.62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9.76万公顷(146.40万亩),占56.39%;湖泊水面0.36万公顷(5.43万亩),占2.09%;水库水面3.56万公顷(53.41万亩),占20.57%;坑塘水面1.07万公顷(16.01万亩),占6.17%;沟渠1.93万公顷(28.91万亩),占11.13%;水工建筑用地0.63万公顷(9.46万亩),占3.65%。运城、吕梁、忻州等3个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42%。

  3. 植物资源

    山西省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2022年,山西省森林面积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6%。

  4. 动物资源

    山西省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山西是中国拥有野生华北豹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榆次、灵丘、五寨、宁武、和顺、左权、陵川、阳城、沁县、翼城、夏县、平陆、交口、平遥、沁源,都发现了华北豹。2017年5月,山西省确定可识别华北豹个体达80只。

  5. 矿产资源

    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15.27亿吨(矿石量),居中国第一,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2.44%;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9.3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铜矿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229.94万吨(金属量);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426.3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煤、铝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但是重要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6. 国土资源

    2022年1月27日,山西省公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下称“三调”)主要数据,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中,全省耕地5800余万亩。山西全省耕地共5804.25万亩。其中,水田7.53万亩,占比0.13%;水浇地1571.73万亩,占比27.08%;旱地4225.00万亩,占比72.79%。忻州、临汾、吕梁、朔州、运城等5个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1%。

    园地961.38万亩,主要分布在运城、吕梁、临汾等3个市,占全省园地的75%。林地9143.50万亩,吕梁、临汾、忻州、晋中等4个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5%。草地4657.66万亩,主要分布在忻州、大同、吕梁、晋中、临汾等5个市,占全省草地的73%。

    湿地全省涉及5个二级地类,共81.64万亩,主要分布在忻州、运城等2个市,占全省湿地的46%。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26.35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62.23万亩,占比10.63%;建制镇用地160.42万亩,占比10.51%;村庄用地979.78万亩,占比64.19%;采矿用地198.84万亩,占比13.0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5.07万亩,占比1.64%。

    交通运输用地404.74万亩,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9.62万亩,运城、吕梁、忻州等3个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42%。

山西省交通运输

  1. 交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69.0千米。

  2. 公路

    山西省公路密度87千米/百平方千米,“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96.3%的国道、85.5%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实现农村交通“两通一硬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盖”;13%的乡镇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车分别完成客运量13.2亿人次和10.7亿人次。太原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2013年,太原、大同两市分别被确定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3. 铁路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重要干线交汇处。山西省主要客运火车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大同南站、朔州站、忻州站、忻州西站、原平站、阳泉站、阳泉北站、晋中站、榆次站、介休站、吕梁站、临汾站、临汾西站、侯马站、长治站、长治东站、晋城站、晋城东站、运城站、运城北站等。

  4. 航空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4E)、运城张孝机场(飞行区等级4D)、长治王村机场(飞行区等级4C)、大同云冈机场(飞行区等级4C)、吕梁大武机场(飞行区等级4C)、临汾尧都机场(飞行区等级4C)、忻州五台山机场(飞行区等级4C)等7个民航机场。

    城市

    机场名称

    机场所在地

    机场类型

    太原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太原市小店区

    国际民航机场

    大同

    大同云冈机场

    大同市云州区

    运城

    运城张孝机场

    运城市盐湖区

    国际军民合用机场

    忻州

    忻州五台山机场

    忻州市定襄县

    长治

    长治王村机场

    长治市潞州区

    国内军民合用机场

    吕梁

    吕梁大武机场

    吕梁市方山县

    国内民航机场

    临汾

    临汾尧都机场

    临汾市尧都区

  5. 地铁

    2018年2月28日,太原地铁全线实现“洞通”。

    2019年7月16日,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成立;8月12日,车站主体结构全面封顶;12月31日,全线实现“轨通”“电通”。

    2020年9月1日,太原地铁开始空载试运行;10月23日,初期运营行车方案通过评审和;11月1日,按开通载客标准进入“跑图”模式;12月6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起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2月19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6. 运输

    2022年,山西省旅客运输量6274.3万人,比上年下降46.9%。旅客运输周转量119.1亿人千米,下降46.2%。货物运输量21.2亿吨,下降2.8%。货物运输周转量6473.0亿吨千米,增长0.4%。民航旅客吞吐量773.1万人次,下降47.1%。

