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小樽拆分为汉字:
小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小字字源来历,小字演变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时间短:~坐。~住。年幼小,排行最末:~孩。谦辞:~弟。~可。~人(a.谦称自己……
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樽字字源来历,樽字演变
古代盛酒的器具:“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渌酒生微波”。……
查询词语:小樽
汉语拼音:xiǎo zūn
小樽,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港口城市,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外的札幌都市圈的组成城市,札幌的外港。临石狩湾。人口17.4万(1986)。1922年设市。三面临山。湾内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北海道西海岸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食品、金属加工、木材、机械等为主。小樽在北海道西部,面临石狩湾,约在100 年前作为北海道的海上大门发展起来,极尽繁荣,不少银行和企业纷纷来此发展,甚至被人称为“北方的华尔街”。昔日运河里曾拥挤着无数装卸货物的舢板,沿岸都是砖石结构的仓库,一派繁忙景象。如今这些仓库建筑都改成了玻璃工艺品商店、茶馆、餐厅和大型商铺。
According to the Xinhua News Agency Xinhua an angler 18, Otaru, Hokkaido, Japan region in the sea and found a man floating corpse.
据新华社电一名垂钓者18日在日本北海道小樽地区海边发现一名男性浮尸。
Related to delicacy, the cellar in the Otaru keeps its quiet popularity.
作为美食的近亲,小樽的酒窖持续着安静的人气。
Otaru is located about 1 hour by train from Chitose International Airpor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direct flight from HK.
小樽位于距离千岁国际机场约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有直飞班机往返香港与千岁国际机场。
On one side of the canal is historical relics, another side modern arts, both of which bring Otaru two different feelings.
运河一面古迹,一面时尚,牵动着小樽的两种情绪。
8 Min. Walk from JR Otaru Station.
从JR小樽站步行8分钟。
小樽(おたるotaru)有“坡城”之称,城内多坡路,其中有取名为“地狱坡”的陡坡和斜而弯曲的舟见坡。冬日滑雪场的背后有一座天狗山,从山上的瞭望台俯瞰,不仅能将市容尽收眼底,还可以极目远眺港湾风景,这里设有索道车,供游客上山用。曾经是日本最大的港口。
让日本北海道成为大自然的一块净土,特别是靠海的小樽,清纯得像《情书》中的情景。小樽从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漠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能善用旧有、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观光重镇、浪漫之都。
而小樽最出名的玻璃工业,也让这个城市有“灯的故乡”等美誉,看精致的玻璃工艺,是小樽另一种浪漫。琳琅满目的玻璃用具、艺术品及家饰罗列满街,有高级豪华的专卖店;也有卖各种小饰物、玩具的路边摊。市区有多个玻璃工艺工厂,里头的玻璃艺品琳琅满目,小到常见的咖啡棒,大到华丽的大花瓶,让人看得目不暇给,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玻璃制品、灯罩饰品,还有众多的玻璃手工品可自由选择。日本的工匠们从海洋中获得了灵感。
