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兕繁体字:兕字拼音:sì兕字注音:ㄙˋ


兕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7五笔86版:mmgq


五笔98版:hnhq仓颉号码:ssuu兕字结构:上下结构兕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77212郑码查询:iyargb2312码:D9EEBig5编码:A8E1


uci-code:粤语/广东话:首尾分解:凹儿部件分解:凹儿


兕造字法:象形兕异体字:雉𧰽𤉡𠒅

笔顺编号:2525135

笔顺读写:竖折竖折横撇折

词条已被关注:4084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0-23

兕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620合33375歷組

甲622合33208賓組

甲840合32718無名組

甲1633合30995何組

甲1635合28390

甲1915合28395何組

甲3584合28403

甲3939合37398無名黃間

乙764合10407賓組

乙8049合974賓組

京津4030合32631歷組

京津1466合10430賓組

佚427

佚518背

佚635合28414

前7.34.1合10398賓組

燕410合10350

粹937合10417賓組

粹941合10438

粹942合31880

粹942合31880

鄴初下.38.12合10430賓組

安2.3合2029

前1.19.6合35932

前1.19.6合35932

前1.19.6合35932

前2.13.4合37389

前2.27.1合37380黃組

前7.41.1合10410𠂤賓間

後2.38.5合28406無名組

前4.46.6合2851

掇1.421合32295歷組

京津4487合28401無名組

寧滬1.193合32603無名組

寧滬1.283合28411無名組

寧滬1.387合28392無名組

寧滬2.145合39460黃組

明藏205

餘5.2合10399賓組

甲620(甲)

甲622(甲)

乙764(甲)

佚518背(甲)

說文古文

說文‧𤉡部

睡.日甲157背(隸)

老子乙186上(隸)
西漢

孔宙碑(隸)
東漢

楷書

兕字象形文造型-兕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说文古文;

小篆;

隶书1;

隶书2

读音:sì

“兕”是古代的一种犀牛。《说文》: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 甲骨文正象头生独角的犀牛形象。因犀牛皮常用来制造武士的盔甲,所以 “说文古文”将兕写作 “” , 上是犀牛皮帽, 下是 “儿” (人形)。 古代称贯甲武士为“兕罴之士”或源于此。小篆保留了皮帽,却使用了动物的四肢。隶书随“说文古文”和小篆结构, 写作“” , 以特有的波磔将“兕”从古文字中剥离出来。

注: 隶书的 “”下边是表示猪字的 “豕” , 或是当时人们把兕看作大猪一样的动物。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兕》

“兕”古指有角野牛,特指犀牛。《说文》称: “兕如野牛而青。 ” 甲骨文写作“”或“”均象头生独角的犀牛。又因犀牛皮主要用于古代武士的盔甲,故古文也写作“” , 上边的 “凹”是皮帽形, 下边的“”是人形。古称贯甲武士为兕罴之士即与此有关。小篆写作“” , 保留了皮帽却将古文的人形退回到动物的四肢形。这种进而复退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隶书变革, 故产生了 “” 和 “”两种写法。

丁亥立秋燕人大熊

规格: 高91CM 宽56CM

兕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兕
中国大陆
台湾 兕
台湾
香港 兕
香港
日本 兕
日本
韩国 兕
韩国
旧字形 兕
旧字形

兕字基本解释

  1. 〔~觥〕古代一种酒器。

  2. 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兕字笔顺




横折折/横折弯


横折



竖弯钩

兕字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本义:雌性犀牛) 同本义 [male rhinoceros]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说文》

    唐叔射兕于徒林。——《国语·晋语》

    兕甲寿二百年。——《考工记·函人》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