山西省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81.35万人,比上年增加0.88万人,增长0.03%。2022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23.51万人,比上年减少1.13万人;出生率为6.75‰,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6.91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死亡率为7.73‰,比上年上升0.4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比上年下降0.72个千分点。

山西省历史文化

  1. 综述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考古还表明:最早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进入新石器时代,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山西南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约在45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史传“尧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西南),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西北)”,记载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们在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今临汾市尧都区南部有尧庙、东部有尧陵,运城市盐湖区北中部有舜帝陵庙。《禹贡》载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带。近年来,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奴隶制的夏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开启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2. 文保

    山西省素有文物大省的美誉,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名单中,山西新增79处,“国保单位”达531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国保单位”以其质量高、种类全、年代跨度久远、保存原貌完好而著称于世,蕴含文化多元,涵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革命遗址等相关类型。这些文物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在山西目前的531处“国保单位”中,古建筑数量最多,为421处,占比79.3%;古遗址46处,占比8.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处,占比5.3%;古墓葬20处,占比3.8%;石窟寺及石刻15处,占比2.8%;另有其他类一处,为稷山大佛。按类型划分,古建筑高居第一位,其次为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别对应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特色文化。

    山西省共11个地市均分布国保单位,其中,山西运城达103处,为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其后是长治74处、晋城72处、晋中70处、临汾54处、吕梁39处、太原38处、忻州37处、大同32处(含跨县一处)、阳泉11处、朔州6处,跨区域2处。

    山西省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量达1848处,单体古建筑可能达三十多万处,其中国保单位420处,约占中国古建筑国保单位的五分之一,占山西省国保单位总数的五分之四。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丰富,其年代之久远更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

  3. 非遗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3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2103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089项,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

  4. 方言

    山西省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5. 戏曲

    山西省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普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大戏

    山西省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即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梆子戏的曲体结构是首创的“两句式”“板腔体”剧种。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剧目多达1000余个;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同治以后,随着晋中地区经济的繁荣,中路梆子名气愈益响亮,以“晋剧”称名于世;明朝末年,二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受到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的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起源于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小戏

    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受宗教文化影响,山西有晋北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永济道情戏等道情戏;山西各地的秧歌戏有16种;“碗碗腔”剧种代表为“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其他小戏有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耍孩儿、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

  6. 节令

    山西省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添仓节

    添仓就是预祝农家粮仓里添满粮食。添仓节在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实际含意是要往粮仓里添东西,指望当年增产增收。到了添仓节,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遂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许多地方演化成了庙会。

  7. 庙会

    山西人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8. 艺术

    山西锣鼓

    山西省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山西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剪纸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著称。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制出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

    面塑

    山西省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

    旺火

    生旺火是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炕围画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又具简繁对比的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宗教

    山西省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约185万人。全省经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6386人,全省宗教活动场所2844处,各级宗教团体共221个。

    佛教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盛行,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信奉佛教的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3万户迁徙到平城(今大同),由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亟需安抚汉人,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起来。唐朝是山西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佛教的各个宗派如纷纷来到山西建立基地,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道教

    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南北朝是山西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北魏王朝统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唐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巩固统治地位,山西道教进入又一个历史兴盛时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滞。

  9. 文化村镇

    截至2016年3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先后公布了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山西省共有8个镇、32个村上榜。

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览

批次

类别

村镇名称

第一批

名镇

静升镇(灵石县)

-

-

名村

西湾村(临县碛口镇)

-

-

第二批

名镇

碛口镇(临县)

-

-

名村

皇城村(阳城县北留镇)

张壁村(介休市龙凤镇)

西文兴村(沁水县土沃乡)

第三批

名镇

汾城镇(襄汾县)

娘子关镇(平定县)

-

名村

梁村(平遥县岳壁乡)

良户村(高平市原村乡)

郭峪村(阳城县北留镇)

小河村(阳泉郊区义井镇)

-

-

第四批

名镇

大阳镇(泽州县)

-

-

名村

师家沟村(汾西县僧念镇)

李家山村(临县碛口镇)

夏门村(灵石县夏门镇)

窦庄村(沁水县嘉峰镇)

上庄村(阳城县润城镇)

-

第五批

名镇

新平堡镇(天镇县)

