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覯繁体字:覯字拼音:gòu覯字注音:ㄍㄡˋ


覯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0笔画总数:17五笔86版:fjgq


五笔98版:amfq仓颉号码:tbbuu覯字结构:左右结构覯字五行:


四角号码:56412郑码查询:ebblgb2312码:EAEDBig5编码:EE7A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9A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覯造字法: gòu 覯异体字:觏

笔顺编号:1122125211251113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691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6

覯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見部

楷書

覯字象形文造型-覯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òu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媾;

小篆冓;

小篆媾;

小篆篝;

小篆构;

小篆购;

小篆沟;

小篆;

小篆遘;

小篆觏

读音:gòu

“冓”的本义是逢遘,相遇,交接。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都是两条鱼相遇、相对和结交的形状。后金文、小篆加表示人面的“頁”或“女”成“”媾字,转指人类的“婚媾”、“交媾”等义。

“冓”后用作义符或声符演化出很多字。如:加“木”字成构架的“”(构),指盖房时房顶承重的架木,会意构是木与木的相遇、相对、相交;加表示货币的“贝”字成购买的“”(购);加流水的水(氵)成“”(沟)字;加表示竹制用品的“竹”成“”(篝)字;加表示皮革制品的“革”(韦)成皮臂套的“” (鞲)字;加表示行走的“辵”(辶)成在行走中相遇的动词“”(遘)字。

与“遘”义近似的有一“”(觏)字。《说文》:“觏,遇见也。”

图为“象形字书画”造形

覯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覯
中国大陆
台湾 覯
台湾
香港 覯
香港
日本 覯
日本
韩国 覯
韩国
旧字形 覯
旧字形

覯字说文字源

覯字说文字源
覯-S06245

覯字字源字典

覯字字源字典
覯-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覯字基本解释

  1. 见“觏”。

覯字笔顺


gòu

康熙字典

【酉集上】【見字部】

  1. 见“觏”。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遘。

【說文】遇見也。

【詩·召南】亦旣覯止。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

【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𠋫。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𠋫平聲。亦同逅。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顜同。

【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

【註】或从見。通作講。

又【集韻】訖岳切,講入聲。亦同顜。通作較。

说文解字

【古后切】-【卷八】

【原文】遇見也。从見冓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遇見也。
覯與遇㬪韵。辵部曰。遘、遇也。覯从見、則爲逢遇之見。召南草蟲曰。亦旣見止。亦旣覯止。傳曰。覯、遇也。此謂覯同遘。鄭箋云。旣覯謂已昏也。引易男女覯精。萬物化生。鄭意以覯卽見。無俟重言。毛云。遇也。實含會合之義。故引而伸之。必俟脫纓燭出。昏禮旣成。乃自信可以寧父母心。此申毛、非異毛也。鄭所據易作覯精。今皆作構。葢失之矣。
从見。冓聲。
古后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