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劓繁体字:劓字拼音:yì劓字注音:ㄧˋ


劓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4笔画总数:16五笔86版:thlj


五笔98版:thlj仓颉号码:hlln劓字结构:左右结构劓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22200郑码查询:nlnkgb2312码:D8E6Big5编码:BEB0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293首尾分解:鼻刂部件分解:鼻刂


劓造字法: 劓异体字:㓷

笔顺编号:3251112512113222

笔顺读写:撇竖折横横横竖折横竖横横撇竖竖竖

词条已被关注:3066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3

劓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3299(甲)

前4.32.8(甲)

辛鼎(金)
西周中期

說文‧刀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38.120(隸)

熹.易.困(隸)
東漢

楷書

劓字象形文造型-劓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

古陶文;

小篆劓;

小篆㓷;

隶书

读音:yì

“劓” 是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说文》: “劓,刑鼻也。从刀,臬声。 ” 意为形声字, 其实是用刀割鼻的会意字。 甲骨文写作 “” , 都是 “” (鼻)旁一把 “” (刀)。 字义十分明确。 金文、 古陶文写作“” , 鼻子的形状已不如甲骨文直观。 其中从“”者, 当是用木叉撑住鼻孔, 以便切割的血腥写照。 小篆据金文结构写作 “”两个字。隶书写作 “” , 已是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劓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劓
中国大陆
台湾 劓
台湾
香港 劓
香港
日本 劓
日本
韩国 劓
韩国
旧字形 劓
旧字形

劓字金文源流

劓字金文源流
劓-B06377

劓字六书源流

劓字六书源流
劓-L19451

劓字说文字源

劓字说文字源
劓-S03207

劓字字源字典

劓字字源字典
劓-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劓字基本解释

  1. 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酷刑。

  2. 割除。

劓字笔顺





横折





横折








竖钩

劓字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2. 同本义 [cut off the nose (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劓罚之属千。——《书·吕刑》

  3. 又如:劓鼻(割掉鼻子的酷刑);劓刖(割鼻断足;危殆不安的样子)

  4. 割除 [cut off]

    我乃劓殄灭之。——《书·盘庚中》

  5. 又如:劓割(劓剥。残害);劓除(削灭)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1. 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酷刑。

  2. 割除。

【唐韻】【集韻】魚器切。

【韻會】疑器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䑄。

【說文】刖鼻也。

【易·睽卦】其人天且劓。又【玉篇】割也。

【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又【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寱。義同。

劓字文言文解释

<动>割掉鼻子,古代的一种刑罚。《韩非子•内储说下》:“王怒曰:‘~之。’”【引】割除;削弱。《尚书•多方》:“~割夏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