润城镇(阳城县)

-

名村

店头村(太原晋源区晋源街道)

大阳泉村(阳泉郊区义井镇)

西黄石村(泽州县北义城镇)

苏庄村(高平市河西镇)

湘峪村(沁水县郑村镇)

王化沟村(宁武县涔山乡)

北洸村(晋中太谷区北洸镇)

冷泉村(灵石县两渡镇)

阎景村(万荣县高村乡)

光村(新绛县泽掌镇)

-

-

第六批

名镇

周村镇(泽州县)

-

-

名村

丁村(襄汾县新城镇)

郭壁村(沁水县嘉峰镇)

大周村(高平市马村镇)

拦车村(泽州县晋庙铺镇)

冶底村(泽州县南村镇)

奥治村(平顺县阳高乡)

谷恋村(祁县贾令镇)

伯方村(高平市寺庄镇)

屯城村(阳城县润城镇)

山西省风景名胜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山西省主要旅游景区/景点

类别

名单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长城(山西段)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杏花村汾酒作坊、应县木塔、关圣文化建筑群、丁村民居、北岳恒山(五岳拓展项目)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皇城相府、介休绵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八泉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庞泉沟、芦芽山、蟒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恒山、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碛口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天脊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

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垣曲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祁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襄汾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文水县)、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介休市)、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沁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浑源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岗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红色景区

八路军总部旧址、黄崖洞、刘胡兰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左权将军烈士陵园、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煤峪口万人坑等

关隘

天井关、娘子关、孟门关、雁门关、杀虎口、金锁关、风陵渡、平型关、偏关

山西省地方特产

城市

名优特产

太原

老陈醋、清徐葡萄、晋祠大米、太原玉雕等

大同

大同黄花、恒山黄芪、大同艺术瓷、大同铜器、云冈绢人、广灵豆腐干、阳高杏脯等

朔州

降龙木拐杖、胡油、应县紫皮蒜等

忻州

台砚、代县辣椒、段亩砚、台蘑、保德油枣、繁峙黄芪、河曲红果、同川梨、原平梨、舒筋散

阳泉

平定砂货、煤雕、核桃油、工人画等

吕梁

汾酒、竹叶青、玻璃咯嘣、孟门桑皮纸、汾州核桃、柳林木枣、沙棘、梨枣、骏枣等

晋中

龟龄集、定坤丹、平遥推光漆器等

临汾

洪洞甲鱼、皮影台砚、隰县金梨等

长治

党参、沁州黄小米、堆锦等

运城

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解州关公铜像、绛州澄泥砚、闻喜花馍等

晋城

晋城红果、高平丝绸、陵川党参、泽州甜柿、巴公大葱、泽州红、太行菊等

山西省特色饮食

城市

美食小吃

太原

太原头脑、清徐灌肠、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娄烦子推蒸饼等

大同

灵丘黄烧饼、老大同八大件、大同黄糕、浑源凉粉、阳高羊汤、天镇豆皮、广灵驴肉等

朔州

山阴塞上冻兔肉、应县凉粉、右玉羊肉、怀仁黄糕、应州牛腰等

忻州

定襄蒸肉

阳泉

阳泉漂抿曲、平定过油肉、盂县莜面栲栳栳等

吕梁

碗团等

晋中

平遥牛肉、太谷饼等

临汾

晋南醪糟、鼓楼羊杂割、牛肉丸子面等

长治

长治腊驴肉、长子炒饼、屯留水煎包、壶关口水猪肝、潞城驴肉甩饼、襄垣混汤素饺、武乡枣糕等

运城

闻喜煮饼、黄河鲤鱼、羊肉胡卜等

晋城

泽州馔面、沁水饸饹、阳城杂割、陵川面羊、阳城肉罐肉等

山西省著名人物

古代

时期

人物

史前

蒲伊(尧师)、尧、舜、禹

先秦

箕子、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突、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蔺相如、荀况(荀子)、赵雍、李冰

两汉三国

郅都、卫绾、卫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张辽、贾逵、乐详、王昶、王沈、裴秀、貂蝉、徐晃

两晋

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卫玠

南北朝

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独孤信

隋唐

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裴蕴、裴寂、刘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白居易、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张彦远、吕洞宾、柳冕、温庭筠、唐彦谦、司空图、张果老,杨玉环

