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升繁体字:升字拼音:shēng升字注音:ㄕㄥ


升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4五笔86版:tak


五笔98版:tak仓颉号码:ht升字结构:单一结构升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24400郑码查询:mevvgb2312码:C9FDBig5编码:A4C9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47首尾分解:丿廾部件分解:升


升造字法:象形升异体字:阩斘昇陞㚈

反义词:

笔顺编号:3132

笔顺读写:撇横撇竖

词条已被关注:2410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升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550合31119

甲1370

甲1373

甲1902合27005何組

乙7723合11697賓組

鄴3下.50.14合36119

前1.20.7合36123黃組

前2.16.2合35913黃組

前4.20.6合38696

後2.7.1合23248出組

林1.11.4

戩25.10合30973無名組

粹323合30356何組

粹330合32654無名組

粹331合27335無名組

粹337合30359無名組

京津5030合36119

京津5032合35980黃組

京津5052合36017

京都1812合30365無名組

友簋西周中期集成4194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連迀鼎春秋晚期集成2084

䣄王𠂔又觶春秋晚期集成6506

甲550(甲)

粹337(甲)

京都1812(甲)

友簋(金)
西周中期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連迀鼎(金)
春秋晚期

郭.唐.16(楚)

說文‧斗部

睡虎地簡23.4(隸)

一號墓漆杯191(隸)
西漢

汝陰侯墓漆布奩銘文(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13(隸)
西漢

孔宙碑陰(隸)
東漢

熹.易.升(隸)
東漢

楷書

升字象形文造型-升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ē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侯马盟书;

秦简;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shēng

“升”是量具。《说文》: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甲骨文、金文、秦简都象有柄的勺形,中间的小点表示量米时掉落的米粒。小篆在规范笔画后已失量具形状。隶书(汉《曹全碑》 )以 “蚕头雁尾” 的一长横,彻底脱离了象形字的行列而成为今文。简化字将“升”并入上陞义。“陞”字《侯马盟书》写作“” 。左边是表示有阶的山形; 右边是升斗的 “升” 。 此时已有踏阶升高义。隶变后加 “土”成“陞”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升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升
中国大陆
台湾 升
台湾
香港 升
香港
日本 升
日本
韩国 升
韩国
旧字形 升
旧字形

升字金文源流

升字金文源流
升-B19526
升字金文源流
升-B19527
升字金文源流
升-B19528

升字六书源流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27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28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29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30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31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32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33
升字六书源流
升-L33234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1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2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3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4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5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6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7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8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39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40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41
升字六书源流
升-L10942

升字说文字源

升字说文字源
升-S10677

升字字源字典

升字字源字典
升-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升字基本解释

1. 升 [shēng]

升 [shēng]
  1. 容量单位。

  2. 量粮食的器具。

  3.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

升字笔顺


shēng




升字详细解释

1. 升 [Shēng]2. 升 [shēng]

升 [Shēng]

〈名〉

  1. 古州名 [Sheng prefecture] 故治在今南京市

  2. 姓(如宋有昇元中)

升 [shēng]

〈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liter, litre]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 sheng ,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80 strands]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昇、陞 shēng

〈动〉

  1. 上升,升起 [uprise]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ascend]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promote]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ripe]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pay tribute]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升字常用词组

1. 升 [Shēng]

