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燖繁体字:燖字拼音:xún燖字注音:ㄒㄩㄣˊ


燖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6五笔86版:ovaf


五笔98版:ovaf仓颉号码:fsmi燖字结构:左右结构燖字五行:


四角号码:97846郑码查询:uojdgb2312码:noneBig5编码:EA4B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1D6首尾分解:火尋部件分解:火彐工口寸


燖造字法: 燖异体字:爓燂燅

笔顺编号:4334511121251124

笔顺读写:捺撇撇捺折横横横竖横竖折横横竖捺

词条已被关注:4367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燖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燖
中国大陆
台湾 燖
台湾
香港 燖
香港
日本 燖
日本
韩国 燖
韩国
旧字形 燖
旧字形

燖字字源字典

燖字字源字典
燖-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燖字基本解释

  1. 用火烧熟。

  2.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

  3. 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燖字笔顺


xún

燖字详细解释

〈动〉

  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hot-water depilate]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2. 又如:燖毛;燖鸡

  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boil meat]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1. 用火烧熟。

  2.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

  3. 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

【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又【集韻】或作燅。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

【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又【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𠀤音潛。

【玉篇】本作燂。

【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

【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

【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又【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閻。

【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