玻璃工艺品中有不少使用蓝色和淡绿色,正是大海的象征。在风铃的音乐声中,人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一个个冰冰的玻璃制品,最出名的“北一硝子”里还可以观看制作过程,游客还可以参观玻璃工作室,见识一下不断变化形状的吹空绝技。
在小樽,有的咖啡馆在观光客喝咖啡前,就会让客人自行选用印有小樽市容、运河的瓷杯,喝完咖啡后杯子则让观光客带回家当纪念品,颇具创意。
傍晚时分在富有欧洲浪漫气息的小樽运河畔,漫步于罗曼蒂克的古老街道。不论大街小巷,人行道旁的空地一定是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商家门前店旁没有空地、也都有可提式木盆、木桶的花草盆栽,垃圾筒、坐椅等各式街道家具也井然有序颇具匠心,不但欧式的旧建筑物一一挂上了市政府指定历史建筑物的衔牌严加保护,就算是新建的建筑物或老房子翻新,也刻意建成欧式建筑物的立面假墙,营造出整体都市的欧式风格,这点点滴滴都看得出市民与政府的用心经营。
小樽就是这么一个八爪鱼般的城市。她娇小玲珑,却也应有尽有。第一次到小樽的时候,正是北海道冬天快要来临的10月末,游客的淡季,初雪还没有降临,湿冷的天气酝酿着萧瑟的气息。在码头旁找到了一家脚踏车出租的 店,在运河外围逛了起来。运河两旁的树,叶子全部都已落了,只剩下艳丽的橙红色果实,抢走了两旁的仓库古色古香的风华。
小樽是一座非常欧洲的城市,而它的欧洲风,又是非常日本式的。沿着运河,我看到了据说是漫画将太的寿司取材的寿司通,也找到了小樽著名的北一硝子(玻璃)工房,以及展示音乐钟的海鸣楼,VENEZIANA美术馆,还有由仓库改建而成的经典咖啡馆海猫屋,在火炕旁边轻轻的喝了一杯咖啡,掏出随身的笔记本,卸下那些日子以来的爱恨忧喜。
小樽到处都是博物馆,也到处都是美食餐馆。第一个晚上,和朋友选了一家叫做运河仓库的炭烧海鲜馆,我们叫了两人份的海陆大餐,原以为日本物价甚高,东西送来,令人傻眼,除了美味的北海道牛排及香肠、蔬菜之外,还有龙王蟹、赤贝、各州说不出名字,比手掌还巨大的贝类,以及超过十条以上的新鲜海鱼。我们拼了性命般的吃着,最后还是有五、六条鱼死不暝目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个人的费用不到人民币三百元,竟然可以受到这样的隆重招待,恍然如梦。
但是,寿司通的寿司,如果是单点的话,就是贵得令人砸舌了。寿司通附近,终年几乎都有北海道螃蟹贩卖,依我的经验,可不是越大越好吃。其貌不扬的毛蟹,肉质有弹性,而且比较没有腥味,比起长手长脚、外壳颜色红澄澄的龙王蟹好了许多。在小樽色内区,有些店也备有现吃的服务,你可以直接坐在海鲜量贩店里面大吃着毛蟹,好心的欧巴桑会用小剪刀把螃蟹剪开,很轻易的让你吃到蟹肉,而且还附赠茶和咖啡。那是我最喜欢的吃螃蟹的方法。
一颗一颗下透明红色珍珠的鲑鱼子饭,上冷下热,配上新鲜的紫苏叶和干海带丝,入口即化的美味,对口腔而言,有如一曲天籁。就这样在小樽待了三个晚上,美食加上美景,想不出什么理由应该离开。
第二次到小樽,是在1月初暴风雪的天气。从小樽车站,走到小樽运河,大概只有500公尺的路程,举步艰难,两旁的雪堆了一尺高,动不动就要滑一跤,小樽运河也被雪封喉,景致却是最美妙的,阴沉的天空,迷蒙的灯火,以及白茫茫的堆雪,彷佛拍电影的场景,而蹒跚于其中的旅人,正是跑龙套的演员。
所有的博物馆、咖啡馆、硝子馆以及寿司店都关闭了,因为来得不巧,正是大年初一,饥寒交迫的度过了寂寥的新春,一年,寂静的揭开序幕。
夏天时又到了小樽,游人如织,景色和情调反而没有一切皆空时来得美丽。
良辰美景需要一点想象力,在冬天里想着夏天,夏天里幻想雪景,在旺季中怀念淡季,寂寞中回忆繁华,荒凉的沙漠里渴望都市,都市中向往乡村,是真实的人生。
小樽的寿司极具盛名。我们路过了有名的寿司一条街,但朋友却说:这里是招待观光客的地方,想尝地道的小樽寿司,且跟着他走。
盘中小海洋: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鯟鱼籽、鲑鱼籽、鳕鱼鱼白、平目鱼、皮皮虾、金枪鱼、三文鱼。于是就到了庄枋番屋寿司店。番屋,在日语里是“值班室”的意思。真是个怪怪的名字。原来,这间寿司店,正是原消防队的旧址。
从风雪中踏进庄枋番屋,就觉得暖意融融。里面的装饰都是日本民间传统风格,很家常,不事张扬,让人心里踏实。墙上甚至还张贴着一则“亲父小言”(家训之意),絮絮地向子孙念叨,“早晨要好好吃饭”,“别惹旁人生气”,“勤奋持家,认真祭祖敬神”,“娶媳妇要趁早”,“别人有难要相帮”。
