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剮繁体字:剮字拼音:guǎ剮字注音:ㄍㄨㄚˇ


剮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mnmj


五笔98版:mnmj仓颉号码:bbln剮字结构:左右结构剮字五行:


四角号码:72200郑码查询:ljkdgb2312码:B9D0Big5编码:D46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26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剮造字法:形声;从刂、呙声剮异体字:剐咼叧

笔顺编号:255252512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643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剮字象形文造型-剮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别;

古玺文;

楚简;

秦简别;

小篆骨;

小篆剐;

小篆别;

小篆剔;

隶书骨;

隶书剐

读音:gǔ

“骨”是肉的支撑。 《说文》: “骨, 肉之覈也。从冎有肉。 ” 甲骨文写法很多,多是肩胛骨和肢骨形状。

“剐” 是 “别” 的本字,“剔” 是 “剐” 的同义异写字,都是将肉与骨剔开,分解。《说文》: “剐,分解也。” “剔,解骨也。” “别,分解也。 ”最初, 甲骨文写作 “” , 左边的 “” 是刀形, 右边的 “” 是简化的骨形, 会意以刀剐骨。 “骨”字甲骨文又写作 “” 。 所以秦简、 小篆是在 “” (读guǎ剐)旁加 “刀” , 写作 “” (别)。 而“冎” 正是“骨”字去掉下边的 “月” (肉)。 后由分解骨肉引申为分离、分别义。隶变时分成“剐、别”两个字。以上属会意字。小篆另在“刀” 旁加一声符“易” 字, 写作 “” (剔)。 隶书(汉《曹全碑》 、 《鲜于璜碑》等分别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剮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剮
中国大陆
台湾 剮
台湾
香港 剮
香港
日本 剮
日本
韩国 剮
韩国
旧字形 剮
旧字形

剮字字源字典

剮字字源字典
剮-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剮字基本解释

  1. 见“剐”。

剮字笔顺


guǎ


横折

横折


横折钩


横折



竖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1. 见“剐”。

【唐韻】【集韻】𠀤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肉置骨也。

【說文】作冎。

【廣韻】俗咼字。

【正字通】本作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