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疐繁体字:疐字拼音:zhì,dì疐字注音:ㄓˋ


疐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4五笔86版:fplh


五笔98版:fplh仓颉号码:jbwno疐字结构:上下结构疐字五行:


四角号码:40801郑码查询:edxigb2312码:noneBig5编码:E2D9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590首尾分解:十疋部件分解:十冖田疋


疐造字法:形声疐异体字:躓嚏𤴡𨂬

笔顺编号:12452512152134

笔顺读写:横竖捺折竖折横竖横折竖横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838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疐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2.27.8合37750

前2.30.1合37367黃組

前2.30.2合37618

前2.30.6合38186黃組

前2.34.3合37678

前2.38.7

前2.39.5合37761

前2.39.7合37766黃組

前2.41.6合37578

甲318合37774

續3.16.9合36760

續3.17.7合37754

佚434合37497黃組

粹1196合31136無名組

京津5284合37497黃組

珠125合37748黃組

京都1957

存2236合33155

前2.32.7合37494黃組

菁9.15合37661黃組

疐甗西周早期集成862

疐尊西周早期集成5819

疐尊西周早期集成5820

疐鼎西周中期集成2731

疐卣西周中期集成5187

丼人𡚬鐘西周晚期集成111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7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8

㝬簋西周晚期集成4317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前2.30.1(甲)

前2.30.2(甲)

前2.30.6(甲)

前2.38.7(甲)

前2.39.5(甲)

前2.39.7(甲)

粹1196(甲)

珠125(甲)

京都1957(甲)

存2236(甲)

前2.32.7(甲)

菁9.15(甲)

㝬簋(金)
西周晚期

楚簋(金)
西周晚期

丼人𡚬鐘(金)
西周晚期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說文‧叀部

睡虎地簡48.56(隸)

楷書

疐字象形文造型-疐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h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隶书

读音:zhì

“疐” 本义是遇阻停滞、滞留。《说文》 : “疐,碍不行也。” 当是“滞”字的另写。 甲骨文写作“” , 像在长有农作物的农田中,下有 “”者表示足, 在缓慢行进。 金文、 小篆写作 “” , 农田义未变,强化了下边的脚步,用 “止” (趾、脚)和 “足” 直接表达行进在农田义。一说是送葬人待的孝帽,行之迟迟,不确。还有学者称疐是“铚” 的初文,存参。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疐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疐
中国大陆
台湾 疐
台湾
香港 疐
香港
日本 疐
日本
韩国 疐
韩国
旧字形 疐
旧字形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297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298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299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0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1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2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3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4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5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6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7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8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09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0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1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2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3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4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5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6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7
疐字甲骨文源流
疐-J10318

疐字金文源流

疐字金文源流
疐-B05929
疐字金文源流
疐-B05930
疐字金文源流
疐-B05931
疐字金文源流
疐-B05932
疐字金文源流
疐-B05933

疐字六书源流

疐字六书源流
疐-L19076
疐字六书源流
疐-L19077
疐字六书源流
疐-L19078
疐字六书源流
疐-L19079
疐字六书源流
疐-L19080

疐字说文字源

疐字说文字源
疐-S02868

疐字字源字典

疐字字源字典
疐-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疐字基本解释

1. 疐 [zhì]2. 疐 [dì]

疐 [zhì]
  1. 古同“踬”:“狼跋其胡,载~其尾。”

疐 [dì]
  1. 古通“蒂”,爪果的蒂。

疐字笔顺


zhì




横撇/横钩


横折




横撇/横钩




疐字详细解释

1. 疐 [zhì]

疐 [zhì]

〈动〉

  1. 绊倒 [trip and fall]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豳风·狼跋》

  2. 又如:跋前疐后(狼前进时会踩着下巴底下垂着的肉,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3. 停滞;阻碍 [stop;hinder]。如:疐跋(困难);疐便(难易)

康熙字典

【午集上】【疋字部】

1. 疐 [zhì]2. 疐 [dì]

疐 [zhì]
  1. 古同“踬”:“狼跋其胡,载~其尾。”

疐 [dì]
  1. 古通“蒂”,爪果的蒂。

【唐韻】【集韻】【韻會】陟利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至。頓也。

【說文】礙不行也。人欲去而止之也。

又頓也,跲也。

【爾雅·釋言】疐,仆也。

【詩·豳風】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傳】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

【疏】退則跲其尾,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

又【廣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𠀤與蔕同。

【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

【疏】謂治棗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

【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爲國君者華之,巾以綌,爲大夫累之,士疐之。

【疏】疐謂脫華處。

说文解字

【陟利切】-【卷四】

【原文】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此與牽同意。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礙不行也。
釋言云。

疐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