做寿司的师傅,就在生鲜海产的柜台后面操作,让人一目了然。为了近距离观察寿司的制作过程,我们选择了一字排开坐在柜台前的椅子上。
点了这里的极品寿司套餐,那是由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鯟鱼籽、鲑鱼籽、鳕鱼鱼白、平目鱼、皮皮虾、金枪鱼、三文鱼等11种海鲜做成。三位师傅开始娴熟地操作起来。其中一位先把硕大的牡丹虾掐下头来,送入厨房做汤,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拆壳、浅切,去除虾线,抹上鲜绿的芥末酱,再从饭盆里掐上了一小把香糯的米饭,揉捏成团,垫在牡丹虾肉之下,最后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盘中。
这制作寿司的过程颇为讲究,特别是这揉捏饭团一节,其分寸就很难把握得当。用力太轻失之于散,用力过重又失之于紧。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让饭粒既酥又糯,散发饭香。师傅操作时手指如飞,动作熟炼而优雅,连表情也生动愉悦,看着真是一种享受。难怪日语形容这套动作叫“多彩”,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其中一位最“多彩”的,是店长,叫铃木寿三。从17岁起学艺,已做了36年寿司。听我们说他表情生动、笑容感人,他笑着说:“要是我们都没精神,那这些海鲜也都没精神了。做寿司的,笑容很重要,一旦我们打了蔫儿,再好的材料也不新鲜了。”吃寿司,讲究的是一口闷。可是,这家店的寿司,海鲜份量极足,像一只牡丹虾,展开后比幼儿巴掌还大,一口哪里咽得下。不过,尽可能多地塞进口中,还是体会出“一口闷”的妙处。唯其如此,饭香与虾香才能完全相融,新鲜虾肉将齿颊间填得满满,不留下一丝缝隙,那浓香的滋味逃无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才顺畅地滑入腹中,果然是人间极品。
“小樽”一词语源自阿伊努语(北海道原住民)ota、oru、nai,意为砂岸中的河。原名钱函,因为此地青鱼产量丰富再加上当时为建设札幌所用的建材皆由此港输入,因而一度发展成为北海道要港口之一。
现今的小樽运河肇始于明治29年,当时本地已是北海道仅次于函馆的第二大城,但后来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工程延宕、以舢板作为接驳工具的方式在当时也已落伍,因此日后随着札幌的快速发展对照下,小樽便日渐没落,直到昭和61年时将运河重新定位在代表小樽的浪漫及历史后,才又逐渐吸引观光客的来到。
北海道的浪漫小镇中,就属小樽最受到女性游客的青睐。不仅因为小樽的浪漫渗透了每一个观光旅游景点,就连空气里的味道都像是酸甜的恋爱滋味,异常诱人。小樽的每一个观光景点都充斥着浪漫气息,不论是小樽运河的煤气灯、仓库群的红砖、商店内的水晶小熊、美术馆内的油画、博物馆内的音乐盒、交通纪念馆里面的蒸气铁道等,都让到小樽旅游的人回味不已。
小樽运河可说是小樽的标志,到小樽旅游的话一定要到运河一游。小樽运河建于1914年,长约1.3公里,宽约40公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小樽运河仅剩下其中一部份了。在小樽运河的两侧是大正年间以砖块搭建的小村仓库群,搭配上小樽运河边的煤气灯,倒映在河面上的景致相当的迷人。若想要拍下小樽运河最美的状态,要到浅草桥或是中央桥上拍摄,也因为如此所以这两座桥总是塞满了抢拍小樽运河美景的游客。
小樽市博物馆建于明治26年,原为小樽的旧仓库,后来则被指定为小樽的历史建筑物之一。小樽市博物馆的外墙是由小樽及札幌的软时所建造的,因此怀旧的风味相当浓厚。博物馆内展示了小樽市于明治时代作为贸易商港时,文化与商务繁盛的一面,博物馆内共有两个展览厅:一号展览厅展示的是复制的模型,模型内容是明治时期时小樽商港内的各式店铺与当时的街景,以重现当年的街道风情,富有历史的纪念意义;二号展览厅展出的则是介绍小樽自然生态的模型,各有不同的特色,有兴趣的游客可在此稍作停留,慢慢的逛博物馆,以增加对小樽的认识。
小樽的风景一直拥有公认的魅力,每年到此旅游的游客不计其数,因此有机会到小樽旅游的话,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的将小樽的一切烙印在脑海中。
