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邟繁体字:邟字拼音:kàng,háng邟字注音:ㄎㄤˋ


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6五笔86版:ymbh


五笔98版:ywbh仓颉号码:ynnl邟字结构:左右结构邟字五行:


四角号码:07227郑码查询:sqygb2312码:noneBig5编码:CBA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09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邟造字法: 邟异体字:𨚂

笔顺编号:41355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194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邑部

楷書

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邟
中国大陆
台湾 邟
台湾
香港 邟
香港
韩国 邟
韩国
旧字形 邟
旧字形

邟字说文字源

邟字说文字源
邟-S04666

邟字字源字典

邟字字源字典
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邟字基本解释

1. 邟 [kàng]2. 邟 [háng]

邟 [kàng]
  1. 〔~乡〕中国汉代地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

邟 [háng]
  1. 〔餘~〕古地名,即今中国浙江省余杭县。

邟字笔顺


kàng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1. 邟 [kàng]2. 邟 [háng]

邟 [kàng]
  1. 〔~乡〕中国汉代地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

邟 [háng]
  1. 〔餘~〕古地名,即今中国浙江省余杭县。

【唐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𠀤音抗。

【說文】潁川縣名。

又【玉篇】古衡切【集韻】居行切,𠀤音耕。義同。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

【廣韻】餘邟,縣名。在吳興,今作杭。

又【廣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𠀤音康。

【集韻】城名,在陽翟。

说文解字

【苦浪切】-【卷六】

【原文】潁川縣。从邑亢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潁川縣。
見前志。今地理志云。潁川郡、周承休矦國。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鄭公。攷後漢書黃瓊傳封邟鄉矦。注引前書周承休矦國、元始二年更名曰邟。與顏本絕異。今按李本、顏本皆非事實。志文當是邟字大書。周承休矦國五字小書注於下。此矦國不與他矦國同。故不以縣名爲國名也。元始二年更名曰鄭公。二年當依平帝紀、外戚恩澤矦表作四年。字之誤也。郡國志無邟縣者、幷省也。幷省之、故有邟鄉矣。漢封殷周之後可攷者。武帝紀。元鼎四年巡省豫州。封周孼子嘉爲周子南君。此史記封禪書所謂以三十里封周後。外戚恩澤矦表所謂初得周後、復加爵邑也。元帝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爲周承休矦。此地理志所謂周承休矦國、元帝時置也。成帝紀。綏和元年二月封孔吉爲殷紹嘉矦。三月進爵爲公、及周承休矦皆爲公。此後漢書光武紀注所謂成帝封姬延爲周承休公、是也。平帝紀。元始四年改殷紹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鄭公。是則成帝先進周承休矦爲公。平帝乃改周承休公爲鄭公。地理志特約言之耳。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年封周後姬常爲周承休公。四年封殷後孔安爲殷紹嘉公。葢亂後失其封故也。建武十三年以殷紹嘉公孔安爲宋公。周承休公姬常爲衞公。則又易其地而因易其國名也。地理志。東郡觀。應劭云。世祖更名衞國以封周後。又汝南新郪。應劭曰。章帝封殷後、更爲宋。郡國志曰。東郡、衞公國。本觀。光武更名。汝南郡、宋公國。周名郪