升 [Shēng]
  1. 升沉 shēng chén

  2. 升调

  3. 升斗小民

  4. 升发 shēng fā

    [rise and succeed] 地位升高,财产增多;飞黄腾达

  5. 升高 shēng gāo

    [elevate;rise;hoist;ascend] 提高地位、程度或水平

    升高温度

  6. 升格 shēng gé

    [promote;upgrade] 升级。地位或级别提高

    将各自外交代表由公使升格为大使

  7. 升汞 shēng gǒng

    [mercuric chloride]一种白色粉末状无机化合物,能升华,其成分是氯化汞,有剧毒,一般用作杀虫剂或消毒剂

  8. 升官 shēng guān

    [advancement]晋升或提高到更高的等级或更尊贵或更显要的个人地位

  9. 升号 shēng hào

    [sharp] 打在乐谱线或乐谱线间隙上的记号#,用来表示比不打此记号时的音高半度

  10. 升华 shēng huá

    [sublime]∶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变为气体。樟脑、碘、萘等都容易升华

  11. 升级 shēng jí

    [promote]∶升到比原来高的等级或班级

    学校规定三门课不及格不能升级

  12. 升降机 shēng jiàng jī

    [lifter]∶提升的机器或装置

  13. 升空 shēng kōng

    [levitate]浮力使某物升在空中或漂浮在空中,通常指的是精神上的或幻觉方面的上升

    在其他的实验室里用的是升空的桌子

  14. 升力 shēng lì

    [lift]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一股向上的力,又叫举力

  15. 升幂 shēng mì

    [ascending power] 多项式中,各项是按照某一字母的指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叫做这一字母的升幂。如ab+a 2 b 2 +a 3 b为a的升幂

  16. 升平 shēng píng

    [peaceful]太平

    升平之世

  17. 升旗 shēng qí

    [hoist a flag]把国旗、军旗等慢慢地升到旗杆顶上

  18. 升起 shēng qǐ

    [uprise]∶向上升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19. 升迁 shēng qiān

    [be transferred upward;promotion] 指工作调动且职位提升

    不循中道,纵得升迁何荣也

  20. 升任 shēng rèn

    [be promoted] 提升担任

    升任连长

  21. 升堂入室 shēng táng rù shì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22. 升腾 shēng téng

    [rise]∶升入天空;往上升

    在目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雪》

  23. 升天 shēng tiān

    [rapture;go up to heaven] 上升到天界;[迷信] 指死亡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4. 升学 shēng xué

    [go to a school of a higher grade]进入比原来高一级的学校或年级学习

  25. 升音 shēng yīn

    [sharp]比指定音符或乐音升高半度的音符或乐音

    升C是升音半度的C

  26. 升帐 shēng zhàng

    [discuss military business in the tent]指将帅到帐中召集部下议事或发号施令

  27. 升值 shēng zhí

    [revalue] 提高货币的含金量或对外币的比价

  28. 升擢 shēng zhuó

    [promote] 提升;擢升

    一日九迁,升擢超等

  29. 升资 shēng zī

    [increase salary] 提升工资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字部】

1. 升 [shēng]

升 [shēng]
  1. 容量单位。

  2. 量粮食的器具。

  3.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𠀤音陞。

【說文】籥也。十合爲升。

【前漢·律歷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升。又成也。

【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升。又【廣韻】布八十縷爲升。

【禮·雜記】朝服十五升。又卦名。

【易·升卦】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又降之對也。

【書·畢命】道有升降。

【註】猶言有隆有汙也。又登也,進也。

【詩·小雅】如日之升。

【易·坎象】天險不可升也。又【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说文解字

【識蒸切】-【卷十四】

【原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十合也。
十合各本作十龠。誤。今正。律曆志曰。合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斗爲斛。而五量嘉矣。作十龠則不可通。古經傳登多作升。古文叚借也。禮經注曰。布八十縷爲升。升字當爲登。今之禮皆爲升。俗誤已行久矣。按今俗所用又作陞。經有言升不言登者、如周易是也。有言登不言升者、左傳是也。
从斗。象形。
斛左耳爲升。右耳爲合。?以象耳形也。各本作亦象形。非。識蒸切。六部。
合龠爲合。龠容千二百黍。
十字各本無。今補。不補則五量惟升斗斛見於本書。且失其相絫之數矣。絫下云。增也。一曰十黍之重。正爲銖字張本。鬲下云。鼎屬。實五觳。又云。斗二升曰觳。正爲角部觳下無此義、故補之。亼部合下無一曰十龠爲合之文。龠部下無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此處之當補、正同鬲下。非沾足也。合龠爲合。見律曆志。而尙書正義引作十龠。月令正義引作合。通典引作十。六典說唐制作合。是漢書古本不同。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躍於龠、合於合、廣雅二龠曰合、

升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升字文言文解释

shēng

①<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又】布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

②<动>上升;登。《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引】升官。《后汉书•王符传》:“符独耿介不同于世俗,以此遂不得~进。”

③<形>成熟。《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为大饥。”

④<形>太平。《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蒸庶欣欣,喜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