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兓繁体字:兓字拼音:qīn兓字注音:ㄑㄧㄣ


兓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8五笔86版:aqaq


五笔98版:aqaq仓颉号码:mumvu兓字结构:左右结构兓字五行:


四角号码:11412郑码查询:hrhrgb2312码:none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15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兓造字法:兓异体字:

笔顺编号:1535153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217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兓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說文‧兂部

楷書

兓字象形文造型-兓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小篆兂;

小篆簪;

小篆兓;

汉简

读音:zān

“兂”是“簪” 的初文。本是古人绾住发髻或冠的一种长针。甲骨文写作“” , 正是一侧跪女人头上插有两只簪子的形状。 小篆1将甲骨文的女人形改为无性别的“人”形(说明古时男女均用簪绾发),头上两只簪子变为一 “匕”字形。离原形不远。小篆2上边是“竹” (古时一般人簪子多用竹制,贵族用牙、玉、金、银)下边是“朁” (读cǎn)。成为《说文》所称“兂 (簪),首笄(读jī,竹簪)也。从竹,朁声”的形声字。

“兓” 是尖锐物。 本指 “兂、 簪” 的尖形。 小篆写作 “” , 与甲骨文“” (兂)头上双簪比对, 可以看出 “兓” 的本源。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兓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兓
中国大陆
台湾 兓
台湾
日本 兓
日本
韩国 兓
韩国
旧字形 兓
旧字形

兓字金文源流

兓字金文源流
兓-B13508

兓字说文字源

兓字说文字源
兓-S06209

兓字字源字典

兓字字源字典
兓-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兓字笔顺


jin


竖折/竖弯


竖提


竖折/竖弯


竖弯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儿字部】

【唐韻】子心切【集韻】咨林切,𠀤浸平聲。

【說文】兓兓,銳意也。

【正譌】通用駸。从二旡諧聲,與兟別。又【集韻】則旰切。音贊。二人屈己以贊也。

说文解字

【子林切】-【卷八】

【原文】朁朁,銳意也。从二兂。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兓兓、
各本譌朁朁。今依玉篇、集韵正。
銳意也。
兂主入。故兩兂爲銳之意。兓兓、其言所謂意內而言外也。凡俗用鑯尖字卽兓字之俗。
从二兂。
子林切。七部。

兓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