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疋繁体字:疋字拼音:pǐ,yǎ疋字注音:ㄆㄧˇ


疋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5五笔86版:nhi


五笔98版:nhi仓颉号码:nyo疋字结构:单一结构疋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17801郑码查询:xiigb2312码:F1E2Big5编码:A5D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58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疋造字法:会意疋异体字:匹雅胥疏

笔顺编号:521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793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8

疋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1.44.3合4584賓組

燕637合6976𠂤賓間

燕758合6976𠂤賓間

鐵138.2合13631𠂤賓間

前7.19.3合576賓組

佚943合20706𠂤組

甲3069合12819𠂤賓間

甲3069合12819𠂤賓間

乙647

乙1605合4582

乙2910合13695賓組

乙4509合190賓組

乙4858合190賓組

乙5756合18234

乙6410合232

乙8422合192賓組

粹173合231賓組

京津3139合32938

存717合5829賓組

是尹番戈春秋晚期集成10899

十年洱陽令戈戰國晚期文物90.7

甲2878(甲)

燕758(甲)

鐵138.2(甲)

足作父丙鼎(金)
商代晚期

十年洱陽令戈(金)
戰國晚期

仰25.1(楚)

天策(楚)

郭.老甲.28(楚)

說文‧疋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疋字象形文造型-疋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ú


甲骨文足;

甲骨文足;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金文足;

金文足;

金文足;

小篆足;

小篆疋;

隶书足;

隶书疋

读音:zú

“足” 和 “疋” 都是部首字。本义是同一字,《说文》 : “疋,足也。” “足,人之足也。” 均指腿脚(踝、足) 。“疋” 字侧重指包括腿在内的脚, 甲骨文写作“” , 上部是腿, 下边是掌趾,正是腿和脚的形状。 “足” 字主要指踝以下的脚部, 甲骨文写作 “” ,正像脚掌和脚趾形。 “足” 甲骨文也写作 “”(此字也是 “正” 字, 表示脚正对一个方向走去) 。 金文承接此字写作 “” 。 小篆将“足、 疋” 分别写作 “” 和 “” , 区别仅在 “口” 部是否封口。 隶变后, 足写作 “” ( 《郭有道碑》 ) , 疋写作 “” 。 随着 “足” 字地位的巩固和通行,“疋” 义逐渐转移,多用作部首并增加了其他字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疋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疋
中国大陆
台湾 疋
台湾
香港 疋
香港
日本 疋
日本
韩国 疋
韩国
旧字形 疋
旧字形

疋字六书源流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3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4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5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6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7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8
疋字六书源流
疋-L17261
疋字六书源流
疋-L03546

疋字说文字源

疋字说文字源
疋-S01582

疋字字源字典

疋字字源字典
疋-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疋字基本解释

1. 疋 [pǐ]2. 疋 [yǎ]3. 疋 [shū]

疋 [pǐ]
  1. 同“匹”。

疋 [yǎ]
  1. 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疋 [shū]
  1. 脚。

疋字笔顺



横撇/横钩




疋字详细解释

1. 疋 [yǎ]

疋 [yǎ]
  1. 同“雅” [elegance]

  2. 另见 pǐ

康熙字典

【午集上】【疋字部】

1. 疋 [pǐ]2. 疋 [yǎ]3. 疋 [shū]

疋 [pǐ]
  1. 同“匹”。

疋 [yǎ]
  1. 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疋 [shū]
  1. 脚。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𠀤音蔬。

【說文】足也。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集韻】寫與切,音胥。又所據切,音絮。義𠀤同。

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𠀤音所。記也。

又【廣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𠀤音雅。正也。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安定太守賈疋。

又【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疋。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韻】足,古作疋。註詳部首。

说文解字

【所菹切】-【卷二】

【原文】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爲《詩·大疋》字。亦以爲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凡疋之屬皆从疋。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足也。上象腓腸。
肉部曰。腨、腓腸也。
下从止。
止、下基也。
弟子職曰。
弟子職、管子書篇名。漢藝文志以列於孝經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
問疋何止。
謂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
古文㠯爲詩大雅字。
雅各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爲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
亦㠯爲足字。
此則以形相似而叚借。變例也。
或曰胥字。
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
一曰疋記也。
記下云疋也。是爲轉注。後代改疋爲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
凡疋之屬皆从疋。
所菹切。五部。

疋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