《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祖籍宫城县,处女作的拍摄地却选择了浪漫怀旧的北海道小城小樽。岩井俊二是个怀旧的人,从《情书》到《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以及最近一部作品《花与爱丽斯》,学生时代对于这样一个电影作者似乎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青涩的时光,恬淡的初恋,这样的怀旧情结在《情书》中得到充分的释放,如同小樽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一样。
作为长篇的处女作,虽然在场面调度上略显生涩、人物设计也看得出斧凿的痕迹,但充满诗意的岩井式镜头语言、巧妙紧凑的故事结构,加上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这类重量级演技派的挑梁,落泪与否,《情书》都拨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那根柔软的弦,岩井俊二也因为这部电影当仁不让地跻身于新锐导演之列。岩井俊二为亚洲的年轻人炮制了一部纯爱教科书。
话题要从小樽的名字说起。“樽”在日文中乃“木桶”之意,例如用来盛酒的那一种。莫非小樽的名字和某种液体有着深奥的联系?请教过日本朋友,有说因为“小樽啤酒”的缘故。小樽的啤酒再美味也不敌“札幌”的名气,这种说辞显然欠缺说服力。查过了才知,其实并没有特别的玄机,和众多北海道的地名一样,“小樽”源自爱奴语的发音,原是“沙滩中的河流”。那条并不知名的水已不复存在,小樽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小樽位于西北海道的中央,作为天然良港,昔日渔业繁荣一时,金融机构也在此聚集。一度曾是北海道商业中心的小樽,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繁荣的印迹。小樽为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情有独钟,主演从老牌巨星三船敏郎、高仓健,一直跨越到新晋女艺人竹内结子。有趣的是,这其中,像《情书》一样一人分饰两角的作品很多,而且又总是围绕着现在与过去、人间与天堂、现实与回忆。
小樽灯之市是由小樽运河附近的店家联合举办的冬季活动。活动期间,店家会在邻近的主要街道上挂上各式各样炫丽的灯饰,闪闪动人。尤其在下雪的时候,更是显现出有如童话般的梦幻景象,气氛十足。除了街道的灯光装饰外,在圣诞节前后,附近店家也会有一系列精彩活动,像是小型演唱会、手工玻璃DIY体验,以及各种商品的特卖与赠送活动,让冬季的小樽市街更显得热闹缤纷。
时间:约在12月上旬至隔年1月
活动谘询:0134-32-6101
地点:小樽运河区与市街
交通:小樽站步行约15分钟可抵
小樽雪灯之路:旧仓库群林立的小樽运河,夜晚由瓦斯灯营造出的浪漫气氛更是迷人。每年的二月中旬,小樽市会在几个主要的会场,举办小樽雪灯路祈愿活动。家家户户在门前的雪地上摆放点起的蜡烛灯,形成一整条的雪灯路,祈求平安与和乐。而小樽运河的河面则会用固定在运河两端的绳索上挂着捕鱼用的玻璃浮球,里头点上蜡烛,漂浮在运河上,用烛光妆点小樽的冬季夜晚。
“小樽雪灯之路”活动每年也吸引了不少观光客到此共襄盛举。值得一提的是,小樽观光振兴室在此时会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灯节志愿工,以维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兴趣的游客不妨把握机会,随时注意这方面的消息,用不同角度参与小樽的冬季节庆,感受不同的小樽。
时间:每年二月中旬,为期约10天
地点:小樽运河、万国铁手宫线遗址与其他21个会场。
小樽的音乐盒堂也是很有名的景点之一。自小樽开港之后,西方的乐器渐渐地传入日本,许多店铺也开始贩售起音乐盒,在不知不觉间音乐盒竟然就这么成为了小樽的名产之一。小樽的音乐盒堂共分为两馆:本馆与二号馆。小樽的音乐盒堂可以说是日本数一数二的音乐盒堂展览馆,光是展览馆内的音乐盒就超过三千件,其中还包括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洋娃娃音乐盒以及自动演奏的音乐盒等,都是相当有纪念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音乐盒。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的传统型的音乐盒,在小樽的音乐盒堂内都看得到。此外,音乐盒堂内也有一些音乐盒是供游客选购的,让喜爱音乐盒的游客也可以带回家做纪念。
