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棄繁体字:棄字拼音:qì棄字注音:ㄑㄧˋ


棄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ycas


五笔98版:ycas仓颉号码:yitd棄字结构:上下结构棄字五行:


四角号码:00904郑码查询:szefgb2312码:C6FABig5编码:B1F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8C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棄造字法:原为会意棄异体字:弃甭𠆉𣓪𠔚弃𢍞

笔顺编号:4154122112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644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4

棄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後2.21.14(甲)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信1.018(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𠦒部

睡虎地簡28.16(隸)

縱橫家書39(隸)
西漢

蒼頡篇34(隸)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棄字象形文造型-棄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qì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说文籀文;

说文古文;

秦简;

小篆;

隶书

读音:qì

“弃”是抛开,捐弃、废除。《说文》:“弃,捐也。”甲骨文写作“”,是两手执簸箕向外抛弃一“子”的形状,当是古代弃婴的写真。金文、“说文籀文”、小篆字形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字素均为执箕弃婴形。只有“说文古文”省笔写作“”,直接用双手将子抛出。是古代简化字,也为今天的简化字打下了基础。隶书(汉《鲜于璜碑》)据小篆结构写作“”,古形全失,已是今文。

图为“象形字书画”造形

棄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棄
中国大陆
台湾 棄
台湾
香港 棄
香港
日本 棄
日本
韩国 棄
韩国
旧字形 棄
旧字形

棄字甲骨文源流

棄字甲骨文源流
棄-J09793
棄字甲骨文源流
棄-J09794

棄字金文源流

棄字金文源流
棄-B05808
棄字金文源流
棄-B05809

棄字六书源流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2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3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4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5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6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7
棄字六书源流
棄-L20128

棄字字源字典

棄字字源字典
棄-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棄字基本解释

  1. 见“弃”。

棄字笔顺





撇折









棄字组词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见“弃”。

〔古文〕弃𢍞𨓋【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

【說文】捐也。

【爾雅·釋言】忘也。

【詩·周南】不我遐棄。

【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考證:〔【爾雅·釋詁】忘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詩·召南】不我遐棄。〕 謹照原書召南改周南。

说文解字

【詰利切】-【卷四】

【原文】捐也。从廾推𠦒棄之,从𠫓。𠫓,逆子也。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𠫓,他忽切。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捐也。
手部曰。捐、棄也。
从𠬞推𠦒棄也。
竦手推𠦒而捐之也。
从㐬。㐬、逆子也。
旣以𠬞𠦒會意。又加㐬以箸之。㐬者、不孝子。人所棄也。棄、詰利切。十五部。
古文棄。
古以竦手去屰子會意。按字𥻳變作棄。中體佀世。唐人諱世。故開成石經及凡碑板皆作弃。近人乃謂經典多用古文矣。
籒文棄。
今字亦從𠫓不從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