五代

李克用、朱全忠、郭威、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

宋辽

司马光、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池、司马康、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

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德辉、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萨都刺

明朝

高巍、侯琎、罗贯中、解一经、解一贯、薛瑄、常伦、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鈇、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史德威

清朝

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常大忠、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范守义

近现代

分类

人物

革命家

高君宇、续范亭、贺昌、薄一波、彭真、傅作义、华国锋、李雪峰、冀朝铸、纪登奎、姬鹏飞、程子华、柴泽民、常芝青

开国将领

元帅:徐向前;上将:赵尔陆、董其武;中将:常乾坤;少将:王晓、王展、王兰麟、王庆生、车敏瞧、牛明智、史进前、史景班、白云、吕义山、刘苏、刘忍、刘静海、许志奋、李文一、李懋之、杨文安、吴效闵、谷景生、张政、张子珍、张子明、张中如、张文舟、张世珍、张廷桢、张英明、张柱国、张梓桢、张献奎、范富山、胡尚礼、胡荣贵、茹夫一、段士楷、柴启琨、高德西、阎捷三、梁中玉、智生元、薛克忠、贺明、冯梓

将领

傅全有、徐小岩、张工、张志坚、裴怀亮、邢永宁、徐春阳、王作义、章沁生、王继堂、李买富、王伟、刘亚红、王吉连、霍玲、张学义、白吕

政界

任建新、刘云山、王岐山、李毅中、胡富国、李立功、令狐安、王君、刘京、王云龙、赵沁平、高虎城、焦焕成、霍士廉、支树平、王万宾、郑卫平、王新宪、石泰峰、阴和俊、王伟中、马晓伟、胡玉亭

社科

范守善、牛憨笨、任之恭、李静海、马洪、胡乃武、李方桂、张高里、张翠平

劳模

李顺达、郭凤莲、陈永贵、申纪兰、陈步亮、李双良、宋立英、车安奎

书画

马文蔚、董寿平、马泉、李琦、力群、王朝瑞、姚天沐、程兆星、任利生

作家

赵树理、柴勇、石评梅、马烽、西戎、李健吾、胡正、赵瑜、张平、赵冰玉、郑渊洁、张行健、韩石山、唐朝、李锐、钟声扬、曹乃谦、公刘、笛安、王寒星、陈鹏、蒋韵、梁衡、刘慈欣

导演

贾樟柯、张继钢、牛朝阳、宁浩、张勇手、皮三、王壹、於水、郝蕴、王为念

演员

赵子岳、张勇手、邢佳栋、成泰燊、张艾嘉、崔倓、聂鑫、张延、石爻、贺刚、贾雨萌、周奇奇、边潇潇、赵涛、高梓淇、汪芦云、齐芳、原珺、赵文浩、孟瑶、韩晓、高仁、王鹤鸣

音乐

张亚东、郭峰、王慧强

歌唱

郭兰英、马玉涛、关贵敏、聂建华、俞淑琴、单秀荣、阎维文、谭晶、卢秀梅、牛宝林、陕军、成方圆、阿宝、辛礼生、高保利、石占明、王蓉、赵焱、张琳、都智文、王新平、陶燕青、崔倓、王韵壹

戏曲

丁果仙、牛桂英、郭兰英、王爱爱、田桂兰、郭凤英、程玉英、花艳君、马玉楼、张鸣琴、宋转转、郭彩萍、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郭明娥、付永亮、陈素琴、张志明、郭孝明、杜玉梅、李爱梅

体坛

周晓兰、江铸久、宋力刚、张劲松、王涛、郗恩庭、袁晓超、赵焱

IT

李彦宏、张亚勤、贾跃亭、陈年、史立荣、黄治华、刘文斌、李月斌、冯鑫、刘兴亮

媒体

邢质斌、柴静、任志宏、李文静、月亮姐姐、卫晨霞、张蕾、张腾岳、刚强、于飞、史强、郭涛、任宇翔、刘星宇、苗凯、张世轩

商界

孙宏斌、陈峰、秦晓、孙玉麟、郝鸿峰

科学界

阴和俊、张杰、谢克昌、赵沁平、关桥、郭承基、彭堃墀、苗建明、杨金龙、李小英、景海鹏、刘旺

其他

孔祥熙、阎锡山、程志强、景海鹏、刘旺、陈保国、王福

山西省荣誉称号

称号

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市、平遥县、祁县、新绛县、代县、太原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太原市、大同市、永济市、晋城市、长治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忻州市、长治市、侯马市、永济市、晋城市、运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长治市、晋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长治市、晋城市、太原市、潞城市(现长治市潞城区)、侯马市、阳泉市、孝义市、介休市、大同市、朔州市、永济市

