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毛白杨热度:69

词语毛白杨拆分为汉字:

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毛字字源来历,毛字演变

1. 毛 [máo]毛 [máo]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不是纯净的:~利。~重……

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白字字源来历,白字演变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明亮:~昼。~日做梦。清楚:明~。不~之冤。纯洁:一生清~。~璧无瑕。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

杨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杨字字源来历,杨字演变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姓。……

 

查询词语:毛白杨

汉语拼音:máo bái yáng

词语毛白杨基本解释

毛白杨(学名:Populus tomentosa)为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生长快,树干通直挺拔,是造林绿化的树种,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其品种适应性强,主根和侧根发达,枝叶茂密。是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

毛白杨分布广泛,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区。雌株以河南省中部最为常见,山东次之,其它地区较少,北京有引有雌株。模式标本采自北京南口、西拐子(八达岭)。

词语毛白杨在线造句

    • Hg absorbency of white poplar, willow and pine was low, while that of the larch was high with the elm being the highest.

      其中毛白杨、垂柳和油松对汞的吸收能力较低,落叶松叶的吸收能力较高,榆树吸收汞的能力最高。

    • We knew the forest land nutrient consumption condition through inquired into the forest land nutrient tendency change rule .

      通过对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养分动态变化规律探究,掌握了林地养分消耗状况;

    • Study on Comparison of Salt-resistance Abilities among Populus tomentosaClones and Gene Transformation for Salt Tolerance.

      毛白杨无性系耐盐性比较与转耐盐基因的研究。

    • Then the crown projection model was built, and the light climate condition in forest was simulated.

      建立了毛白杨树冠投影模型,模拟了树荫的年内投影变化以及林下光气候状况。

    • STUDIES ON FIBER MORPHOLOGY AND LIGNIN DISTRIBUTION OF THE TRIPLOID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三倍体毛白杨纤维形态学参数及木质素微区分布的研究。

    • Effects of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seedling growth and cold resistance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

      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 Genetic variation in photosynthetic traits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 Meanwhile, the paper introduces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the analysis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for the first time.

      同时,首次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三倍体毛白杨的材性分析中来。

    • Combination of Populus tomentosa wood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 .

      毛白杨无机复合木材研究。

词语毛白杨百科解释:

毛白杨:杨柳科杨属植物

毛白杨:中药

毛白杨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树皮幼时暗灰色,壮时灰绿色,渐变为灰白色,老时基部黑灰色,纵裂,粗糙,干直或微弯,皮孔菱形散生,或2-4连生;树冠圆锥形至卵圆形或圆形。侧枝开展,雄株斜上,老树枝下垂;小枝(嫩枝)初被灰毡毛,后光滑。芽卵形,花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微被毡毛。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8-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深齿牙缘或波状齿牙缘,上面暗绿色,光滑,下面密生毡毛,后渐脱落;叶柄上部侧扁,长3-7厘米,顶端通常有2(3-4)腺点;短枝叶通常较小,长7-11厘米,宽6.5-10.5厘米(有时长达18厘米,宽15厘米),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有金属光泽,下面光滑,具深波状齿牙缘;叶柄稍短于叶片,侧扁,先端无腺点。雄花序长10-14(20)厘米,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雄蕊6-12,花药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苞片褐色,尖裂,沿边缘有长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2裂,粉红色。果序长达14厘米;蒴果圆锥形或长卵形,2瓣裂。花期3月,果期4月(河南、陕西)-5月(河北、山东)。

image.png

毛白杨栽培技术

选择雄性毛白杨优良品种培育小苗;移栽宜在早春或晚秋进行,适当深栽;培养胸径4~6厘米的苗木,定植密度500~800棵/667平方米,3年后可间苗销售,留床苗继续培养大苗;不可采用“拔大苗”的方式出圃,培养胸径7~8厘米的苗木定植200~300棵/667平方米,冠高比3:5,每层留3个主枝,全株留9个主枝左右,保持主干通直;因毛白杨喜大肥大水,还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1. 病虫

    毛白杨破腹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和中部,纵裂长度不一,自数厘米至数米,宽度1~3cm,露出木质部,裂缝初形成时,表现为机械伤。春季三月份树木萌动后,逐渐产生愈合组织,但多数不能完全愈合。当树液流动时,树液不断从伤口流出,逐渐变为红褐色粘液,并有异臭。破腹病常常引起毛白杨红心。这种现象发生在已是裂缝的组织上时,裂缝就向内及上下延伸。毛白杨红心病是由伤口直接诱发的一种生理病变,木质部变色是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

    在纯林条件下,林内温度变幅比林外小得多,林内木不易受到低温时温度的突然变化而产生冻裂。林缘木因受外来温度变化的影响而易发生冻裂,发病率也高。一般情况下,林内木病害率为2.8%,而林缘木则为14.3%。在林木密度方面,表现为稀林发病重,密林病轻。四旁零星林木,管理差的,受害率高。靠近水源及湿度大的地方,病害发生率低。

  2. 防治

    1、适地适树的发展毛白杨。选择土质较厚的林地植树造林,营造适当密度的纯林或混交林。山地造林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以减少温度变动的幅度。

    2、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3、冬季寒流到来之前树干涂白或包草防冻。

    4、早春对伤口可用刀削平以利提早愈合。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保护好树干,避免人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机械伤。

毛白杨主要价值

可用播种、插条(须加处理)、埋条、留根、嫁接等繁殖方法进行育苗造林。木材白色,

纹理直,纤维含量高,易干燥,易加工,油漆及胶结性能好;可做建筑、家具、箱板及火柴杆、造纸等用材,是人造纤维的原料,树皮含鞣质5.18%,可提制栲胶。北京居民用雄花序喂猪,花序入药叫做“闹羊花”(陕西武功)。毛白杨材质好,生长快,寿命长,较耐干旱和盐碱,树姿雄壮,冠形优美,为各地群众所喜欢栽植的优良庭园绿化或行道树、也为华北地区速生用材造林树种,应大力推广。

毛白杨生长习性

喜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温和平原地区。

深根性,耐旱力较强,粘土、壤土、沙壤上或低湿轻度盐碱土均能生长。在水肥条件充足的地方生长最快,20年生即可成材。是中国速生树种之一。

毛白杨分布情况

分布广泛,在辽宁(南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均有分布,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区。

毛白杨品种分类

毛白杨(原变种)

拉丁名:Populus tomentosa var. tomentosa

截叶毛白杨(变种)

拉丁名:Populus tomentosa var. truncata Y. C. Fu et C. H. Wang

树冠浓密,树皮灰绿色,光滑,皮孔菱形,小,多为2个以上横向连生,呈线形;短枝叶基部通常为截形,发叶较早,生长较原变种快。

产陕西(武功及周至两县境内);渭河沿岸有造林。模式标本采自周至县。

抱头毛白杨(变种)抱头白(河南)

拉丁名:Populus tomentosa var. fastigiata Y. H. Wang

主干明显,树冠狭长,侧枝紧抱主干。生长较快,23年生树高20米,胸径30厘米,根深冠窄不胁地,适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栽培。

产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甘肃(文县)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山东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