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元杂剧热度:310

词语元杂剧拆分为汉字:

元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元字字源来历,元字演变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同“圆”。未知数:一~二次方程。中国朝代名:~代。~曲。姓。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杂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杂字字源来历,杂字演变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混合:夹~。混~。~交。……

剧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剧字字源来历,剧字演变

厉害,猛烈,迅速:~变。~痛。~烈。~毒。加~。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本。~情。~种。~院。~坛。京~。话~。姓。……

 

查询词语:元杂剧

汉语拼音:yuán zá jù

词语元杂剧基本解释

元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参见〔杂剧〕

词语元杂剧详细解释

  1. 又称元曲。

    元 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 末 元 初产生于 中国 北方。是在 金 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词语元杂剧在线造句

  1. 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公元1271-1368年)形成了“元杂剧”。

  2.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演、念白a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3. 元杂剧家庭剧中的女性,本文主要指母亲、妻子两类。

  4. 当然,由于青楼文学的影响,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也有失真、庸俗的一面。

  5. 本文着重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出现新特质的原因及影响。

  6. 元杂剧文人形象传播对受众有娱乐消遣、教化、社会认识的作用。

  7. 第四,元杂剧文人形象人生轨迹的命运多舛与美满模式。

  8. 该文主要从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元杂剧的妇女形象。

  9. 关汉卿,大都人,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10. 古希腊悲剧多为锁闭式结构,而中国元杂剧则以开放式结构为代表。

  11. 中国元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作者杨梓,一生为官并为知名剧作家。

  12. 元杂剧中的蒙古语词是元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印记。

  13. 元杂剧文人形象主要借助舞台演出和书面剧本形式传播。

  14. 在现存的六种元杂剧水浒戏中,刻画了两类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15. 元杂剧作家也正因为没有名位学问,所以没有精神上的包袱。

  16. 从关汉卿作品中婚姻习俗内容出发,剖析元杂剧作家的创作心态。

  17. 元杂剧的道具问题,目前还少有专著加以系统关注。

  18. 白朴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元曲四大家”之一;

  19. 因此,以元杂剧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20.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的恶妇形象,这些形象因其模式化表现而具有了符号意义。

  21. 音乐或乐曲对元杂剧形成与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22. 元杂剧里的女性继承了以往淑女们的品德并初步显现了对自我的一种关照;

  23. 从遇暴妇女之结局看元杂剧作家的贞节理想

  24. 两个韩翃形象的比较——看市井文化对元杂剧书生形象的影响

  25. 在闺阁文学和青楼文学的交叉坐标上——元杂剧妇女形象新论

  26. 元杂剧历史剧中的复仇意识与爱国情结

  27. 元杂剧叙述口吻的确立与成型

  28. 质朴中诉真情--试论元杂剧情节结构的特点及意义

  29. 元杂剧繁盛之内部成因

  30. 元杂剧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蕴

  31. 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看元朝的文人心态

  32. 元杂剧爱情戏中女性形象的叛逆性格及其成因

  33. 元杂剧历史剧繁盛的原因

  34. 元杂剧演述方式论略

  35. 元杂剧反传统审美风格探析

  36. 元杂剧戏剧形态引论

  37. 试论元代统治者对元杂剧创作之影响

  38. 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39. 元杂剧的爱情剧和元代的节日择偶习俗

  40. 金代女真文化对元杂剧繁荣的影响

  41. 试论元杂剧“套”的形成与曲式特点

  42. 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43. 元杂剧作品中的梦

  44. 人类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综论元杂剧艺术

  45. 元杂剧对智谋的表现

  46.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47. 贞节与齐家--元杂剧年老母亲的行为规范

  48. 舞台模型,上有五个元杂剧演员

  49. 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论要

  50. 元杂剧公案戏的法制文化寻绎

  51. 元杂剧元刊本到明刊本宾白之演变

  52. 试论元杂剧中书生形象的阴柔倾向

  53. 元杂剧的情势之美

  54. 元杂剧生命意识探析

  55. 元杂剧中包公的胆识与智慧

  56. 元杂剧代言体叙事结构的形成

  57. 元杂剧中的史记戏

  58. 元杂剧中的生命意识

词语元杂剧百科解释:

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