国家园林县城

壶关县、怀仁县(现怀仁市)、武乡县、襄垣县、屯留县(现长治市屯留区)、平顺县、黎城县、长子县、灵石县、古县、沁源县、阳城县、左权县、昔阳县、洪洞县、应县、静乐县

国家园林城镇

阳城县北留镇、阳城县润城镇、汾阳市贾家庄镇、平定县娘子关镇、泽州县巴公镇

国家卫生城市

长治市、晋城市、潞城市(现长治市潞城区)、孝义市、介休市、原平市、侯马市、忻州市

全国文明城市

长治市、孝义市

国际花园城市

晋城市

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运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

长治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忻州市、运城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4-2016)

太原市尖草坪区西墕乡(太原锣鼓)、黎城县(黎侯虎)、长治市上党区(潞安大鼓)、长子县(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怀仁市(旺火习俗)、定襄县(定襄面塑)、原平市(炕围画)、汾阳市(地秧歌)、中阳县(中阳剪纸)、左权县(左权民歌、小花戏)、汾西县(威风锣鼓)、霍州市(威风锣鼓)

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

泽州县、临猗县、平定县、运城市盐湖区、晋中市榆次区、孝义市、清徐县、阳城县、介休市、沁源县、太原市小店区、新绛县、襄垣县、汾阳市、长治市上党区、长治市屯留区、洪洞县、原平市、长子县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0年12月25日,山西省和太原市、大同市、忻州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阳泉市、晋中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山西省对外交流

山西省国际友好城市一览

友好城市

缔结时间

友好城市

缔结时间

临汾市—澳大利亚杰尔顿市

2015年10月08日

山西省—美国西弗吉尼亚州

2006年05月

长治市—韩国光州广域市

2014年12月17日

朔州市—美国波莫纳市

2012年06月

吕梁市—法国塞米尔昂诺克苏瓦市

2013年06月07日

太原市—乌克兰顿涅茨克市

2012年08月25日

运城市—法国马尔芒德市

2012年09月13日

太原市—法国圣但尼市

2010年08月13日

晋中市—老挝琅勃拉邦市

2012年02月

山西省—罗马尼亚穆列什县

2000年7月23日

山西省—日本埼玉县

1982年10月

山西省—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

1992年11月12日

山西省—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

1992年09月16日

山西省—英国德比郡

1987年04月04日

太原市—俄罗斯萨拉托夫市

1995年12月08日

山西省—美国田纳西州

1986年12月24日

太原市—德国开姆尼茨市

1999年05月17日

山西省—美国爱达荷州

1985年10月28日

太原市—喀麦隆杜阿拉市

1999年10月12日

太原市—美国纳什维尔市

2007年04月18日

太原市—俄罗斯瑟克特夫卡尔市

1994年09月01日

太原市—澳大利亚朗塞斯顿市

1995年11月28日

平遥县—法国晋罗万市

2005年09月15日

阳泉市—美国芒特弗农市

1995年09月16日

长治市—新西兰上哈特市

2005年11月05日

晋中市—瓦尔斯西岑海姆市

2008年07月15日

阳泉市—英国切斯特菲尔德市

1987年09月24日

长治市—法国勃利耶市

1994年06月22日

晋中市—匈牙利索尔诺克市

2009年09月10日

大同市—英国贝利市

2003年08月06日

长治市—德国玛尔市

1993年10月04日

大同市—日本大牟田市

1981年10月16日

长治市—美国雷丁市

1992年07月27日

太原市—英国纽卡斯尔市

1985年04月15日

山西省—匈牙利索尔诺克州

2007年11月25日

晋城市—罗马市

2008年11月07日

太原市—日本姬路市

1987年05月19日

临汾市尧都区—秩父市

1988年10月07日

山西省—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2001年07月

晋城市—卡卡杜市

2008年08月10日

运城市盐湖区—意大利兰恰诺市

1995年09月20日

晋中市—越南会安市

2010年09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