小樽交通纪念馆,是北海道铁路的发源地,纪念馆也是全日本交通纪念馆规模最大的一间。小樽交通纪念馆占地5万8千平方公尺,馆内的展示品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日本海陆空交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他贵重资料等。因为小樽是北海道的铁路发源地,当然也就少不了火车的展览。馆内展出了近五十辆的经典蒸汽火车,喜爱火车的火车迷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一难得的机会。
早期小樽除了是对外的商港之外,也是北海道最主要的渔获集散地。小樽中央御市场便负担起重要的集散地角色。自从明治时期开始,小樽便一直是北海道最主要的渔获集散地,所以在小樽的中央御市场内共有约莫七十间的商店,其贩售的东西有乾货、湿货等,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中央御市场内的店家也有供应附近餐厅的新鲜的渔获,或是配料等等。虽然规模比不上函馆朝市,却也是当地民众相当喜爱的购物场所。
小樽位于日本北海道西半边的一个海港小镇,而小樽运河是代表北海道小樽市的景点,全长1140公尺,宽20~40公尺,于大正12年(公元1923年)完成。
在1873年札幌内发现煤炭后,由于扮演札幌外港的角色,身为煤炭输出港的小樽从此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不过,由于小樽地势多为山地,平地较少,小樽因此在1989年时展开填海工程,并在新形成的海岸线外着手兴建人工岛。为了取得填海的沙土,在1914年时,在小樽内地开始开凿小樽运河,成为小樽装卸货物的重要运输码头。把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海填补起来的人工运河的工法叫做填补型运河。
但是这种靠人的力量卸载的方法在二次大战后开始萎缩。加上在战后,因为与桦太等地的贸易减少,作为一个物流据点的用途,小樽运河已丧失其功能了。而日渐废弃的运河,也由于缺乏使用与管理,运河两端开始逐渐呈现堵塞、淤积现象。一到夏天,淤泥的恶臭成为小樽都市管理的重大难题。将无用的运河填埋起来,建设成马路干道成为政府与工商界一致支持的主流呼声。
于是,小樽市在1965年左右决定把小樽运河转换成道路。虽然在全国展开了保留运河的行动,但是一部分运河还是被整顿成道路,也就是北海道道17小樽港线(名港小樽港湾线)。不过,道路施工开展到运河区时,当工程将矗立在运河边的石造仓库中一些有碍观瞻的杂物清理后,意外让居民重新发现小樽运河景观的美丽与迷人之处。居民开始认为填埋运河改建为干道的政策,有必要重新评估与调整,从此,开启了小樽运河保存运动的滥觞。如今,林立于运河两岸的仓库也使得许多人回想起这段往事。
游客可以沿着放满了御影石的运河散步,欣赏河畔取材于小樽市历史的雕像。到了夜晚,63支瓦斯灯会被点燃,使整个小樽运河有如进入了幻想世界。
小樽天狗山是能够眺望到港口的滑雪场,而且历来最是有名的大回转滑雪选手盛出的地方,倍受小樽市民和全国滑雪爱好者的亲近和喜爱。在这里夜间滑雪更是其乐无穷,夜晚的景色也是别具一格。
天狗山滑雪场最上部标高532米,斜面构成比例为:初级30%,中级40%,高级30%,共六条滑雪线路,平均坡度为30.2度,最大坡度为42度。
交通:JR函馆本线小樽站下车,小樽站前乘天狗山雪场线巴士;从小樽站前出发约18分钟。
札幌新千岁车站到小樽车站:快速列车约70分钟,停靠站较多的普通列车约100分钟(上下班通勤时间较常出现),两者票种、票价、停靠月台都相同,票价为1740日元。
札幌车站到小樽车站:
从札幌到小樽可搭乘火车(JR),快速列车约32分钟并可到达。
也可在札幌车站巴士总站坐巴士,每隔5~20分钟一班约50分钟到达小樽。
市内交通:
步行是一般游玩小樽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火车,如果到南小樽或是招哩,则可以坐JR线,1-2站下车,再视目的地步行或是坐计程车。
小樽市区有散策巴士行驶,从车站出发,沿着临港路,北到交通博物馆,南到小樽筑港,经过各主要景点,每15~20分钟一班,1日乘车券750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